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本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 :校本研修成果的要求截止日期 : 2016-12-10

作业要求 :请各位老师结合线上学习和校本实践,提交一份个人研修成果。

作者 :培训管理专员

校本研修成果的要求

2016-10-11发布者:专家培训管理专员浏览(0 )

现代教育技术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和利用,以实现教学优化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现代教育技术的积极因素是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等当前最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融入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景、呈现过程、展示事例、提供示范,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主动建构知识意义,达到深化感知、节时省力的教学效果。

心理学理论表明,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过程,实质上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学习活动本身只是心理的外部表现形式和心理发展的载体,学习的目的是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实施都必须以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为依据。笔者认为,人的学习效率受三种因素的影响:一是与认知基础有关;二是与认知过程所需耗费的能量有关;三是与新旧知识的呈现方式、连接方式有关。在认知基础方面,正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阐述的那样,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动地根据先前的认知结构注意和有选择性地感知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并把它同化于原有的认知体系中,构成新的认知结构去继续感知新的外界信息。就像乘法的教学必须以加法的知识为基础,而这一运算法则掌握以后又成为乘方这一新知识教学的认知基础一样。没有加法的认知基础,乘法和乘方的学习就无法进行。在学习能量方面,正如“认知负荷理论”阐述的那样,人脑参与支配各项活动的能量是有限的,若同时从事几项活动,则存在认知资源分配的问题。

认知资源分配遵循“此多彼少,总量不变”的原则人在学习和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各种活动都需要消耗认知资源,若所有活动所需要的资源超过个体所具有的资源总量,则存在资源分配不足、认知负荷过重的现象,从而影响到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效率。就像一个刚学开车的驾驶员,常常会手忙脚乱,还不能正常行驶,而熟练之后则轻松自如,忙里偷闲。其原因就在于刚学开车时大脑支配驾驶动作需要的能量大于资源总量。由此表明,在不同状态下,大脑支配同一行为所耗费的认知资源有差异。在知识的呈现方式和连接方式上,如果呈现学习材料的先后顺序、层次结构符合认知建构理论,新旧知识的连接方式符合认知负荷理论,就能减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所必需的认知资源,学习负担就能减轻,学习效率就能提高,学习过程也就变得轻松愉快。例如对电路知识的教学,其知识的呈现方式有口头语言、教材、挂图、演示实验、动画等不同形式,每一种呈现方式需要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在获取知识所付出的认知资源各不相同,产生的教学效果也一样。现代教育技术以减轻学生负担和提高教学质量为出发点,追求认知建构的有效性和认知资源的实效性,提出教学结构优化的理论,倡导合理利用认知资源和有效建构认知结构。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手段、方法、模式的变革也都是因为对这两条原则认识的深化而产生的。

就目前而言,现代教育技术被广泛采用,就在于它能极大地丰富知识的呈现方式和连接方式,在弥补学生认知基础的同时,巧妙地找到学生原认知与新知识的连接点,减小理解新知识的难度,减少获取新知识所需耗费的认知资源,使这两大原则达到协调统一的最佳状态,从而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现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具体分析现代教育技术。

一、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培养了学生的注意力

学习热情是学习的重要保证。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减少活动中意志成分参与所需的认知负荷,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在上课之初,由于学生刚进入教室,情绪尚未稳定,甚至还沉浸于课间的欢声笑语和趣味活动之中,亟需将注意转移到教师的教学上来。传统教学主张教师“三停、三看”,通过行政命令组织教学。如果借助现代教育技术,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响、画面等刺激学生感官,使其产生兴趣,能加快注意的转移,激发学习动机,减轻应用意志努力转移注意所需的认知负荷。这是教学过程优化常用的方法,实践证明行之有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把注意力较长时间地保持在某一认识活动对象上,由于学生注意的稳定性和持久性比较薄弱,时间有限,要实现长久注意,只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声像结合、图文并茂的特点,给学生创造一种生活情境,产生生活体验,引发与教材观点一致的情感,使之完全投入到学习内容的意境中去,以此维持注意。在学习训练中,常常需要把注意合理有机地分配到两种以上不同对象的活动中,使之形成人脑支配人体多项活动的能力。对学生注意力分配的训练,也可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来进行,因为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参与,通过学生对媒体信息的兴趣自发完成,优于教师的明确要求。

二、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调动的兴趣、情感

兴趣和情感都是客观对象是否符合主体需要而产生的主体对客观对象态度的反应。教学过程中如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情感的参与,就能减轻学生的认知负荷,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

