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本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 :校本研修成果提交要求 作业周期 : 2017-03-212017-03-31

作业要求 :

各位学员:

大家好!“提升工程培训”为省级专项培训,包含:56学时网络研修+24学时基于网络校本研修,两部分都完成后方可视为完成此项培训任务。请各位参训教师务必于331前提交校本研修成果,请在以下两种成果类型中选择一种进行提交,提交后由工作坊坊主进行审核。

成果1:课堂教学实录(视频形式),提交时需附上教学设计、课件和教学反思等辅助材料。

【说明】各校、各学科组应要求不低于10%的参训教师提交成果1,小学科至少提交1份,具体由学校、学科组长统筹安排。

一、课堂实录

1. 课程时长:必须是完整的一堂课,每课时长应在35~45分钟之间。在视频的后期制作中,应编辑删除与教学无关的内容。

2. 录像要求:视频要保证图像清晰,能够清楚地呈现师生活动;画面无抖动、无倾斜、无变形;白平衡准确,曝光适当。 用摄像机附带麦克风或专用麦克风采集声音,保证教师和学生发言的录音清楚无杂音。

3. 后期制作要求:1、片头时长不超过5秒,应包括:课程名称、年级、上/下册、版本、主讲教师工作单位和姓名等。片尾包括录制时间、制作单位等信息。2、视频文件要求(1)稳定性:视频图像同步性能稳定,无失步现象,CTL同步控制信号必须连续:图像无抖动跳跃,色彩无突变,编辑点处图像稳定。(2)色调:白平衡正确,无明显偏色,多机拍摄的镜头衔接处无明显色差。  3)课堂实录视频的格式为H.264+AAC编码的MP4文件。(4)视频码流率:码流为0.5~1Mbps,如上传的视频内容编码率低于0.5Mbps,则码率不变,转码为H.264+ACC编码的MP4文件。 (5)视频分辨率要求达到720*576以上。 (6)视频大小不能超过500M

注意:课堂实录请不要以附件形式上传,平台可以直接提交视频后观看。

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具体内容以文字或者表格的形式呈现,与课堂实录视频内容同步,不少于500字。

三、教学课件

教学课件以PPT呈现形式,与课堂实录视频内容同步。内容要求突出重点,有逻辑性,体现课堂的主要脉络,形式要注意图文并茂,简单明了。

四、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具体内容以文字呈现,与课堂实录视频内容同步,不少于200字,目的通过课堂实践和课后反思促进教学改进。

成果2: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报告、研修总结、教学课件等(wordppt形式)选择其一完成。

教学反思报告、研修总结、教学课件具体内容以文字、PPT或者视频的形式呈现,文字内容不少于500字。

 

注意:所有文字和PPT内容排版要求整洁、美观,避免出现字体大小混乱、排版参差不齐,防止出现错别字以及语句不通的情况。不要出现具体的时间日期、教师联系方式(如:电话、邮箱)等内容。

发布者 :项目管理员

校本研修成果提交要求

提交者:学员余雪君    所属单位:饶平县所城中学    提交时间: 2017-03-26 22:11:46    浏览数( 0 ) 【推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

 

13.3.1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等腰三角形对于学生学习和研究图形的轴对称性具有重要意义,由等腰三角形揭示的“等边对等角”和“等角对等边”的几何事实,是边与角相互联系和转化的基本依据,是平面几何体系中重要定理之一;本节内容起到了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既用它作为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进行推理论证的载体,又由此对三角形的研究呈现出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随着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学习和研究的深入,学生的逻辑推理的能力将有所增强;实验与论证相辅相成,帮助学生从实验几何向论证几何过渡.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①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②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有关计算.

2、数学思考:①观察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发展形象思维;②通过实践、观察、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3、解决问题:①通过观察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②通过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有关的问题,提高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运用意识.

4、情感态度:引导学生对图形的观察、发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①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证明.

