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现场实践证明材料 > 正文

作业标题 :现场实践证明材料截止日期 : 2016-12-20

作业要求 :

由参训教师在平台上上传学校出具的现场实践证明材料或现场实践总结等(备注:材料提交方式有3种,详见附件1)。证明材料被批阅为“优秀”得25分,被批阅为“良好”得20分,被批阅为“合格”得15分,被批阅为“不合格”和未提交均不得分。此项满分25分

 

发布者 :项目管理员

现场实践证明材料

提交者:学员徐来兵    所属单位:赛口中学    提交时间: 2016-11-03    浏览数( 17 )

工业地域的形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工业联系的形成和原因,明确工业联系的两种方式及其意义。

2.掌握工业集聚的优点。

3.掌握工业地域的形成、发展、分类。

能力目标

1.结合实例分析工业联系和工业地域的形成,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世界上许多“工业城”的形成过程,掌握其原理。

德育目标

由工业地域的形成认识我国大力发展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重大意义。

●教学重点

工业地域的形成、发展、分类。

●教学难点

联系实例,分析工业联系和工业地域形成的过程。

●教具准备

投影仪、电视新闻报刊资料、工业生产分布图及一些景观图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工业的区位选择与企业的空间发展;工业的区位选择是将工厂定位,然后进行生产,其生产是由企业来完成的;企业的空间发展、集聚则形成了工业地域。今天我们来学习《工业地域的形成》。

[新课教学]

工业地域的形成(板书)

本节内容是在前两节内容的基础上的延续或深化。随着工业生产过程的进行,工业的各部门之间产生了某种联系,即工业联系,工业联系导致工业集聚,进而形成了工业地域。下面我们作一具体分析。

一、工业联系(板书)

工业联系是工业社会化、专业化生产的必然结果。我们知道,我们日常用的普通物品,如布,是经过多道工序才生产出来的。(课件出生产布匹首先从种植棉花开始,然后经纺纱、织布、印染等工序,最后才成为成品布匹。对于几乎所有的工业制成品来说,很少有产品从原料开始的全部加工过程(或工序)是能够在一个工厂里独立完成的,各个过程(或工序)可能由各个工厂来完成。这样,进行各加工过程(或工序)的工厂之间就存在着工业联系。这样的例子,同学们可举出很多,比如我们使用的笔、笔记本、服装鞋帽、自行车、电视机等等,都是由不同的工序加工组合而成。从产品所用原料,到产品制作完成,都是由不同的工业部门所承担,最后组合加工完成,其中各工业部门的分工合作,即存在着工业联系。

具体地说,工业在以下方面存在着紧密联系:

1.在生产上有投入—产出的联系(板书)

这又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各工厂分别完成某一产品的某道工序,负责前一道工序的工厂的产出成为负责下一道工序的工厂的投入。例如,上面所举布匹的生产过程,我们使用的课本、笔记本的生产过程等等。他们在生产上存在着一种直接联系,即上一道工序的“产品”,是下一道工序的“原料”。第二种情况是许多工厂某一产品生产零部件,生产零部件各厂家之间没有直接的投入—产出联系,它们分别与最终产品的组装厂家(或总厂)联系,或通过组装厂家互相取得联系。例如,为汽车厂生产各种零部件的工厂,由于各自生产的零部件不同,他们之间不存在直接的联系,但所生产零部件经汽车厂组装,使各零部件的生产厂与汽车总厂发生了工业联系。这样的例子,我们的生活中也比比皆是,如上面所举生产笔的厂家,还有暖水瓶生产厂家、电视机组装厂家等等,他们的生产过程中,各零部件均由不同的厂家(或部门)来生产(如笔尖、笔墨、笔管等),然后进行组装,即成产品(笔)。

在工业生产中,通过专业化工厂的生产,同时与其他工厂进行协作,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专业化生产是社会分工发达的一种表现形式。专业化生产企业配备有专门技术设备、生产工艺和专业的工人、技术人员等,以增加批量生产,扩大生产规模,在专业化工厂里,工业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之间衔接相当紧密,自原料或零部件的投入至产品的产出,全过程自动化连贯生产。提供这种工业生产的设备,称为生产流水线(见课本图5.29)。可见,通过专业化工厂的生产流水线操作,加快生产速度,提高生产效率,扩大经营规模,使工业联系更为紧密。例如,在我国的大中型企业当中(如彩电、冰箱、纺织、机械零部件等),已基本普及了生产流水线,使企业内部的联系更为重要。

