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讨交流

如何实施对学生板演的有效点评

发布者:柴小英     发布时间:2021-10-27 浏览数( 0) 【举报】

选题背景

学生板演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提问学生板演所要解决的问题是首要条件,学生进行板演是其重要环节,而教师对学生板演的情况进行有效评价则是重中之重。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板演呈现的结果,而忽视对学生板演情况的有效评价,忽略了有效评价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有效评价学生板演的情况,不仅对板演学生和其他学生的学习起重要的导向作用,同时对板演学生自信心的确立、学习动机的改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理论方面,新课程理念中强调教师在评价中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用激励性语言评价学生,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在评价中注重通过即时、动态、灵活的评价,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状况,并在此基础上给学生提出针对性的建议,让学生知道怎样可以做得更好一些,指导学生追求进步。同时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渴望被人赏识,而儿童这方面的需要更为强烈。”,强调了学生的心理方面的需求要求。因此对学生板演情况的有效评价在构建高效课堂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对学生的板演要作出积极的评价。

指导思想

所谓板演点评,就是学生在充分自学、探究、讨论的基础上,在课堂上把自己的学习成果通过板演的方式展现给老师和其他同学的一种过程。板演点评是“高效课堂”最关键的环节,不仅能展示学生对问题、知识独到的理解和解决问题创新的方法,还能展示学生规范的解题过程,也能展示学生学习中的困惑、疑难。通过展示和点评,学生对规律、方法进行到位的总结,对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力争做到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

三、理论来源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多边活动。即时评价,作为师生交流的一种有效方式贯穿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始终。准确、及时的评价对教学活动起着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使教学过程更趋完善,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评价之目的在于弱化评价甄别与选拔的功能,通过评价,强化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唤醒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人应该是在不断的激励和鞭策下不断获得内驱力而不断发展的。学生所获得的最经常的评价是来自课堂上老师的赏识和同学的鼓励,所以课堂上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要进行即时评价,对每一个同学的出色表现都给一声喝采,对每一次个性的表露都给与赞扬。这样,在一次次的激励中学生会获得不竭的发展动力,品尝成功的愉悦,增强学习信心,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促进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 那么课堂上怎样的即时评价怎样才是精当呢?

1、 语言激励,构建安全心理空间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渴望被人赏识,而儿童这方面的需要更为强烈。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即时评价时,要善于使用多种激励性语言予以鼓励。如学生回答某个问题不错,教师可用以下等语言鼓励,“回答得非常正确!”“说得太漂亮了!”“老师和你想的一样,真不错!”若学生回答不出或回答错误时,我们又可以采取以下方式:“你能站起来回答问题说明你已经很勇敢了,别急,看看谁可以帮助你?”“这个问题,已经跟正确答案接近了,再想想。” 一位教师教学《少年闰土》,有这样一个环节: 师:请这个小组说说你们是怎样研读“捡贝壳”这件事的。(生汇报) 师:其他小组的同学有补充吗? 生:老师,我有很多贝壳,能拿上来给大家看看吗? 师:可以,请拿上来。 (学生把一大堆贝壳端上来,通过实物投影展示给大家看。) 师:你能说出这些贝壳的名字吗? 生:不会。(不由自主地低下了头) 师:既然叫不出这些贝壳的名字,那请你把他们全部拿下去吧! 生:(手捧贝壳,耷拉着脑袋,一声不吭地回到了座位上) 本案例中,其实那位展示贝壳的孩子有足够的理由得到大家的赏识。一、课前收集大量的贝壳不容易,然而他做到了,说明他有责任心、有毅力。二、老师布置的任务他完成得最好,说明他有上进心、热爱学习。三、敢于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说明他积极乐观、个性张扬。四、他的行为是其他学生的榜样,潜移默化就能起到“润物无声”之效。然而,案例中的教师却因为学生叫不出这么多贝壳的名字而让学生的自信心受到打击!试问:,他以后还可能同样积极地去完成老师的作业吗?还可能自豪地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成果吗?或许就是教师这样一个不经意的评价,就白白葬送了这个有着诸多优秀品质的学生的美好前程。 因此不管我们采用何种评价方法,首先要为学生建构一个安全的心理空间,保持学生的心理平衡,让回答正确的学生更愿说,让回答不出或出错的学生不受伤害。学生只有从内心上感到安全和自由了,才敢于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感悟。

