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本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 :校本研修成果提交要求 作业周期 : 2017-02-282017-03-30

作业要求 :

各位学员:

大家好!“提升工程培训”为省级专项培训,包含:56学时网络研修+24学时基于网络校本研修,两部分都完成后方可视为完成此项培训任务。请各位参训教师务必于331前提交校本研修成果,请在以下两种成果类型中选择一种进行提交,提交后由工作坊坊主进行审核。

成果1:课堂教学实录(视频形式),提交时需附上教学设计、课件和教学反思等辅助材料。

【说明】各校、各学科组应要求不低于10%的参训教师提交成果1,小学科至少提交1份,具体由学校、学科组长统筹安排。

一、课堂实录

1. 课程时长:必须是完整的一堂课,每课时长应在35~45分钟之间。在视频的后期制作中,应编辑删除与教学无关的内容。

2. 录像要求:视频要保证图像清晰,能够清楚地呈现师生活动;画面无抖动、无倾斜、无变形;白平衡准确,曝光适当。 用摄像机附带麦克风或专用麦克风采集声音,保证教师和学生发言的录音清楚无杂音。

3. 后期制作要求:1、片头时长不超过5秒,应包括:课程名称、年级、上/下册、版本、主讲教师工作单位和姓名等。片尾包括录制时间、制作单位等信息。2、视频文件要求(1)稳定性:视频图像同步性能稳定,无失步现象,CTL同步控制信号必须连续:图像无抖动跳跃,色彩无突变,编辑点处图像稳定。(2)色调:白平衡正确,无明显偏色,多机拍摄的镜头衔接处无明显色差。  3)课堂实录视频的格式为H.264+AAC编码的MP4文件。(4)视频码流率:码流为0.5~1Mbps,如上传的视频内容编码率低于0.5Mbps,则码率不变,转码为H.264+ACC编码的MP4文件。 (5)视频分辨率要求达到720*576以上。 (6)视频大小不能超过500M

注意:课堂实录请不要以附件形式上传,平台可以直接提交视频后观看。

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具体内容以文字或者表格的形式呈现,与课堂实录视频内容同步,不少于500字。

三、教学课件

教学课件以PPT呈现形式,与课堂实录视频内容同步。内容要求突出重点,有逻辑性,体现课堂的主要脉络,形式要注意图文并茂,简单明了。

四、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具体内容以文字呈现,与课堂实录视频内容同步,不少于200字,目的通过课堂实践和课后反思促进教学改进。

成果2: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报告、研修总结、教学课件等(wordppt形式)选择其一完成。

教学反思报告、研修总结、教学课件具体内容以文字、PPT或者视频的形式呈现,文字内容不少于500字。

 

注意:所有文字和PPT内容排版要求整洁、美观,避免出现字体大小混乱、排版参差不齐,防止出现错别字以及语句不通的情况。不要出现具体的时间日期、教师联系方式(如:电话、邮箱)等内容。

发布者 :项目管理员

校本研修成果提交要求

提交者:学员苏锦钿    所属单位:潮安县古巷镇中心学校    提交时间: 2017-03-14 09:46:42    浏览数( 12 ) 【推荐】

  

浅谈信息技术与《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整合

潮安区古巷镇枫二小学      苏锦钿

                           

二十一世纪将是一个网络化的世纪。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也深刻地影响到了人们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改变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认知行为。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被教师们广泛地应用着;同样,信息技术在品德与社会学科中更是被广泛地应用着。她不但可以丰富课堂教学手段,而且还可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情感意识,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加深学生对道德认知的体验和感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提高品德与社会学科的课堂教学效率。下面,结合教学谈谈几点体会:

一、 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导行指路

在品德与社会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不少学生对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熟视无睹。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空洞的叙述,无法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如果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给学生们创设一个认识、观察事物的良好条件,往往会降低难度,使教学中的难点得以顺利突破。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缤纷的网络世界》一课中小心网络陷阱时,我针对当前青少年沉溺网络,迷恋电子游戏,沉迷不知归路,教师、家长循循善诱,收效甚微这一现象,设计了这样一堂品德与社会课,开课伊始,我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让学生互相说说自己喜欢的网络游戏。问题一抛出,学生们便争先恐后地交流起来,有的喜欢《大话西游》;有的喜欢《QQ游戏》……当他们聊得正起劲时,我话锋一转,用低沉的语气说:“同学们,你们可知道有多少人因沉溺于网络,无法自拔,从而走上偷窃、抢劫的道路,或者患上疾病甚至突然猝死吗?”学生们的笑声戛然而止,笑容瞬间凝固。我抓住这一契机,给学生播放了一段“网络危害”的课件。看着大屏幕上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数字,学生们目瞪口呆;看着一个个被逼走上犯罪道路的伙伴,他们恍然大悟……在铁的事实面前,在短短的几分钟里,网络的诱惑已荡然无存。在接下来的交流中,学生们纷纷道出网上暴力游戏的弊端,真诚规劝那些正沉溺于网络游戏中的同学,还有些同学自愿结对,成立“绿色上网监督队”。此时,信息技术创设的有效教学情景,胜过了教师的千言万语,于不知不觉中将“小网虫”们从网络游戏的迷恋中拉了出来。如在教《阿姨叔叔辛苦了》一课时,为了使学生了解劳动者的辛苦,播放了送水工人的工作短片。上上下下走楼梯,汗水淋漓也不顾,这家送完走那家……这小小的生活细节是那么平常,或许它以前并没有引起学生的注意。可是,当它呈现在课堂上,却引发了学生们深深的思考。“看完这个短片,你有什么感受?假如你就是这家的小主人,你会怎么接待送水叔叔?”老师的话音刚落,学生们就争先互动起来。这个说:“叔叔,您辛苦了,喝口水吧!”那个说:“叔叔,您累了吧,擦擦汗!”真挚的情感流淌在课堂上。审视这个动人心扉的环节,我认为其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通过视频把学生带入到了一个真实的生活场景,让真切的体验成为重要的课程资源,从而自然地激发了学生对劳动者的理解和尊重之情。

