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现场实践证明材料 > 正文

作业标题 :现场实践证明材料截止日期 : 2016-11-30

作业要求 :    由参训教师在平台上上传学校出具的现场实践证明材料或现场实践总结等(备注:材料提交方式有3种,详见附件1)。证明材料被批阅为“优秀”得25分,被批阅为“良好”得20分,被批阅为“合格”得15分,被批阅为“不合格”和未提交均不得分。此项满分25分。

作者 :项目管理员

现场实践证明材料

2016-09-27提交者:学员李莹浏览(2 )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执教者:李莹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2、在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感情的同时,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并进行语言积累。

  教学重点:

  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

课前准备:

 收集关于“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学习二单元导读,明确学习要求

(对于每一单元的导读是很有必要让学生了解的,他们会明确这一单元课文的主题是什么,也会运用其学习方法进行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目标都比较明确,有助于他们的自主学习。)

二、导入新课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关于动物与人和谐相处的文章,读过后你有什么话要给同学们说呢,把你想说的话说给大家听。

三、板书课题,检查预习

   文中的老人指的是谁?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教师揭题:

  这是发生在昆明翠湖边的意见真人真事,这位老人叫吴庆恒,被人称作海鸥老人。老人与海鸥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下面我们自由读课文,让我们一起走进老人与海鸥的世界。

  出示两组词语,指导朗读,并根据词语把文章分成两部分

四、两部分的内容哪一部分让你感到意想不到?

五、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画出描写海鸥的句子。

 1)“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

(抓“瞻仰”一词体会海鸥们对老人的敬仰、尊敬及把老人当作亲人。)

2)“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

(抓“纷纷”“肃立不动”等词体会海鸥对老人的尊敬、爱戴。)

3)“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

 六、海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老人生前做了些什么?再次默读课文,画出文章中描写老人喂海鸥的句子。

 七、指导朗读老人喂海鸥的句子,通过读、写(想象老人与海鸥之间的对话)、说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情谊。从中明白海鸥的表现并不是意外的表现,而是把老人当做自己亲人,在送别老人的葬礼上,假如你是其中的一个小海鸥,你会对老人说什么?

 八、布置作业:写读后感,呼吁人类善待动物,把地球变得更加美好!

 

       

                 《老人与海鸥》教学反思

《老人与海鸥》一节课结束后,留在心里的或多或少总有那么一些欣慰与遗憾。欣慰的是,备课时依据一定的教学理念所采取的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实现,遗憾的是课堂上总有那么一些环节希望可以重来

    我上这节课,运用倒叙法入课,在效果上我觉得这种方法更能唤起学生的兴趣。为什么呢,课文最后再现老人去世之后,海鸥排成一排好像在祭奠瞻仰,学生就会生出许多疑问,海鸥为什么来祭奠老人?老人生前做了些什么?那么学生的兴趣马上就出来了。然后再按照正常的阅读,比如说抓几个环节,一个是喂,然后去唤,去谈,去写,那么这几个环节读完之后,那种美,老人与海欧之间的情感,那份相依为命,相依相随的情感,学生就会很容易理解和体会了。

     首先,我觉得任何一篇课文都要放在整组课文、整册课文的基调上来进行教学,一定要注意它的前后联系性对于《老人与海鸥》一课,在人文性上我紧紧抓住“人与动物和谐相处”这一主题,因为这是第二组课文的整体教学重点。于是,我在教学中便按照“ 海鸥送老人”→“ 老人喂海鸥”→“人鸥互爱”的顺序,点明中心——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另外,在工具性上,我则牢牢抓住“ 怎样真实地表达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因为这是本册课文的一个训练重点,在本课课文的教学中应该予以强化。

其次,我觉得朗读始终是阅读课文的最主要教学方法,而阅读课文则始终是最主要的教学内容。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紧紧抓住“老人喂海鸥”的三个细节描写和“海鸥送老人”的三个场景描写,引导学生反复默读、指名读、自由读、齐读、范读等等,让学生在读中去感悟那份人鸥合一的和谐之美 

当然,由于准备时间的仓促及本人教学水平有限,在本堂课的教学中出现了不少问题,个人感受比较深的主要是课文所体现的情感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学生在课堂中没有真正完全走进课文的情境之中,而我当时也没有做出更有实效性的针对引导。由此让我明白了自己的不足,明确了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

 

老师评语

附件

现场实践证明材料

最新现场实践证明材料

推荐现场实践证明材料

热门现场实践证明材料

热评现场实践证明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