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低年级语文课

发布者:苗锐     发布时间:2016-10-10     浏览数:0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任何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心,但由于他们年龄小,以及知识面不广,在学习上通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如何在语文教学上帮助学生突破困难,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根据我连续几年任教低年级的探索与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只要能根据教学内容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就会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下面,就如何上好低年级语文课作如下论述:

  一、从导入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此话不假。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设计的课文导入不够精彩,不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接下来的课文讲解,对部分小学生来说是:“一潭死水”。针对这一点,我十分重视课文的导入,导入的方式形式多样,有听歌、猜谜语、讲故事和设悬念等。面对不同的课文采取不同的导入方式,使课文的导入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

  如:我在教《画风》一课时是这样做的:首先我让学生先轻松一下,先来做一个听声的游戏,播放风的声音,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学生很快猜出是风,然后让学生唱唱有关风的歌曲,再说说有关风的古诗。然后老师引入:风听得见,能唱出来,可以写出来,还能感受得到,那么风能画出来吗?通过这一系列的导入,一下子把学生带入到课堂中,使学生很愿意投入到课文中去感受风是怎样画出来的。

  又如《笋芽儿》一课,为引起学生的兴趣,我并不急于板书课题,而是先在黑板上画了一幅挺拔的竹子图,然后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么挺拔的竹子小的时候长的是什么样吗?学生都没有想到小竹笋和大竹子有这么大的不同,当我把笋芽儿画出来以后,学生很吃惊,我借机引入问学生:你们想不想知道这小小的笋芽儿是怎样长成这么挺拔的竹子的?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想!”那么我们今天就走进笋芽儿的成长过程。通过这种直观、形象的导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对课文内容也有了很多的期待,使之成为一种动力,驱动着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二、实物、课件的演示,使学生从直观和感受中获取知识

  小学生主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还有待发展。这一特点决定着我们在教学中必须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创设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

  在教第三册《识字》课时,我考虑到课中的“吸尘器”不是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理解上有困难,我就制作了一个吸尘器吸上灰尘的动画,在课上播放给学生看,这样学生一看就知道吸尘器是什么样子的,容易理解。

  再比如教学生记“笔”这一生字时,我准备了一支毛笔,让学生观察毛笔的结构,学生很快说出毛笔底下有毛,上面是棍。我告诉学生这上面是竹子做的,上面一个竹字头,下面一个毛就是“笔”,这样学生很快地就记住了“笔”这个生字。通过出示直观形象的实物,远远胜过用千言万语去解释它。

  三、巧妙设计问题,使学生乐答

  在课堂上,老师往往会提出一些问题来让学生回答,而低年级的课堂提问也要讲究技巧,比如在看语文插图时,如果直接问学生会看到什么,学生的回答就比较单一。而这时如果让学生进入到画中,想象一下,春天,你站在野外,会看见什么?这时,学生的回答就比较全面和完整,甚至会有一些图中没有的都会想出来。再比如,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时,就可以采用帮忙的形式来解决。老师可以问:“小熊遇到了一个难题,他怎么也想不出结果来,你们愿意帮助他吗?”低年级的孩子往往会对这样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解答起来也比较愉快。

  四、借助比赛,使学生在高兴中牢固掌握知识

  小学生的好胜心强,在学习时,如果能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设计各种有趣的比赛,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有时会感到枯燥、厌烦。为了帮助生克服这种消极的心理,我在课中经常穿插一些比赛的形式,比如:男女生竞赛,同桌竞赛,找对手向他挑战等。学生在每次的比赛中都觉得新鲜有趣,学习起来也积极了很多。

  五、恰当运用游戏,能提高学生的表演、表达能力

  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游戏更是他们的至爱。在巩固课文内容时,可根据学生爱玩游戏的特点,投其所好,设计有趣的游戏,让他们在玩、说的过程中“悄悄地”学知识。

  例如:在执教第三册的识字课时,为了让学生很好的搭配词语,我采取了“找朋友”的游戏来巩固新知,把这些字卡、词卡发到个别学生的手上,让他们来找一找自己的朋友,在全班拍手,一名拿着“弹”字卡的学生说“嘿!嘿!我的朋友在哪里?”然后所有有字卡的同学都看自己的字卡,生怕找错了朋友,然后拿着“钢琴”的同学会对出来:“嘿!嘿!你的朋友在这里!”然后两个好朋友走到一起组合起来。全班同学读“弹钢琴”,再进行第二组的找朋友。通过这种学生动口说、动脑筋的训练,使生硬的教学环境变得活跃起来,学生学得也非常愉快。

  综上所述,在进行低年级语文讲读课文教学中,只要能抓好课文的导入,重视实物、课见的演示,精心设计好提问,多开展比赛,恰当运用游戏,就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牢固掌握知识,就能达到既教好书,又育好人的目的。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