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研修作业截止时间:2016-11-30
  2. 作业要求:

    作业题目:

    学习了信息技术方面的课程之后,您认为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解决哪些问题?结合您任教的学科,谈谈教师在哪些具体教学行为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两个问题都需回答)。

    作业要求:

    1.内容要求原创,拒绝抄袭。字数不少于300字。

    2.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3. 请在截止日期前提交,逾期无法提交。

  3. 发布者:项目管理员

研修作业

提交者:何保虎     所属单位:阜南一小     提交时间:2016-10-18    浏览数:4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促进作用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信息技术手段为重要内容的信息技术可提供多种媒体的刺激,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信息技术能实现对教育资源的在效整合,优化资源配备,使得优质资源共享。信息技术带入数学教学为学生进一步展示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利于分设新颖的教学环境。教学模式将从以教师讲授为主转为以学生动脑动手自主研究、小组学习讨论交流为主;信息技术可以把数学课堂转为“数学实验室”,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得出结论、使创新精神与能力得到发展,利于学生认识数学本质,有效地改善学习。

一、运用信息技术,实现“教”与“学”的方式变革。

数学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育学生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堂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于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信息技术为数学教学所带来的新变化,主要是利用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功能,信息技术给数学教育提供的是便捷的工具和崭新的探视环境。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课堂内容,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改善了教与学的效果,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由此可见,现代信息技术为我们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当我们选择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介入教学活动以后,如何在新课程教学理念指导下,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改进我们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开发并提供给学生更为广阔的学习资源,精心设计,科学管理和真实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好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层次,成为我们要解决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运用信息技术转变教师教学方式。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为自己的“教”准确定位,即: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生发展服务。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对转变教师“教”的方式能起到促进作用。

1、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

儿童的情感是易于被激起的,如果他们的认识活动能伴随着情感,那么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会更为丰富、更为深刻、也更为主动。如果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内容连同渲染的课堂气氛成为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儿童的心理,从而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整个学习活动中,一定能达到儿童整体和谐发展的目的。信息技术无疑为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情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视听觉效果。

例如教师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先让学生看汽车在公路上飞驰的录像,再用课件向学生展示用三角形、方形、椭圆形和圆形做车轮时汽车前行的情景,在学生阵阵笑声中,教师设问:为什么只有汽车轮子是圆形时汽车才会走的又快又稳呢?车轮是圆形就一定会使汽车跑得又快又稳吗?这样的问题情境很容易引起学生更多的思考,使学生全身心进入学习状态。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让数学回到生活中去。

数学本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了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瞄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最佳联结点,并架起桥梁,使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素养,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实际的生活素材。例如在学习统计的初步知识中有关求平均数的内容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身高1.5的小明要趟过一条平均水深0.8的小河,他会有危险吗?在学生们的争议中,教师适时演示课件,有时小明能安全渡过,有时又遇到危险直呼救命。在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中,学生理解了平均数的含义,突破了难点,认识了事物的本质。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教师转变指导方法,优化教学效果。

在我们认识事物的过程中,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取的信息占很大的比重。动听的音效,生动的画面和所学知识有机的结合,会对学生的多种感官起到协调作用,效果远远比单一的讲解好。

在学习“长、正方形面积”时,教师用课件设置了这样一个场景:小强看到自己班的一块玻璃坏了,他测量玻璃的面积是600平方厘米,好心的他回家让妈妈买了同样面积的玻璃准备安上,你说,他拿的玻璃合适吗?挑战性的问题诱发学生更多的思考和争论,学生的答案由课件一一演示出来。教师没有用以往的口述式指导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长方形长、宽与面积的关系,而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展示学生的学习过程。在不断的争论和演示中,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教师的方法指导由辅导讲解变为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己内化知识,极大的提高了课堂学习效果。

(二)、运用信息技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新课程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从以教师讲授为主转为以学生动脑动手自主研究、小组学习讨论交流为主,信息技术可以把数学课堂转为数学实验室 倡导学生的学习要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通过自己的活动得出结论,促进了学生积极的思维,学生可以借助必要的信息技术,按照自己的学习意愿,有目的的开展一些学习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进行同学间,师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已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1、运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搜集处理信息,拓展学习空间。

教材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资源和工具。但它不可能是学习的唯一资源。教材上的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他们渴望从多方面去主动获取学习信息。教师可以有目的的引导学生从多种渠道搜集与所学课程有联系的资料和信息。在学生自我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中,他们学到了课本中没有的数学知识,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信息意识。在这个搜集学习材料的过程中,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例如在学习“对称”这一课时,学生通过包括网络搜索在内的多种渠道,搜集到各种和学习内容相关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这些资料的收集,极大的丰富了所学内容,通过学生学习小组间的交流,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了较全面地了解。在学生感知大自然中的对称,自己动手操作中创造出的对称,运用视频效果展示对称的过程中,学生对现代信息技术有了全新的体验,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乐趣。

2、运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数学学习活动需要借助一定的方法和工具展开。每一种新技术的运用,都会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规律的形成过程,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正是由于这个转变,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的受益者,变成了学习的真正主人。

3、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建构认知体系,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数学本身是系统性、逻辑性很强,联系紧密的学科。学生不但要学好每一节课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这样的单位课时学习,使学生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整理和归纳知识,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例如在对平面图形的复习和整理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认识到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在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形的不断的动态转化中,学生不但掌握了每一种图形的固有特征,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在这样的归纳和知识整理中,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把看似支离的知识有机的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能较为容易的在头脑中形成一张有关平面图形的“网”,使学生能很好的内化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综合知识的能力。

二、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操作能力。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将抽象化为具体、将枯燥变为生动,可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转变观念,转变方式,在这样的转变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课堂教学效率将会不断提高,也为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