2、 明确评价指向,打造全面发展的基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三维目标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即时评价的依据,它强调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基,所以教师的评价指向一定要明确。 对知识和能力的评价。以朗读为例,《课标》每个学段对学生的朗读能力是有不同要求的。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朗读水平的评价不能采用“读得好,读得不错”这类笼统的评价语,而应根据学生实际的朗读水平,采用“读得很准确,没有多字掉字”“读得很流利,声音很响亮”“读得真有感情,我们都被你感动了”这一类评价语。因为朗读准确、流利、有感情,这是小学生应该达成的教学目标。用教学目标来评价学生,可以引导他们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如何关注过程和方法方面的评价。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睿智的思想和敏锐的目光,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结果看过程,从过程分析中归纳思维的规律和方法。如教师发现学生在边阅读边圈画批注,为了让学生懂得、掌握阅读的方法,就可以这样评价:“真为你们高兴!你们已经学会阅读了。”当学生反复阅读后找到了答案,为了对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给予充分的肯定,教师可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你真不简单!”对学生来说,重过程的评价得到的是思维的快乐。 价值观的评价。在多元解读的语文课上,学生的多元反应并不是都正确合理的。学生的生活经验离不开社会大环境,他们对生活的价值观的体验可能是积极健康的,也可能是消极不健康的,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任务,所以教师的即时评价要注意这方面的导向。当孩子的感悟有悖于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时,教师的评价必须到位并且予以引导。 例:教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文后,教师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喜欢文中的谁,为什么?一位学生说喜欢白骨精,因为她为了吃到唐僧肉,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对此,一个教师的评价是:“你的想法很独特,有创意。”而对学生的是非观却不置可否,学生喜滋滋地坐下了。另一个教师却是这样处理的:他听完学生的发言,略顿了一下后反问:“白骨精做的是好事还是坏事?”学生想了想说:“坏事。”老师接着问:“白骨精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地做坏事,你也喜欢她么?”学生红着脸摇了摇头。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语文教育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第一位教师也许正是被这一新课程理念所迷惑,因而在学生道德观、人生观、是非观明显出错(学习白骨精坚持不懈吃唐僧的精神)时,仍然给予学生激励性评价,这显然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误导。可喜的是,第二位教师并没片面理解新课程的这一理念,而是清醒地认识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应该时时重视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因此他及时抓住学生认识上的误区,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学生很快在他的启发引导下获得了正确的价值取向,形成了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应该说,这样的教学才是顺应少年儿童身心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的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教学,也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必须做到的。 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他们是紧密联系的整体,没有主次、轻重之分,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渗透在过程和方法之中。所以教师在进行即时评价中还应多关注三维目标的整合,避免厚此薄彼。

3、 公正评价 ,突出主体

评价的开放性有利于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这是无庸质疑的。但是评价也需要有一个依据。我以《新课标》提供的评价案例为参考,与学生共同制定出符合学生学习实际的评价依据。以“朗读表演”为例: 目的 评价标准 评价方式 注意事项 培养朗读能力、增强语感。 A 恰当运用、正确理解内容并能根据内容适当加上自己的创意如:动作、语气,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自评 小组互评 师生互评 1. 教师要帮助每位学生获得成功 2. 评价中尽量采用描述性的方式,不按分数给学生排队 B恰当运用并正确理解内容,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C恰当运用内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 全班学生根据以上标准评分,并有一两句评价,评价内容多元化,包括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心理状态等多方面,这样使每位学生都有了评价与被评价的经历。

4、评价标准分层化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也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可资发展的潜力,只是表现的领域不同而已。由于受其遗传及生存环境等多因素影响,学生个体之间显现着多元的不均衡性,在认知方式、个性特征、学习习惯、生活特点、兴趣爱好等都是千差万别的,而且就自身而言也存在着发展的方向问题,这使得每个学生发展的进程和轨迹各不相同,发展的目标也具有个性化特征。如果我们以一刀切的标准去衡量所有的学生,则会使后进生难以接受,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及自尊心、自信心。因此,我们的评价在承认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应依据学生的不同个性,因材施教、因性施教,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要求,正确地判断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及其发展潜力,实施分层评价,在每个学生已有基础上确定不同的“最近发展区”目标,让每个学生“跳一跳”都能摘到果子。如:针对比较聪明而学习存在一定困难的学生,教学过程就多侧重于他们的学习习惯等方面的评价,加强年级教导制的教研管理,强调各科教师沟通,重在研究学生个体与群体的发展、影响。不求其全,但求走实每一步,让教师的群体合力良好地作用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

