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日志 > 正文

研修总结 ----做别样的“四有”型教师

(小学研修坊坊主 已在 2021-12-01 07:58 推荐!)

  发布者:杨良玉    所属单位:长葛市颍川路学校    发布时间:2021-11-29    浏览数( -) 【推荐】 【举报】

做别样的“四有”型教师

             ----许昌六个一百名师研修有感  杨良玉 

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梅贻琦老先生曾说:“大学之大,非大楼之大,乃大师之大。" 同理,名校之名,也不在大楼,而在大师,正是优秀的教师群体托起名校之“名”。

何谓名师?周枫琳教授为我们这样解读,名师要具备这“四有”:

师德高尚,理念先进,学识渊博,业务精湛!同时学科教学能力卓越,形成个人教学风格,具有影响力。

何谓名师?名师如这首诗:

站起来是—座山,

内心始终坚定而自信,充满激情;

坐下来是一本书,

有丰富的涵养,让人读而不烦;

躺下去是一条路,

能帮助到別人,为人们指引方向。

为期五天的名师培训,从《教学设计》《专业成长》《班级管理》《核心素养》《信息技术》《专业发展》《深度教研》《政策理念》《教学分心》等板块全方面为我们做了解读、指引、指导,展开教师成长新画卷,打开教师成长新视野。

 

所   获

师德高尚   理念先进   学识渊博   业务精湛

1.师德高尚

名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师德。周枫琳教授用“文字滋养生命”为我们讲述一名名师是如何用高尚的师德滋养孩子成长,作文的批语、作业的点评、给学生的信……都带着满满的爱,滋养着孩子的成长,滋养着孩子的生命,为孩子的一生发展着想,关注孩子全面、一生的发展。

李迪教授自己具有魔力的话语:“我一点也不否认你的观点,如果我是你,我也会有跟你一样的感受”;  “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我爱你”。让多少情绪失控的孩子暂时稳定,冷静下来;又化解了师生之间隐藏的鸿沟,让即将激化的矛盾在平和情绪、关系中和解。

孟江涛教授,对学生是发自内心真诚的热爱,愿意为孩子做出任何高难度的动作,把自己的课堂变成孩子学习知识,开心快乐的课堂,孟老师的梦想:“我的梦想就是做一个温暖、有趣、有坚定的教育信仰,能时刻关注学生并及时给他们回应的人!”德艺双馨的著名演员李雪健是用“骨血”做表演,同样,孟江涛教授也是用“骨血”做教育。爱教育,爱学生,爱生活,一切皆因为爱。我点赞,我喜欢!这也是我的教育梦想。

滋养、魔力、骨血……,无不透露出为人师者的大爱、高尚的师德。

2. 理念先进

理论原来对于我来说是难懂、枯燥、空洞、不喜欢的,但这次让我转变了对理论的认识,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契合点,就比如一个人用肉眼只能看到有限的事物,如果近视呢?想要看得远,看得清怎么办呢?需要借助眼镜,眼镜能帮助近视眼看清更远更清楚,那么显微镜、眼镜、望远镜、天文望远镜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理论,我们想达到某种更高更远的境界就必须借助它。理论是视角、思路、框架。

来自河南大学的杨云飞教授,为我们带来教师核心素养内涵。作为老师,我们都了解如何培训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但对于教师核心素养,我还是第一次接触,他从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逐一迁移到教师核心素养,并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清晰又具体。把学生培养和教师成长方向、要求完美融合。

陶长霞教师从信息时代教师成长与教学变革;王红奎教师从聚焦课堂做研究,科学规划谋发展;为我们展开教师成长规划卷,从准备期、适应期、胜任期、提升期、创新期,从新任教师到特级教师…….,从特征、身份、到要求,都为我们带来新理论、新视角。

我重新审视理论的作用和力量,理论与实践互动,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完善理论。

3.学识渊博

每天做多一点点,每天做早一点点,每天做好一点点,每天做巧一点点。如此做好做实每一天工作,就是从普通成长为优秀的开始。

  “创新”这个词是这次培训中的主打词,几乎每个教授都提到了这个词,我想到了有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呢?

