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研修作业截止日期 : 2016-11-30

作业要求 :

作业题目:

学习了信息技术方面的课程之后,您认为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解决哪些问题?结合您任教的学科,谈谈教师在哪些具体教学行为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两个问题都需回答)。

作业要求:

1.内容要求原创,拒绝抄袭。字数不少于300字。

2.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3. 请在截止日期前提交,逾期无法提交。

作者 :项目管理员

研修作业

2016-09-27提交者:学员李定国浏览(0 )

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信息社会的一种背景文化,成为新世纪公民赖以生存的环境文化,信息技术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由于信息技术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像这样的特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可以提高小学语文学习效率,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它必然会对语文教学过程产生深远的影响,下面谈一谈我在教学实践中是如何巧妙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学习效率的:

一、巧妙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兴趣,唤起学习热情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兴趣的力量是巨大的,是开启学生自主学习这扇大门的金钥匙。

1、直观呈现,激发兴趣

    语文课文的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再现情境,使课文内容形象化,能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例如:在讲《海底世界》一课时,我先播放一段录像,让孩子到海底去欣赏一番,再配上悦耳的音乐,屏幕上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的海底生物形象出现在孩子的眼前,他们边看边听边想象,充分感受到海底世界的神奇。此时,孩子们已经被海底那奇异美妙的景象深深吸引住了,于是我及时引出课题,告诉孩子,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课文《海底世界》,学生们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样一来,课件刺激了学生的视听感官,人人都迷上了海底世界,学习兴趣自然浓厚了起来。

2、创设情境,唤起热情

    如在教学白居易的《忆江南》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诗人笔下江南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我设计制作了能体现诗情的课件,并选取了古琴曲作背景音乐。上课初,我先以一张配有诗文的电子幻灯片呈现教学内容,在具有古风古韵的音乐声中,我动情诵读全诗,激起了孩子学习的热情,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在理解诗意时,我演示了课件。在太阳缓缓升起,遍地开放着鲜艳的花朵,春光水碧,红花像燃烧的火焰的画面出现时,学生眼神中透露出异彩,不但对诗意的理解了然于心,而且感情得到了升华。

二、巧妙运用信息技术,突出学习重点,降低学习难度

1、化困难为简易

    在语文教学中,往往会为了突出教学重点或突破、解决教学难点而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结果是学生的感触仍不深,还易产生疲劳感,甚至有厌烦情绪。而电教媒体能活化课文内容情景,化难为易,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如教学《詹天佑》一课时,讲到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一部分,由于这方面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在刻板的文字说明中很难理解和接受课文知识。我为了平缓教学的坡度,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中运用了电教媒体,设计了这样的一个动画教学环节:一列两个车头的火车向北前进,前面的车头拉,后面的车头推,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轻松地爬上陡直的山坡。动画使学生观看到了火车爬上直坡的全过程,并且特别注意到了用红色醒目地闪现出来的“人”字爬坡轨迹。接着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看到的内容自由发表意见,说说火车是怎样爬上陡直山坡的,以达到加深对课文体会的教学目的。由于前面巧妙地借用了电教媒体,所以学生在短时间内轻而易举地理解了“人”字形线路的含义,更加具体地体会到了詹天佑超人的智慧和杰出的创造精神。

2、变抽象为具体

例如《春雨》这首诗中一个“潜”字形象而准确地描绘出了春雨随着春风轻轻地洒落,无声地滋润万物的特点。教学时,仅凭口头讲解显得苍白无力,学生始终无法准确、深刻地体会。因此我借助教学多媒体组织学生观看了一段录象,画面中:春夜,一场春雨正在下着,细如牛毛,飘飘洒洒。泥土湿润了,柳条抽芽了,花蕊绽放了……耳畔还能听到若有若无的淅淅沥沥的声音。观后,请学生谈谈自己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自然而然地就领悟到了“潜”字的妙处。   