四、板演点评的意义

    课堂“学生板演”的点评环节,是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一种有效方式,是一次全员反思、集体参与的重要环节。我们应通过准确、及时的评价,促使学生不断参与到板演的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使学生获得板演价值的情感体验,认清自己构建知识方面的得失,明确努力的方向,增强学习信心,激励他们不畏困难,不断探索,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通过板演点评环节,能够让学生体验到作为课堂主人公的愉悦和激情,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和创造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在一种竞争的氛围中用于表现自我,体验学习得快乐,达到自我实现的最终目标。

五、板演点评的目的

1、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完成任务,感受成功或失败的体验,激发学生参与学习与展示的积极性

2、规范学生的学习成果

3、暴露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或认知缺陷

4、收集学习信息为诊断补救做准备

六、板演点评的原则

1、激励性原则。展示点评采取的形式和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有激励作用,让学生在展示点评的对比中认识自己,发现不足,激发斗志,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自己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2、公平性原则。给每个学生提供和创造展示的机会,不歧视任何一名学生,不放弃任何一名同学。

3、适时性原则。选择合适的内容、时机展示点评,绝不能为展示而展示,点评而点评。

4、灵活性原则。因人而异、因内容而已,不同学习情况、不同的学生可采取不同的展示方式,让学生表现自己个人的特长和才艺,如擅长写的可以板演、擅长绘画的可以通过画的形式表现,口头展示可以说也可以唱,表演等。

5、全员参与原则。展示要顾及每个层次的同学,面向全体,决不能把课堂变成某些学优生的天地。

6、程序化原则。展示的组织要有一定的常规要求,形成一定的操作程序,避免因组织展示而消耗无谓时间,降低课堂学习效率。

7、效能性原则。展示要讲效率,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学习任务应当堂完成,因此课堂展示必须体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落实好学习目标。

七、板演点评的内容

(一)展示的内容应是具有典型性,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1.展示什么内容

是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要展示?其实,高效课堂特别注重强调让每个学生“学会自己不会的”,也就是在编制学案时,我们特别强调要分ABCD四级目标,A是基础知识,要求每个学生必须掌握,D是针对个别尖子生的拓展训练,属“小灶”,因此AD两级一般不作为“展示内容”。BC两级是针对大多数学生设计的学习内容,是课堂上展示的重点

2.什么样的学生展示

  是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要展示?既然BC两级才是展示的重点,那么展示过程中则应该充分调动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也就是中等生的积极性。尽可能不让尖子生去展示“低层次”问题,他们在展示过程中作为“小先生”出现,去点评、归纳和总结。同样对“学困生”来讲,要照顾到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又要兼顾到其它程度较好的学生的利益,怎么办?可以让他们在“组内”展示。再尝试着参与集体展示。总之,展示的对象重点是中等生,但要求所有同学必须“参与”。

3.教师在展示点评中的作用是什么

教师在展示过程中的作用。组织和点拨!假如这个“工作”学生可以胜任的话,那教师最好仍“袖手旁观”。当然教师在学生展示和点评过程中要高度集中掌握和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状况,根据学习状况去掌控展示时间,适时的提出错误及漏掉的知识点。记住,大家都会的不展示,都不会的更不展示!