2.非生产上的联系(板书)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工厂相互之间并没有生产上的联系,却在地理空间上联系在一起,工厂之间这种空间联系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为了共同利用当地的基础服务设施,(出示课件)如道路、邮局、商店、学校等,也有的是共同利用廉价的劳动力等等。例如,在一些多层建筑的标准化工厂房内,有服装、鞋帽、雨伞、包带等多种工厂,这些工厂之间基本上没有生产上的投入—产出联系。这种工业的联系是种间接联系。这样的现象在各地区较普遍。例如,山西省潞城市的两大企业,天脊集团公司(原山西化肥厂)和山西水泥厂,它们的区位选择就是为了利用当地的资源(煤炭、粘土)、水源(辛安泉)、劳动力以及一些公共基础服务设施等。一般来说,在一个地区,存在着这样的间接联系的工业较多,我们看似两个不同的工业企业(工厂),虽没有上面所讲的那种直接联系,但他们却存在着某种间接联系。

承转: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工业联系往往导致工厂的集中分布,产生工业集聚现象。同时,也有的工厂在分布上却呈现出分散的现象。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二部分,工业的集聚与分散及其原因。

二、工业的集聚(板书)

具有工业联系的一些工厂往往发生近距离集聚现象,叫做工业的集聚。工业集聚可以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作,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等。可见,工业集聚可以扩大总体生产能力,最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获得规模效益。例如,在钢铁厂周围建立的机械厂、机械厂所需钢材的运输费用会大大降低,能耗降低,生产成本也大大降低,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这种由工业集聚而带来的优势显而易见。

1.工业集聚的两种情况(板书)

1)传统工业生产的集聚(板书)

一些在生产上有投入—产出联系,且原料和产品的运输量都较大的工业企业,相互靠近而导致集聚。这类工业的运输量大,为减少运输费用,工厂集聚在主要的专业化工厂附近,形成了专业化的生产集聚地域。例如,钢铁工业区和石油化工区等。以钢铁工业为例,由于其生产过程复杂,需要好些厂矿和它配套,如烧结厂、焦化厂、轧钢厂等,其间的运输量较大,所以,这些相关工厂靠近主厂布置,形成集聚效应,减少了运输费用,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2)新兴产业的集聚(板书)

这种集聚下的各企业之间很多没有生产上的联系,但它们可以利用集聚的规模优势,扩大自身的影响。在新的小批量定制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主要的协作工厂需要在地理上靠近,并接近用户,及时反馈信息。这样就形成了新兴工业区

。新兴工业区的企业之间既竞争,又合作。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主要集中在技术密集的专业化工业集聚区域内。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在一些地区兴建了高新技术开发区,也是其典型例子,这类工业的集聚,主要靠规模优势,技术合作,推动经济的发展。

补充材料1:钢铁工业的集聚

钢铁工业属初步加工业,其生产过程复杂,原料、燃料用量巨大,生产规模庞大,占地多,需劳动力多,工种多,产品种类多,运输量大。在生产过程中,需一系列相关工厂与之接近,如烧结厂、焦化厂、轧钢厂、煤、水、电供应系统,还兼管采矿、选矿等,基于这些特点,其工业集聚规模庞大,形成了典型的工业集聚效应。

承转: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在工业联系形成工业集聚时,有的工业也出现了一些相反的现象,它们表现为分散布置,例如轻薄、短小且价格昂贵的电子元器件供应厂家,与电子装配工厂之间相距较远,形成了一种工业分散现象。

三、工业地域(板书)

请同学阅读课文内容,了解工业地域形成的两种情况,并举例说明。对课文提出的“钢城”“汽车城”和“糕点城”“糖果城”的存在与否,作出科学的解析,并分析原因。

学生看完课文后,可进行分组讨论,分析工业地域的形成过程。最后,老师进行归纳、总结。

工业联系产生了工业集聚,工业集聚又促使工业地域的形成。现代工业生产分工越来越细,部门越来越复杂,工艺日益专业化、自动化,各部门、各企业间的联系越来越广泛。这一切为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1.工业地域的形成可分为两种情况(板书)

1)由于生产的联系而自发形成的(板书)

工业企业集聚而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传统的工业区一般都是这样形成的。这样因自发在生产上有投入—产出的联系,在地理上相互接近,最后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如我国的许多钢铁工业,在它的周围就自发地建立了一些与之相应的企业,像烧结厂、焦化厂等。(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比较熟悉的、当地的工业企业例子来说明)

2)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板书)