3、变静态为动态

    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往往会渗透着许多自然科学知识,如《雾凇》一文向学生介绍了雾凇形成的原因及其过程。学生对自然方面的知识积累极少,而雾凇这一自然奇观充满着神秘的色彩。为了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雾凇是如何形成的及雾凇发生的整个过程,在教学本课时,我利用课件,通过动画展示了雾凇慢慢形成的过程。在屏幕上,雾凇的整个形成过程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身临其境,把本来用许多语言也很难说清的雾凇形成的原因及过程,用几秒钟的动画演示,变得形象易懂。

三、巧妙运用信息技术,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分层教学”

1、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丰富的网络学习环境下,让学生“学会学习”已不再是一句口号。因为在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中,“自主学习”已是发挥主体作用的重要一环。

如:《古诗二首》的教学,每个学生的电脑中所安排的软件是四大板块:(1)、每首古诗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简介。(2)、每首诗重点词语的解释。(3)、名家古诗诵读。(4)、活动漫画。在音乐声中,营造意境,帮助背诵。学生在自已主宰的时间里,轻点鼠标,自由进出这四大模块,在人机交互中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2、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分层教学。

    电脑多媒体交互手段的运用,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分层教学。如:《古诗二首》一课中,我们在学完全诗后,为学生设计了丰富多彩、内容多样的练习题,让学生有选择地在计算机里完成。当学生做对时,电脑还会发出“你真聪明!你真棒!”的鼓励性的话语。我还根据学生认知程度的不同,在练习中设计坡度。学生通过一关自然进入下一关,而这关未通过的学生可通过按钮寻求帮助。还可以机与机交互,任意将某一位学生的作业情况调出游览。在计算机的帮助下,由浅入深的来巩固新知。如遇到共性问题需要集体注意的,我会及时将学生练习反馈到大屏幕上,进行讲解,并可让学生根据学习基础、需要、兴趣有选择地进行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巧妙运用信息技术,扩大课堂容量,拓宽课外知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如教科书、工具书、网络、图书馆……”现代信息技术体现了很强的网络优势,能收集更多的语文学习的信息资源,增大教学的信息量,充分地开发了语文资源。

    如教完《林冲棒打洪教头》之后,为了让学生的知识面不只停留在书本上,不只对林冲的“武艺高超,机智勇敢”有所了解,还要对其他人物有所了解,课后布置学生收集大量有关《水浒传》中其他人物的故事,经过加工整理办一期“水浒群英传”的板报。同学们马上分工合作,有的在互联网上搜索图片,有的上图书馆查找资料,通过各种途径同学们把收集到的各种资料汇总。这样学习小组的同学可以做到资源共享,可见信息技术给学生提供了生动、丰富、快捷的资源,这样既学到了课本上的知识,又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了延伸,学生也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五、巧妙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展开想象的翅膀

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掘依赖于想象力的提高。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只要教师创造条件,正确诱导,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就能很好地发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教学《狼和小羊》后,我重新播放录像,在狼扑向小羊时定格,引导学生想象,问:“小羊被狼吃掉了吗?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给故事加个结尾。”学生兴趣盎然,思维的闸门大开,很快就编出了好几种故事的结尾。之后请同学们继续大胆想象,一起评出几个精彩的故事结尾,这就更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课堂上,同学们跃跃欲试,连平时不爱发言的几个同学也举起手来。大多数同学都想象小羊急中生智,想出种种逃脱的办法,没被狼吃掉,或把狼打死;也有的同学设想小羊太善良,跪在地上求饶,结果还是被狼吃掉。总之,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结尾,在学生的脑子里诞生了,我抓住契机进行点评、总结,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在训练和发展他们创新思维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信息技术是将多种媒体形式组合的技术,具有各方面的优势,若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与常规的教学手段相结合,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一定能够在教与学之间架起科学的桥梁,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发挥语言教学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老师评语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