(二)点评的内容则应该是具有针对性、拓展补充性

 1.点评要具有针对性。

  对其他同学展示的问题在点评时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针对该同学展示的问题进行评价及总结,评价时要一语中的,点出展示问题的优缺点,或者展示出自己独到的解题方法及过程。

2.点评要具有拓展补充性。

  在点评的最后要对这个问题进行拓展和延伸,因为展示的同学并不一定能把这个问题展示的完美无缺,这个时候点评的同学要适当的再对这个问题进行拓展补充,这样本身不仅仅点评的同学能自己熟记这个问题所考察的知识点,而且也让全班同学知道这个问题的所设计的知识。还节省了老师上课点评补充的时间。

八、板演点评的形式

学生表达能力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口头语言是人际间交流的工具,而学生在考试时多采用书面语言。这就要求在展示的方式上灵活多样,促进学生表示能力的综合提高。

1、口头展示

口头语言简短、灵活、平易、生活化,但不及书面语言精确严谨完整,易于展示,形式灵活表达内容丰富,容量大,易于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不足。展示缺乏持久性,无法让多人同时展示和点评,对学生的注意力要求较高。展示的形式有说、唱等对于比较简单、直观的内容选择较好。如概念的形成、现象的描述等。

2、书面展示

书面语言是适应书面交际的需要,它是在口头语言的基础上经过加工而形成的。这种语言结构完整规范,讲究条理性。不足是时间要求高。考试时多采用书面语言。展示的形式有简答、画图、绘描等形式。如定理的证明,推理、探究的过程、题例的解答等。

3、表演肢体语言展示

肢体语言,是展示的同学用手势、用表情、用姿态,帮助其说明,增加他表达讲说的内容效果,有作为口头语言的补充。恰当的运用在展示中有时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内容时,通过学习小组表演水的电解与合成的过程,在角色表演中,体会分子、原子的分裂与重组,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与质量守恒的原因。

4、实物或模型展示

如学习热力环流之前让学生自己准备生活中能体现热力环流的实例,通过学生的展示加深对相关内容的理解。

九、板演点评的要求

展示要求:展示的准备和自我价值的实现给学生提供最大的学习动力。

⑴书面展示各小组同时进行,展示要围绕学习目标。

⑵展示可提前公布内容,但不能公布由谁展示。

⑶口头展示要指定不同层次同学进行,不指名但分层,要脱稿展示。

⑷展示要展示重点难点、规律方法,也要展示问题、疑难。

⑸展示结束都要有掌声鼓励。

十、板演点评应注意的问题

1.展示要有侧重,什么问题该A展示,什么问题该B展示,什么问题该C展示,由哪层学生来点评,这个教师在备课设计的时候就应该设计好。

2.展示人和点评人要准备好,教师在巡回指导时要特别给予特别关注

3.展示的问题的量。上课前好提前备好哪些问题应该是口头展示,哪些问题应该是黑板展示,但是一节课是有限制的,容量不能太大,展示的问题不能过多,要保证一节课能处理完。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到把握好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及备课的深度;并且要求教师在批改学生学案的时候统计好错题及知识点,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

4.学生展示和点评时一定要脱离材料,这要作为评价的一个方面,并对立姿、体态语言、说话的语气规范都要有要求,如点评结束时要说:“这个问题同学们都明白了吗?”“有问题的同学请提出来”“谢谢”等。

展示和点评不仅仅是让小组内一个学生讲解,更不只是展示答案,由原来的老师板书讲解换成学生的板书讲解。要充分利用好前后黑板,各个小组同时展示,展示小组讨论沉淀下来的方法、规律和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引起全班同学的思考和借鉴,达到全体同学高效学习的目标。老师要对展示的内容和展示的学生有设计,确保展示点评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学生准备展示和展示点评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展示的内容不一定全是准确的答案,也可以是错误的教训,展示过程中老师要巡回指导,认真思考,努力将当堂内容最大限度的让学生掌握。

要尽量书面展示,展示的同学字迹要工整认真,板书规范,效率要高。未到黑板展示的同学要认真修改订正学案,使全体学生在展示点评环节都处于紧张的学习状态,有事可做。

十一、取得的成果

(一)形成了正确的态度、做法,改变了部分学生不回答问题的状况。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学生对老师的提问积极呼应,是教师检测学生掌握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增强教与学互动效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然而由于多种原因,一部分学生不愿意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这间接影响了其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影响到教师的授课情绪,我们经过调查分析,认为影响学生不愿回答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性格内向、胆小,不敢回答;

 2、提出的问题目的性不明确,学生听不清楚;

3、学生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不注意听讲,没有思考,无法回答;

4、有抵触情绪,即使知道也不愿回答。

5、害怕回答错误,被老师批评、职责、同学嘲笑,不愿回答;