传统教学是通过教师精彩的演讲来感染学生,现代教育技术开辟了兴趣、情感激发的广阔途径:一是让学生在声、光、电的有机融合所营造的情境中以一种忘我的状态进入教学活动。例如:我们在上《观潮》这一课时,过去总是局泥于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述来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而的讲述对于从未见过大江、大海山区孩子来说,要达到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是不可能的。现在,我们在上这一课时,可以通过电脑查询有关钱塘江大潮的一些资料和盛况,然后在课堂上择机为学生放送,这样一来,学生能够通过媒体的形式,亲眼目睹了钱塘江大潮壮观景象,就能以最快的速度融入教学内容之中,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以愉快的心情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使教学产生更大的效益。二是以丰富的画面信息拓展学习材料的内容。学习材料大多以概念的方式呈现,具有概括性,学生已有的认知表象往往不能满足理解和感受学习材料的需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把学习材料的各个方面展示出来,让学生全面透彻地了解。如对海啸、洪涝、地震、飓风等自然灾害的认识,用语言描述比较抽象,如果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丰富的表现力,将各种自然灾害的场景展现在学生面前,就能弥补学生不足的生活经验,突破学习难点。三是促进教学的多边活动。教学,顾名思义,既有教的因素,也有学的因素,是一个教与学有机结合的双边活动。教学互动的效果决定整个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效果。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想了许多办法来促进教学的双边互动,如卡片式、游戏式、问答式等,也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果,但是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这样的互动无疑会因为其单调性而被逐渐否定。如果我们能够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促进这种互动,则能够使我们的教学更加生动,更加多元化。特别是低年级的拼音教学,通常都比较单调和枯燥,教学中,老师累,学生烦。但是我们通过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出示图文并茂,有声音有图像的动漫画及录像、影视等,这样,我们就能够实现学生、媒体、教师之间的三边互动,极大地丰富教学的内涵,延伸教学的内容,使学生有更开阔的眼界、更活跃的思维。

三、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尊重学生独特的认知体验,体现语文教育的多元化

感知是主体认识客观事物的基础,是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与“最近发展区”联结的纽带。如果感知客观事物的材料不真实、不完善,学生就难以实现对事物的概括和抽象,认知发展水平就要受到制约,认知负荷就要加大。

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了多方位、多角度地感知客观事物的条件,能满足学生认知建构的需要,减小认知负荷,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活动中,主要表现为:一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多角度地展示事物的属性、结构,引导学生精细观察,从而帮助学生概括出事物的特征;二是多方位地展示事物的内部联系,通过模拟事物结构,以虚变实,减小认知建构的层次差距,帮助学生理解学习材料;三是对那些微小的容易忽视的重要细节或特定对象进行特写,通过放大、定格或夸张的手法增强学生感知的效果,减少学生感知选择的误差,实现注意分配的有效性;四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促进多种感官共同参与,产生通感或移情的效果。这种效果一方面是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调动学生视、听、触等感觉器官的直接参与,同时通过媒体反映的画面、情境调动起嗅觉、味觉的间接参与,达到多种感觉共同参与的效果。如执教《莫高窟》,通过展示莫高窟的彩塑、壁画,特别是美仑美奂的飞天,并以优美的音乐,给学生以强烈的视听享受,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在学生不理解“神态”,让学生先比划比划动作,并适时通过播放彩塑的各种神情,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有关神态的词语:如威风凛凛、慈眉善目等。

四、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传统教学达到的程度有限。如果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恰当地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触发学生的灵感,出现更多的思维支撑点,使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和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对思维发展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一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设疑训练,设置不同程度的问题有利于培养思维的层次性,实现赞科夫论述的使全体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二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置问题情境,展示事物的各种特征和属性,启发学生抽象概括事物的本质,有利于培养思维的概括性,实现布鲁纳论述的“发现学习”;三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把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直观而又相对集中地再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有利于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四是运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模拟设计,启发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例如《七律.长征》一文,教师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向学生呈现几幅当时社会环境的画面或录像片段,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综上所述,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从形式上改变了信息的传递方式和呈现方式,各种媒体交替或组合进行,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共同参与,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有利于提高注意品质,激发学习兴趣,减轻认知负荷,使之学得轻松愉快。同时,信息技术从内容上能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弥补学生认知建构所需材料的不足,不断提供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得以迅速增长,加快学习目标的实现。此外,信息技术既能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又能深化感知、节省时间,促进教学形式的多样性,优化教学过程,达到事半功倍、相得益彰的效果。

老师评语

校本研修成果

最新校本研修成果

推荐校本研修成果

热门校本研修成果

热评校本研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