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论坛研讨

浅析小学数学课堂的情境创设

发布者:郭维红     发布时间:2016-12-15 浏览数( 0)

浅析小学数学课堂的情境创设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可以说,教师在课堂上能否创设适当而有效的教学情境,已经成为数学有效教学的重要内容。那么如何才能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主动地学习呢?本文就如何创设有效的情境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创设情境   有效性

 

在新课改追求教学有效性的今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要从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地创设一些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效的课堂情境,可以融洽师生间关系,使教学气氛和谐愉悦,教学效果更加突出,是教学过程中其他要素不可替代的。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如何紧扣学生心理特点,创设出适当而有效的教学情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呢?
1.创设生活情境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了实际。”因此,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学生熟知的生活化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大作用,从而激发起学习学数学的热情。如教学“小数的性质”,课前预先布置学生到超市或商店里了解各种商品的价格。课时先听取学生了解情况汇报,教师有意识地记录一些价格,如201.40 元、 501.25 元、31.60 元、81.06 元、1211.00 元等。然后教师提出三个问题:(1)商品的标价为什么都是两位小数? (2)商品的这些标价,如果把它们小数部分的“0”都去掉,商品的价格有没有发生变化? (3)这些数中哪些“0”可以去掉,而商品的价格却没有改变?这样的生活情境学生感到熟悉、自然,从而唤起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不断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从而进一步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研究、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枯燥呆板的数学学习变得鲜活生动。

2.创设故事情境

依据小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创设寓知识于故事的数学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如教学“0 的认识”这一节课上,在巩固新知的同时,教师给学生讲“小猴摘桃”的故事。(1)小猴来到果园里,它看到树上有几个桃子呀?可以用几表示?(2)小猴看了很谗,吃掉了1个,这时有几个桃子?用几表示?(3)小猴吃了还想吃,又吃了两个,现在树上有几个桃子?用几表示?(4)小猴索性把最后 1 个桃子也吃了,现在该用几来表示树上的桃子呢?这样,学生的练习就是在故事中活动,在活动中学到知识。学生不仅感到轻松、愉快,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就把一节课的知识学会了,并且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加浓厚。

3.创设游戏情境

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正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儿童好动好玩的特征。通过创设游戏情境,寓数学知识于游戏之中,让儿童在乐中学,趣中学,活中学,坐中学。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中,创设了一个购物的情境,让学生当售货员和顾客。学生在买卖的过程中,掌握了“元、角、分”的转换。又如在教学四年级的“统计”一课时,让学生两人为一组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统计输赢的情况。学生乐得得意忘形。知识就在一阵阵的欢笑声中得以巩固,学生的能力也得以发展。

4.创设实践活动情境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手是意识的伟大培育者,又是智慧的创造者。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着两个方面的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之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之变成创造的聪明工具,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创设情境时,教师可以设计紧扣新知、过程简单、取材方便的操作内容,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操作过程中,使他们在操作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 8 根小棒每 4 根拼成一个正方形,可以摆几个正方形?如果是9根小棒呢?你能先摆一摆,再用算式表示吗?通过操作,学生对分过程有了清晰的认识,对分的的结果有充分的感知,用什么样的算式表示呢?学生对新知的探索更加强烈。教学实践表明,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动手试验来发现一些数学规律和结论,实际上是一种有效的探索活动,这种探索活动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5.创设思考情境

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别致新颖、富有悬念的情境,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中设置疑问,不是为了难倒学生,而是要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热情,产生自主探索的内驱力,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学生探索性思维活动。例如,在教学“能被 2、3、5 整除的数”时,我让学生随便报一个数,马上就能说出它们能被几整除,经同学们“验证”后感到大惑不解,纷纷要求我道出其中的“奥妙”。在充满渴望的求知欲中,我便告诉学生,“奥妙”就是今天学习的内容。于是,我创设的情境为新课顺利地进行铺设了一条通向新知的桥梁。

6.创设动画情境

多媒体的优势在于既能提供大量直观的运动图像,又能随着图像的展示作简要的说明。根据教学的需要,化静为动,动静结合,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动机,使教与学充满了生机,使学生学得主动,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逐步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例如在教学“线段、射线、直线”时,在屏幕上显示一个亮点,然后从亮点向右射出一束光线,使学生看后马上就能悟出射线是怎样形成的;用不同色彩分别在射线上闪烁出第二个亮点和两亮点间的部分,使学生认识到这就是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将线段两个端点向左、右分别延伸,就形成了一条直线;将直线向左右两边适当延伸后,问学生直线还可以向两边延伸吗?引导学生想象出直线无限长、不可度量、没有端点。通过直观教学,将那些看似静止的、孤立的事物活动起来,使学生较容易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获得正确、清晰的几何概念。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重视情境创设,适时积极地创设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的引导下积极主动的从事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在情境中激趣、诱思、悟理。只有创设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的价值和神奇。

 

论坛研讨

最新论坛研讨

置顶论坛研讨

精华论坛研讨

热门论坛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