 6、没有回答问题的习惯。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心理学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人们理解,尊重。这就要求我们调整态度,多与学生交心,交朋友,找出其思想根源,然后进行耐心的教育和引导。只有正确了解造成这些学生不愿回答问题的原因,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的态度和做法: 

1、多一些激励,使学生不再犹豫。针对那些因为胆小而不敢回答问题的学生,可以先请他把所提出的问题重复一遍,由于是重复老师的问题,学生不害怕出错,紧张的情绪可以得到缓解,再回答问题时就会流利的多了。对胆子特别小的学生,在他重复完问题后,老师还可以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比如肯定他发音标准、表述完整等,并让全班同学为他鼓掌,激发学生参与回答问题的热情,然后再请他回答问题。  

2、多一些重复,使学生领会题意。学生回答问题时,有时会因为没有听清问题而不作回答,这时教师可以对所提出的问题反复重复几次,对难以理解、容易混淆的概念也进行必要的解释,这样有利于学生正确理解题意,解答问题。  

3、多一些观察,使学生恢复注意力。对上课没有听讲,完全没有思考问题的学生回答不上问题时,教师不是斥责、讽刺、挖苦,或让学生站着以此让他难堪,也不能坐下了之。可以把问题的结果以选择、判断的形式表述出来,让其从中作出选择。也可以暂时请他坐下,给他一定的时间思考,然后再作出回答。对他的回答要给予评价,如回答的思路是否新颖、表述是否准确等,通过提问把该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  

4、多一些理解,使学生融入课堂。对有抵触情绪的学生,要了解产生不良情绪的根源。不能一味地强求学生回答问题,而要尽量缩短和学生的距离,避免矛盾的激化。如果是学生和教师有隔阂,教师可以走下讲台,走到学生的面前,用亲切友好的语言、和善的微笑对学生提出问题,在提问时,可以翻看学生的笔记本,捕捉学生的特长、优点等加以表扬,如笔记的字迹工整、内容完整、插图新颖等,通过这些,打消学生的敌视心理。

5、多一些鼓励,使学生勇于回答问题。对于因担心回答错误,害怕老师批评、同学们嘲笑的学生,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勇敢展示自己的想法,即使回答错误,也要鼓励其积极性,肯定其优点,尤其是差生,更不要当面指责他们的错误,以免伤其自尊心,打击其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6、多一些宽容,使学生喜爱课堂。对于一些没有养成回答问题习惯的学生,我们更多的是多一些宽容,课堂上积极的提问他,帮助他分析问题,解出答案。一次课堂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多次。不仅一科教师提问他,多科教师都提问他,节节课提问,帮助其养成回答问题的习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宽容,教师激励语言的评价,对他是一种良性的刺激,当刺激加强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形成习惯。慢慢地学生就会养成回答问题的习惯。他就会喜欢回答问题,喜欢获得成就感。

(二)形成了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有效评价模式

询问全班意见——给出明确的对错——分析答案(指出优点和不足)——给出合理的评价(以激励性、导向性语言为主),

我们将课堂学习中学生回答问题经常出现的状况分为以下四种情况,针对回答问题的不同情况,相应给出各自特色的评价。

1、学生回答的非常全面、正确、完美时

对有一些优秀的学生,他们能够完整的全面的回答问题,教师可先询问全班同学是否还有其它不同意见,而后作出正确的评判并不作答案上的重复,这充分尊重学生回答问题的价值,更能激励学生用严密的思考来回答课堂提问,同时也能鼓舞回答问题的同学要提高责任意识,提高回答问题的水平和质量,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最后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表扬,过分地表扬可能会引起他们的自满,沾沾自喜,不思进取。

2、学生回答错误时  

当课堂上学生的回答发生错误时,教师在课堂上倘若简单否定,势必会阻断学生的探究与思索的欲望,打击其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此时如果能合理推迟评价,让他们围绕问题展开自由的讨论,互相取长补短,形成正确的观点。教师再及时进行评价,这样评价教学就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先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折一折来判断学过的几何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有一组同学认定“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因为他们认为“沿平行四边形对折的中线剪开旋转后再拼在一起,两侧图形能够完全重合”对于学生的这个错误论断,教师没有立即评价指正,而是进行延迟评价,让学生针对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学生们在畅所欲言的讨论中相互启发,最终形成了正确的认识。