突破难点的方法:通过折叠纸片突破难点.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案、长方形纸片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  引入课题

师:请同学们观察下面几幅图片,看看这些伟大的人类建筑中都含有一个什么样的基本图形?为什么现实生活中这些建筑要设计成等腰三角形的形式?等腰三角形有什么特殊的性质吗?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个图形,去探索其中的奥秘.

(板书)课题

 

学生观察图片,获得感性认识.

从生活中常见的建筑特色图片抽象出等腰三角形,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探索欲望.

二、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建构新知

活动1:观察发现、猜想性质

1、请同学们观察手中的纸片,思考: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它的对称轴在哪里?

2、动手折叠纸片,仔细观察重合的线段和角,有何发现?试猜想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猜想: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活动2:证明猜想、得出性质

思考:怎样用数学符号表示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如何证明?……

你还有不一样的证明方法吗?(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添加辅助线,将等腰三角形问题转化成全等三角形问题,进而证明猜想.

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简称:等边对等角.  

符号语言:在△ABC中∵ AB=AC (已知),

∴ ∠B=C  (等边对等角).

活动3:再探性质、渐进升华

思考:添加辅助线后,在这两个全等三角形中,除了得到∠B=C,还有哪些相等的线段、相等的角?

引导学生利用现成的结论继续证明,归纳小结,得出性质2:等腰三角形顶角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用符号语言表示性质2.

演示几何画板,强调三线合一的内涵.

强调:性质1中要注意的是:应用“等边对等角”时必须是在同一个三角形中.

方法提炼:

等腰三角形的两条性质为我们今后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两个角相等及两条线段互相垂直提供了又一种方法.

在以后与等腰三角形有关的问题中,添加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是常见的辅助线.

 

 

 

 

动手操作

观察口答

 

动手折纸

观察猜想

 

 

 

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

 

 

 

 

 

 

 

独立思考

合作交流

 

 

汇报交流成果,书写证明过程.

 

 

 

 

 

 

 

 

思考感悟

 

 

 

 

为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经历观察-操作-说理等活动,感受几何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

 

 

 

 

 

 

 

 

 

 

 

 

 

 

为今后性质的准确应用奠定基础.

 

 

 

及时进行学法指导,注重方法规律的提炼总结.

三、巩固训练

(一)基础训练:

1.如图,在下列等腰三角形中,分别求出其它两角的度数.

 

 

  

 

 

 

 

2.等腰三角形一个角为130°,它的另外两个角为                .

3.等腰三角形一个角为80°,它的另外两个角为               .

4.想一想:现在工人师傅要加固人字形屋顶,他们通过测量找到了横梁BC的中点D,然后在AD两点之间钉上一根木桩,他们认为木桩是垂直横梁的.你认为他们的说法对吗?请说明理由.

 

 

 

 

(二)变式训练: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顶角的 2 倍,你能求出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和顶角的度数吗?

 

(三)综合训练:

如图,在△ABC中,AB=AC,DAC上,且BD=BC=AD.求△ABC各角的度数.

 

 

 

 

 

 

 

 

 

 

 

 

 

 

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

 

 

 

 

 

 

 

 

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提炼方法,为课本例题奠定基础.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等腰三角形的哪些知识?

解决问题中,我们应用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你还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布置、课后延伸:

必做题:课本P56-57  146题;

选做题: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性质的证明,你采用的是哪种作辅助线的方法,请你用另外两种方法证明.

 

 

 

自由发言,相互借鉴.自我评价.

 

 

 

总结回顾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归纳反思所学知识及思想方法.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12.3.1

 

性质一: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

 

性质二: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简称三线 合一 ).

 

板书设计: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7-03-27 22:37:13

附件

  • 第1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反思.docx 下载
  • 第1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doc 下载
  • 第1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课件.ppt 下载

校本研修成果

最新校本研修成果

推荐校本研修成果

热门校本研修成果

热评校本研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