二、运用信息技术,拉近时空距离

品德与社会课教材中有不少知识距离学生生活比较遥远,如:古代历史和地理等方面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只是枯燥的讲解,那么课堂就会变得死气沉沉;教师教得费力,学生学得痛苦。如何改变这种局面呢?我认为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直观、形象的特点,为学生提供具体可感的教学情景。

如在教五年级上册《悲壮的古炮台》一课时,我把侵略者火烧圆明园和日本侵略者南京大屠杀的场景引入了课堂;疯狂掠夺的画面,血腥屠杀的场景把学生带入了那段屈辱的历史中;悲愤、激怒写满了学生们稚嫩的脸庞。在交流感受的环节中,学生或表达自己的无限愤慨,或述说“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教训,或表明“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的决心……倾听着他们的肺腑之言,感受着他们对祖国强大的使命感,我不禁暗自欣喜教学情景的巧妙运用使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达到了教育无痕,润物无声的境界。 

三、运用信息技术,创设自主探究平台

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学生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只有当他们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时,他们的体验才是真切的,才具有道德的价值。在品德与社会课上,学生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学生愿意并能体验的情境,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过程与途径的意识,引导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积极自主地去体验,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丰富的社区生活》一课中,提前画出古巷镇这个社区的平面图,上课开始教师就直接提问:我们大家多是古巷镇的人,你对古巷镇的场所位置了解吗?好,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幅古巷镇平面图。我们在图中找一找。接着呈现此图,让学生想一想:学校、医院、娱乐场所、社区中心等所在位置。然后同学们利用此图,带着教师布置的问题,四人一组使用此图进行小组学习,找到学校、医院、社区中心等名称及所在位置,填写小组学习单。使用信息技术,简单做了一幅图,就让将学生们组织起来,开展有效的小组学习。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不仅知道了古巷镇学校、医院、社区中心的名称,也找到了相应的位置,而且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及培养;使同学们感受到身为社区人的自豪。

总之,积极合理地引用信息技术,使课堂教学形式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参与的热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了学习效率,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这样,使课堂教学活动真正促进了学生自主发展的目的。

四、运用信息技术,达到资源整合

品德与社会教材提供的各种数字和资料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有时依然会显得有点陈旧。教师要找到授课所需的最新资料,就必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三年级上册《我是一个小帮手》一课时,我发现教材中设计了“我们应该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尽一份爱心,出一份力”的内容。不过教材中,没有涉及到“志愿者”一词。联想到第29届北京奥运会的场馆内、赛场外都活跃着充满青春活力的奥运志愿者,我决定利用网络查找资料,补充上这最新鲜的内容。教学中,我先播放了《奥运志愿者之歌》,让学生在热烈的气氛中再一次回味志愿者无私奉献的可敬举动。然后,我让学生畅谈自己对“志愿者”的了解。学生们畅所欲言。有的说:“咱市的交通协管员真负责任,绿灯不亮绝不让行人走一步;”有的说:“我很佩服我的老师,因为她常到儿童福利院做义工;” 有的说:我们学校少先队员到老人组打扫卫生……在学生多元交流的基础上,我又播放了身边志愿者爱心行动的掠影,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应做力所能及的事,成为真正的小帮手。开放的课堂不仅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而且促进了学生知情意行的统一。

五、运用信息技术,扩大课堂容量

针对学生好胜心、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的特点,我利用信息技术把竞赛引入课堂。如在教授四年下册《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一课时,我首先制作了“节日风俗”、“节日传说”、“节日诗词”、“节日歌舞”等四大板块的内容。每一板块既有必答题,又有抢答题,还有附加题。课件不仅知识点多,而且融入了动画、歌舞、相声等生动的表演形式,可谓趣味横生。惊险的闯关赛中,如一叶扁舟载着同学们尽情徜徉在“民族节日”的海洋中,感受到生活在一个和睦的民族大家庭的自豪;不仅增强了信心和竞争意识,而且增长了见识。诸如此类的课堂实践,让我深深地意识到,信息技术为品德与社会教学插上了奋飞的翅膀,得益于她,不仅可以把真实情境呈现给学生,渲染课堂气氛,而且可以让学生在美的熏陶和情的感染中自主探究,主动发展,日渐形成一种健康的心理品质。

总之,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让品德与社会教学变得生动形象,利用信息技术可创设形象、生动逼真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极大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性。将信息技术引入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实现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最佳整合,不仅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7-03-17 23:10:04

校本研修成果

最新校本研修成果

推荐校本研修成果

热门校本研修成果

热评校本研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