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第三单元作业 作业周期 : 2017-03-022017-03-31

作业要求 :第三单元作业:

 就自己的一个教学案例(教学案例也要在作业中呈现),从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测评三个角度分析其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不包括案例字数不得少于600字) 

发布者 :王忠明

第三单元作业

提交者:学员韩雨涛    所属单位:太仓市省太高中    提交时间: 2017-03-21 11:00:26    浏览数( 4 )

教学设计:

优点:通过有趣的小游戏来引入,吸引学生的眼球,同时让他们对这堂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设计了几个学生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每个实验都设计的是一些操作简单的,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能让每个学生都能成功地完成实验。通过先进的DIS实验,直观的为学生展现了牛顿第三定律的具体内容。比起直接把内容灌输给学生,从实验中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去发现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同,方向相反,性质相同等特点,这样让学生能更加记忆深刻。

 
缺点:实验略微有点多,一堂课中实验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实验中人为误差较多,没能让每一个实验的方案指向明确,每一个实验明确它的作用和地位这样一堂课可能会更加紧凑。

教学策略:

优点: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让整节课的很流畅,整节课的脉络十分清晰,让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动手操作来获得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可程度,也加强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表格展示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的发现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

不足:问题设置时疑问应该要更加强烈,增加悬念,引发学生的思考。有些实验我直接做了一边给他们看,使他们缺乏了自己思考的过程,应该在每个演示实验之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

教学测评:

优点: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比较契合,在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之上,有针对性的解决了牛顿第三定律的核心要点。通过问题讨论,深化学生的理解。

不足:缺少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对于规律的运用方面需要做到更加的细节化,稍加几题课堂习题可能对于整堂课的总结会更加完备。



 

牛顿第三定律

【教材地位和作用】

牛顿第三定律是反映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它揭示了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间的定量关系和方向间的具体关系,是牛顿运动定律整体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牛顿第三定律作为牛顿运动定律的一个独立定律,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仅从解答物理习题、定性地分析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我们就能发现牛顿第三定律所发挥的关键作用,特别是研究对象的选择,使解题时有多种选择的可能。本定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设计为让学生动手实验、通过自主探索得出,从而使牛顿第三定律更具思想教育价值。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2、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教学难点: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教法学法】 

实验法(演示实验,师生互动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讨论法,类比法。

【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学生有良好的知识基础,前面学过力的概念,已有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等认识,对牛顿第三定律涉及的现象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故他们对定律的认识既熟悉而又较片面。这就迫切需要深入理解规律来弥补已有知识在处理相关问题时的缺陷。  从学生年龄特征来看:作为高一年级学生,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较强,有参与意识。因此可以通过直观的物理实验和生动的课堂讨论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思路】

“学为主体”的教学指导思想是我进行本节课设计的出发点,为突出地落实学生在教学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全身心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我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自主探究,让学生经历规律建立的过程,让学生在切身体验中理解规律;通过迁移应用,让学生内化知识,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再通过整合知识,使学生对学过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诱”是“思”的起点,“思”是“诱”的归宿,在整个流程的设计上,我以问题为中心,通过“创境激情、体验感知→主体探究、揭示规律→拓展迁移、学以致用”逐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诱发学生主体探究的动机,全身心投入学习,通过自主实验,使学生积极参与建立物理规律的全过程,这样既让学生对所得结论深信不疑,又能体验到探究带来的成功和快乐。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并能用它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3)能区分一对平衡力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验能力。

(2)通过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物理现象,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鼓励学生动手、大胆质疑、勇于探索,可提高学生自信心并养成科学思维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结合有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生活实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感受物理学科研究的方法和意义。

(2)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养成一种科学探究的意识。

【教学流程】 一、创境激情、体验感知 联系生活实例引入:俗话说“一个把掌拍不响”,让我们举起双手,为我们的青春鼓掌,左掌拍右掌感觉怎么样?
从而引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二、主体探究、揭示规律

(一)猜想假设、制定方案

请同学们猜想一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如何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呢?

(二)小组合作、实验探究

定量研究,必须测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选择实验器材。提醒学生在做两把弹簧秤对拉实验时要注意的有关事项。(1)小组内既要分工又要合作;(2)比较不同的拉动﹝A不动拉BB不动拉AAB同时拉,同时拉着AB动起来﹞情况下,弹簧称示数的大小关系怎么样?方向呢?这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吗?(3)小组代表在实验的基础上说一下自己得出的结论。

(三)深入研究、总结规律 在教师的诱导下,学生很快理解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此时再指明这就是牛顿第三定律,是经过大量的研究,才得到的物体间相互作用的普遍规律。

(四)思维碰撞、理解规律

几个实例(人要跳起应怎么做?人要向前游泳手要怎么划水等)进一步巩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同性质、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产生效果可以不同。

(五)步步深入、再析异同 引入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平衡力“长的比较像”,“像”在何处?貌似神异,异在何处?请同学们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并完成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对照比较表格: (设计意图:以问题为中心展开讨论,充分理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间的特点。)

【板书设计】一、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二、牛顿第三定律

内容:两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公式:
特点:等大,反向,共线,异物,同时,同性。三、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和联系。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7-03-24 13:58:37

作业

最新作业

推荐作业

热门作业

热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