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任务二:教学设计截止日期 : 2017-01-15

作业要求 :

下载附件《教学设计模板》模板填写内容, 围绕“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设置教学设计内容。要求每个栏目必须填写完整,字数不少于500字,内容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截止提交时间为115日,逾期不能提交。

为方便坊主审阅,上传的内容如果不含格式、图片、公式请直接复制粘贴至文本编辑框中发布,不能直接发布的请以附件的形式上传,文件名称以“单位+姓名+教学设计”命名,比如:潮安区实验中学——XX教学设计。

【建议】按照教学设计方案应用于学科教学中,请同校老师帮忙借助手机、DV将上课的内容录制成课堂教学视频上传至任务三:微课作品,录制时间要求5-15分钟,内容可以是整个教学过程也可以是其中某一个指定的教学环节。

发布者 :项目管理员

任务二:教学设计

提交者:学员曾素銮    所属单位:饶平县联饶镇中心小学    提交时间: 2016-12-16    浏览数( 16 ) 【推荐】

 

教学设计方案

题目

《颐和园》

年级学科

四年级语文

课型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

授课教师

曾素銮

工作单位

潮州市饶平县联饶中心小学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体会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和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3.感受颐和园的美景,培养学生爱美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关键

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感受情感的熏陶。

难点:学习按照游览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方法。

关键:通过课件中图文对照的方式、通过课文中优美的语言描述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接受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和爱美情趣的陶冶。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情境教学法、阅读法、讲授法、练习法、点拨教学

运用的

信息技术工具

硬件:多媒体展示平台,包括多媒体计算机、液晶投影机、投影屏幕、音响设备等。

软件:ppt课件、图片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细读、精读、品读,再现出颐和园这一幅美丽的画卷,受到美的熏陶,增强语言感受力;在教学的各环节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增加学生的表象积累创设“情景”,加强“协作”, 学生很容易体会“湖面微风轻拂”“昆明湖静的像一面镜子,绿的像一块碧玉”的意境,体会“滑”字应用的精妙;进行仿写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理解了课文内容,拓宽学生视野。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及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及资源准备

一、直入正题。

5分钟)

1、教师谈话引入,板书课题。(18.颐和园)并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颐和园给我们留下怎样的印象呢?

2、让学生齐读课文,引导学生思考:

1)、颐和园给我们留下了美丽的印象,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一个自然段知道的呢?请学生找出来。(第一自然段)让学生读出第一自然段。

2)、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来呢?指名学生读出第六自然段。(点击课件出示: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风景,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3、并向学生点明这种写作方法叫首尾呼应。

4、请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

 

 

 

1、学生齐读课文。

2、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找出相关段落。(第一自然段)

3、学生读出第一自然段。

4、指名学生读出第六自然段。

 

5、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

1、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好课文的脉络结构。

 

 

2、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重点句,着重点出颐和园特点的词语(如美丽、大、说不尽,点出写作方法:首尾呼应)

二、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

2分钟)

1、教师谈话启发:文章的首尾呼应让我们知道了颐和园很美丽,可是,具体美丽在哪里呢?我们就需要跟着作者的步伐去细细体会了。作者按什么顺序介绍了颐和园呢?他是从哪三个地方写出了颐和园的美呢?

2、引导学生找出来(作者从“长廊、万寿山、昆明湖”三个地方写出了颐和园的美。)

3、教师点击课件出示:长廊、万寿山、昆明湖三处图片,并在黑板上贴上三幅图片。

学生自读课文,找三个景点的顺序,回答老师的问题。

通过多媒体课件对长廊、万寿山、昆明湖这三处景点的直观展示,让学生明确景点的介绍顺序,总体感知课文,总体感受这三处景物的美丽。

三、体会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28分钟)

(一)、引导学生找出体现作者游览顺序的句子。

1、在课文的第二到第五自然段,我们可以感受到颐和园的美丽,请学生先把第二到第五自然段读一遍,并边读边从自然段中找出一句能体现作者游览顺序的句子。

2、读完课文让学生回答,齐读。(课件出示:1、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2、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3、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4、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4、这几个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呢?(过渡句)教师点明:游记这类文章的特点是移步换景,一般是一处景观为一段。

(课件出示:游览的顺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二)自学第二自然段。

1、教师点击课件,出示: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2、指导学生自学第二自然段,完成以下练习。

1)、长廊的两个特点是(   )和(   )。

2)、文中用(   )的方法写出长廊的长。

3)、长廊的(   )、(   )、(   )、和(   )等景物写出了它的美。

3、引导思考,订正题目。

1)、让学生说说是从哪里看出长廊是很长的?(一眼望不到头、有七百多米长、273间。)

(课件出示长廊长的画面)

2)、我们知道长廊很长,但文中是用什么方法来写出它的长呢?(列数字)

3)、作者怎样描写长廊的美的?(最美的是横槛上的彩画,上面有人物、花草、风景)(课件出示解释横槛与门槛的区别,并出示名著中的人物,花草,风景等的彩画。)

4)、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这里告诉了我们什么?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它?(千姿百态、各不相同……

5)、你会带着怎样的感情再读这句话的?(惊奇、佩服、赞叹)

6)、(出示课件)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长廊两边鲜花盛开,五彩缤纷的就像一条鲜花铺成的新小路。一年四季鲜花不断,花开不断,鲜花点缀。(出示课件图)这样的场景你想用什么词来概括?(花团锦簇、姹紫焉红、百花盛开……

(三)自学第三、四自然段。

1、(播放万寿山图片)引导学生自学第三、四自然段,完成练习。

1)、万寿山的特点是(   )和(   )。

2)、从(   )和(   )两处景点看出万寿山的美。

3)、登上万寿山,看到(   )、(   )、(   )、(   )、(   )和(   )等景色,真是非常壮观!