钱学森回答:中国还没有大学能够按照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都是人云亦云,一般化的没有自己独特创新的东西,受封建思想影响一直是这个样子。

我想这也正是我们教育之痛处吧!教育机制的问题,社会名利观的导向,教育者的内动力问题等等都影响制约着甚至阻碍着它。当然,这些大机制大环境对于我们草根教师是无能为力的,但我们可以对我们的教育教学教研理念、课堂、学生管理、作业布置等进行改革创新,我们尽力为孩子们提供让他们思想创新的课堂和环境,允许我们的孩子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尽力减少教育出一批批模式化的学习机器。

4.业务精湛

为师者,“如何上好一节课?”是永恒不变的追求。周教授从这个课题切入,“如何”是途径、方法、手段;“上”是教师、学生;“好”是标准;“一节”是时间;“课”是效率。

追溯对教学本原问题的思考:为何教?教什么?为谁教?怎么教?那就是要师者树立正确的与时俱进的,价值观,课程观,学生观,教学观。

追溯教学中的维度的思考:教学知识,不以一节课为限;目标层次,授之以渔;教学设计,预设生成;教学起点,学期把握;校本教研,系统分析。

眼界决定境界,作为师者,一要弄懂学科核心素养,提高理论水平,抓住备课点;二要多听、多学、多看优质课,模仿、进入轨道;三药反思、总结,形成自己的模式。

 

所   思

回首自己的教师生涯,从刚踏入工作岗位时的雄心壮志,立志做一名优秀、知识型的教师到不知从何时起,沉溺于琐碎而庸常的日常的教育生活之中。年复一年,忙忙火火,盲目大于计划,应付多于自主,关注工作却很少关注成长,累!成果不大,进步不快!有时我的教学能力进入了“磨道式循环” ,总是在自我的圈子里往复和循环。教育生活状态是疲劳且乏味的,进入了“职业高原区”---小进即安,职业倦怠。我也曾经困惑过迷茫过,这是我不愿意看到的自己,更不是我想要做的自己。

老师引领学生的成长,谁来引领老师的成长? 我知道好老师不是仅仅培养出来的,实践经验和自觉成长更重要!所以,每一次的培训和学习,每一次都或多或少收获与触动,都会让我自己认真地反思与审视自己,重新调整自己。

虽然我做不到名师,但我能一点点真正有进步,努力是可以改变自己的,井底之蛙的我可以借助各种学习方式,蹦一蹦看到外边的天!

这次名师专业能力成长学习给予的盛宴,我要慢慢享用,我会将在这里学到的新知尽快地内化为自己的技能,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继续摸索提炼,探索出更适合自己教学实际的新方法、新策略。将带着收获、感悟、期望,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在教和研中踏实走出自己的路。同时也要把这次培训学习的心得与同事分享,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使我的团队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正如束玉良教授所说:教育是思想与思想的交汇,情感与情感的融通。心灵对心灵的唤起。这种交汇、融通和唤起,需要有诗一样的意蕴,因为她是在用心灵写诗;需要有火一样的激情,因为她是在点燃生命;需要有水一样的灵动,因为她是在荡涤心灵。让我们带着诗意的微笑,吟咏前行!

学会深层的自我管理,前行的路上要不断的自问,不断的反思,提醒激励我做好自己:

此时此刻我是谁?

我想要的是什么?

我正在做什么?

我在做的和我想要的是什么关系?

我是一名老师,做着影响几十个孩子,几百个甚至几千个孩子的未来的教育事业,我尽力让这些孩子因我而幸福,因我而学有所成,学以致用。我在做好教书的同时更要育好人,除了授予孩子们知识,我更重于育人,让孩子们身心健康阳光成长。我在做教育的理想,我想要理想的教育。

我是一名普通的师者,怀揣着我的梦想,也许我改变不了什么,但我能做到每天少做一点违背教育规律、破坏教育生态的事,让孩子的成长少一点痛苦,多一点幸福!我会行使好我的“一厘米主权”。帮助学生做个有人性的人。尽力不要让我们的辛苦栽培出有学识的怪物,有知识的疯子,受过教育的纳粹。阅读、写作、数学等学科只有在把孩子教育得更有人性时,才算是重要。做一名懂得爱、善良、有人性的教师;做一名会学、善思 、能创新的教师;做一名别样的“四有”教师。

 


附件

研修日志

最新研修日志

热评研修日志

热门研修日志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