3、学生回答的不完整时

在教师提问之后,有些同学积极思考,对问题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回答问题不完整。教师的做法不应是只让学生坐下,或找其他同学补充。我们的做法是先给出明确的对错,然后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引导他逐步解出完整的答案。如在学生回答不完整时,我们老师会说:“xxx说的很对,值得表扬,但是还不是很完整,有没有同学来补充?”或者“他的解答很精彩,但缺少了一处点睛之笔,我们一起来分析怎样?”之后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问题,找到解题的关键,做出完整的解答。八二班的周坤上课十分积极,回答问题踊跃,可就是答不完整,我们采用上述模式后,他注意听老师怎样分析问题,同时吸取别人的长处,一段时间之后他回答问题非常精彩,同时他也更自信,学习成绩直线上升。

4、学生完全不知道怎么回答时

当教师提出的问题有一定难度,向全班提问,没有同学举手回答,或是单独提问某个学生而不能回答问题。教师不能简单粗暴的批评或是仅仅让学生坐下,这样做不仅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而且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没有体现教师的教学艺术。我们的模式是用激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如:“这个问题真是太难了,不过xxx同学能勇敢地站起来就值得表扬,老师相信下次他会很好的回答问题。”“这次没答下来没关系,你已经很棒了,我们来听听其他同学的看法好吗?”这样的语言,既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又为他今后回答问题树立了自信。

(三)形成了不同的表扬方式

除了以上的言语激励法,在表扬时还可用体态鼓励法、物质奖励法等。

体态鼓励法是指通过面部表情的变化,语音声调的高低,身段的姿态、手势等方式表达人的内心情绪体验的。如当学生回答的非常精彩时,除了言语上的鼓励,你可以给他一个拥抱,或与其握手,或摸摸他的头,或送给他一个微笑,或对其竖起大拇指等,体态鼓励法与言语激励法结合起来使用,效果更甚一筹。

物质奖励法是指用实物替代语言对学生进行的表扬奖励。如当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我们可以给予分数奖励或是货币代偿式奖励(如红花、笑脸等)。此方法对于激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有一定的作用。

实践证明:这种颇具人文性的评价模式能触动学生内心学习、向上的渴望,激发学生无穷的潜能,给学生指引正确的方向,使学生获得成功或失败的情感体验,享到受课堂学习过程的乐趣。学生们回答问题的热情空前高涨,学习兴趣也越来越浓,课堂氛围比以前活跃多了,学生整体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升。

课堂评价艺术是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因此,板演之后需好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同样需要进行教师点评。具体做法有:让板演的某位学生自述,或是让没有上台板演的学生点评,或是全体同学的口头简单评价,教师可以在学生尽情表现后再进行点评总结。那种用教师替代学生进行点评的策略是应该摒弃的。要让评价成为学生领悟知识,学生板演题的评改形式应多样化,可采用教师讲评、学生互评、师生共评等多种方式,但必须评有目的、评在要害上、评出是非曲直。既要分清对错,又要分析错因,应评价解答的繁简优劣。要求学生积极地参与对答案的修正、说明和补充工作,要允许学生插话、提问题。学生中有独特见解,有优于教师或课上的新颖解法,应鼓励他们胆提出来,让学生思维中的每一个闪光点,都能及时辐射到群体的每一个体上,产生积极的群体效应,激发更多的个体积极向上,同时也有利于教学相长。对学生板演练习的错误,教师应多从自身教学找原因,切忌归咎于学生,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应当充分肯定其成绩、进步,指出不足。既要评错的,也要评好的,使其学有榜样,赶 有目标,错有借鉴。所有板演的题目都应讲评,可详可略,但不可草草收场,板演的结果如何,每个学生都拭目以待,若不利用这一绝好机会,是教学中一大损失。此外,还可抽调中上成绩的学生上台,对板演同学的解答进行分析、评改,使学生争当“小先生”,当好“小教师”。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发现问题、修正错误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知错,在改错中学习,不断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准确地掌握所学知识


研讨交流

最新研讨交流

置顶研讨交流

精华研讨交流

热门研讨交流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