2、师生共同完成,师点击课件,图文对照引导。来到万寿山脚下,万寿山的特点是什么(壮观、美丽)。从哪两处景点看出万寿山的美呢?(佛香阁、排云殿)

3、让学生找出描写佛香阁的句子,并思考作者是怎么样描写它的美的?出示课件学生边读边感受。

4、让学生找出描写排云殿的句子,并思考作者是怎么样描写它的美的?让学生找出重点词句进行感受。出示课件学生边读边感受。

5、让学生把两处景物连起来读一读。感受它们的美。

6、登上万寿山了,作者看到什么呢?(课件出示树丛、琉璃瓦屋顶、宫墙、昆明湖、城楼、白塔)齐读第四自然段。

7、师肯定鼓励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滑”字的妙用,并引导学生把“滑”和“划”进行对比。(因为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游船、画舫滑过就像溜冰一样。他把昆明湖说得很平静,就算有船滑过了,也不留一点痕迹。课件出示)

8、引导学生说说作者是怎样描写昆明湖的美的?采用什么说明手法来写?让学生模仿说话。

(四)、自学第五自然段。

教师引导思考:

1、从万寿山下来,我们又在昆明湖看到了哪些景物呢?请全班把第五自然段读一读。

2、昆明湖周围有哪些景色呢?(出示课件:堤岸、石桥、湖心岛、十七孔桥)在这里,你觉得哪个地方最有特色(十七孔桥)。

3、你认为它美在哪些,请读出来。(这座石桥有……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4、引导学生理解“姿态不一”的意思,我们看看上面的狮子,它们有很多姿态(课件出示)想象一下,到底它们都有哪些姿态呢?

5、引导学生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进行仿写。

(五)自学第六自然段。

1、让学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我们也想去细细游赏颐和园,但现在呢?我们只能去欣赏画面中的颐和园。(教师播放颐和园游览顺序图)。

 

 

1、学生自读第二到第五自然段,并边读边从自然段中找出一句能体现作者游览顺序的句子。

 

2、自读课文后让学生回答,齐读。

 

 

 

 

 

 

 

 

 

 

3、指导学生自学第二自然段,完成练习。

4、在老师的指导下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5、有感情的朗读。

 

 

 

 

 

 

6、感受长廊的美。

 

 

 

 

 

 

 

 

 

 

 

 

7、学生自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完成练习。

 

 

 

 

 

 

 

 

8、学生找出描写佛香阁的句子,思考回答问题,学生找出重点词句进行感受。

 

9、学生找出描写排云殿的句子,找出重点词句进行感受。

 

10、读课文感受它们的美。

 

 

 

11、通过课件感受“滑”的妙用。

 

 

 

12、学生模仿说话。

 

 

 

13、有感情朗读,找出重点词句,回答问题。

 

 

 

 

14、发挥想象,畅所欲言。

 

 

15学生仿写交流。

 

 

16、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7、随着老师的课件,学生感受颐和园的美。

1、通过引导学生找相同句式,循序渐进让学生学习移步换景的写作特点。

 

 

2、我在课堂上讲解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时,用课件逐一呈现,通过课件呈现路线图,实物顺序图,通过边朗读边对照课件顺序图,更直观,更容易被学生接受。而且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当中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先让学生读文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让学生抓住具体的语言文字感悟长廊之“长”,再通过图画对照,读出长廊的“长”,使朗读变得有声有色。

5、适时用多媒体呈现那一幅幅精妙绝伦的彩画,大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表象,而后再指导学生朗读,使抽象的描述转化为直观的图像。为发展学生的观察、联想、想象能力提供了素材和着眼点。

6、抓住长廊的美和长,重点体会我国古代绘画艺术的高超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这样,既深入分析了课文,又进行了思想教育。

7、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具体的数据,说明颐和园的长廊是世界上最长的长廊。学习用列数字说明问题的方法。

 

 

 

 

8、引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9、学生利用“读、找、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从读中悟、悟中读,去体会佛香阁和排云殿的美丽。

10、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图片以及两者之间的位置关系,既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它们的美丽,又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

 

11、对比句子,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12、学生模仿说话,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13、结合课件找重点词句,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从理解中去体会十七孔桥的特点。

14通过多媒体的展示,为学生的想象积累素材,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表达的能力。

四、总结全课。

4分钟)

引导学生,结合课件,说说我们从哪几个地方欣赏了颐和园的美?长廊(长、美)、万寿山(美、壮观)、昆明湖(平静)。

学生看图,说说。

对全课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宏观把握,更有利于学习目标的实现

五、布置作业。

1分钟)

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美丽的景观,让我们做个有心人,收集一些你喜欢的景观。模仿课文的写法进行介绍,再讲给同学听,好吗?

学生课后搜集,仿写。

通过学生的自留作业,反映了学生学习的情况,同时老师也可以以此得到反馈,学生更可以对知识进行延伸。

板书设计

                颐和园 

 

长廊          中间——两旁 

万寿山下           

万寿山        近——远下

昆明湖        岸——桥下

 

老师评语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