有的是把生产上有投入—产出联系密切的工厂布局在一起,有的是在规划的工业用地上,先建成基础设施,再吸引投资者建厂。后一种工业地域,各工厂是由于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而集聚在一起的,这种工业地域在世界上比较普遍,如世界上许多的工业区和工业城市即属此类。我国许多的工业城市也属此类,如上海、重庆、沈阳等等。此外,我国许多地方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也是利用上述原理而开辟的。如上海浦东经济技术开发区,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等。这些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各企业虽然生产上不存在联系,但是正是由于共同利用其中的基础服务设施而形成的工业地域。

对于上述工业地域的形成,不同特点的工业部门,不同的经济地理位置和人文、自然条件,造成了种类和地理范围各不相同的工业地域。下面,我们对比学习两类性质不同的工业地域:

2.工业地域的分类(板书)

1)发育程度较低的工业地域(板书)

在我国一些经济较落后的地区(如偏僻县城、乡村),由于资金和技术条件限制,只有依赖当地的自然资源发展初步的加工工业,像面粉厂、制糖厂等,以及进一步以面粉或糖为原料而发展起来的加工工厂,如糕点厂、糖果厂等。这样形成的工业地域(食品工业点)面积较小,发育程度低,因而当地工业发展的潜力也小,难以形成大的工业城市。因此,我们也就很少听说有“糕点城”“糖果城”了。

2)发育程度较高的工业地域(板书)

在经济水平较高、工业地域规模较大的地区,其发展潜力就远不一样,如钢铁工业。钢铁工业的生产过程比较复杂(如课本图5.31),需要有相互接近的工厂,不仅包括从事钢铁生产各道工序的工厂,如烧结厂、焦化厂、炼铁厂、炼钢厂、轧钢厂,还包括与钢铁生产有联系的工厂,如氧气厂、机修厂、发电厂、水泥厂等,总共可达20~30个工厂。这些工厂集聚,设备大,管线长,占地多。因此,这样形成的工业地域(钢铁工业区)面积广,发育程度高,发展潜力大。这类工业地域再加上为方便众多工人生活所配置的服务业和其他工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由于工业地域的扩展而形成工业城市。例如,我国的鞍山(“钢都”)、攀枝花、马鞍山、包头(“草原钢城”)等钢铁工业城市的形成。除此之外,石油化工区、机械制造工业区等属于发育程度高的工业地域,也往往扩展而形成工业城市。例如,我国的石油城大庆、克拉玛依,汽车城十堰等。类似的例子还很多,可鼓励学生多举些例子,激活思维,加深印象,强化记忆。这样,一些城市的“雅号”也就理解了。例如美国的“钢都”匹兹堡,“汽车城”底特律,英国的“石油城”阿伯丁等等。

对于以上提到的发育较高的工业地域,由于它是围绕某个大型工业企业而发展起来的,而在不同的时期,影响这个大型工业企业的区位因素也在发生变化,那么,这个工业地域的核心工厂区位就要发生变化,最终使得工业地域也要随之变化。例如,钢铁工业区早期指向煤炭区位(英国的伯明翰、德国鲁尔区);20世纪初因冶炼钢铁使用的焦煤量大幅度下降而指向铁矿区位(我国的鞍山、马鞍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技术的进步,巨型运矿船的出现,世界上很多钢铁工业区规划建设在港口,既便于运输原料,又接近消费市场(日本的福山、意大利的塔兰托、我国的宝钢等)。

课堂活动: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工业地域按其发育程度划分,各有哪些工业部门,其发展状况如何,然后填写表格:(表格中的内容可分组让学生先自行填写,然后,老师给予分析、讲解,并将标准内容用投影仪依次展示出来,供同学们学习使用)

两种工业地域的比较

 

工业部门

发展条件

区域特点

发育程度低的工业区域

面粉厂、制糖厂、糕点厂、糖果厂

经济较落后,受资金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只有依赖当地的自然资源发展初步的加工工业

面积较小,发育程度较低,工业发展势力较小

发育程度较高的工业区域

钢铁工业、石油化学工业、机械制造工业

工业的生产过程复杂,协作工厂多,工厂设备大,管线长,占地多

面积广,发育程度高,配置的服务业和其他工业众多,往往形成工业城市

老师评语

附件

  • 徐来兵(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4.2 工业地域的形成 课件).ppt下载

现场实践证明材料

最新现场实践证明材料

推荐现场实践证明材料

热门现场实践证明材料

热评现场实践证明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