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教学设计 作业周期 : 2021-09-05 2021-11-10

所属计划:通识

作业要求: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的规划过程。在教学活动中,教学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教学活动的质量,所以,设计一份高质量的教学设计是作为一个优秀教师的必备能力。请您根据自己的任教学科,选择一个在40分钟内能完成的教学内容,写一份教学设计。

注意事项:

1. 要求原创,拒绝雷同。

2. 内容必须包含教学设计应有的部分,如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等。

3. 以附件的形式提交。

4. 为了不影响您的学习成绩,请在20211031日前提交。


发布者:高中研修坊坊主

教学设计

批阅者:坊主高中研修坊坊主    所属单位:河南省襄城高中    提交时间: 2021-09-15 10:56:22    浏览数( 2 ) 【举报】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以三江平原为例》

 

 

 

教学设计

 

 

 

 

 

 

 

 

 

 

河南省襄城高中  陈伟娟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以三江平原为例》

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简析】

高中地理必修3的核心内容是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典型区域为例,通过对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分析,调用相关地理的基本的知识、原理和规律,运用地理思维方法,提出该区域持续发展的措施。希望学生通过相关区域的学习,应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对世界其他相似区域的发展提出预见性的问题及防治措施为区域经济持续发展出谋划策。就本节内容而言,三江平原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教学应着重于区域案例自身的知识教学;要求学生能够借助三江平原的案例,从个别到一般,掌握带规律性的知识的能力,并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和探究,了解湿地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

“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即三江平原湿地的开发与保护,是必修3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问题研究内容,它是围绕本章内容“生态环境建设”所设计的研究主题。绝大部分学生对北大荒的认识是作为中国的粮食主产区,为中国粮食安全做出突出贡献,但教材提出的“停止开发北大荒”可能使学生变得一头雾水。这也正是问题研究最突出的亮点,以学生熟悉的地理素材为背景,提出学生陌生的研究主题。如此给学生留下无穷的想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问题研究的学习不但培养了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而且也给学生探究、合作学习提供了一个舞台,让学生能充分展示自身的聪明才智。学生通过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的学习,学生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学习思路更加深刻认识:认识区域地理环境----分析区域发展过程中问题产生的原因-----根据因地制宜原则提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湿地的生态环境效应。

 2. 应用水循环的原理分析三江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

 3、运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简析停止开发北大荒的原因及发展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看图,归纳、总结北大荒的自然地理特征

2、运用地理基本原理分析三江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

    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分析停止开发“北大荒”,并为北大荒发展提出可行措施

4、应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建构湿地发展的一般模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素养和态度。

2、增强学生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四、【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三江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

2.停止开发北大荒的原因及其发展措施。

(二)教学难点

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建构湿地经济发展的一般模式

五、【设计理念】

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主要包括了三部分内容;三江平原的自然特点;中国的粮仓北大荒;湿地的环境效益及北大荒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按学生的认知规律及问题研究的重点可将教材的内容作适当的调整,可先介绍湿地的含义分类及生态功能,让学生了解湿地,再提出我国最大的湿地--三江平原及其开发历程。对于北大荒—北大仓---北大“荒”可用多媒体播放北大荒相关视频和一些能反映当地景观的图片让学生对北大荒有感性的认识,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分析三江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而后通过多媒体相关视频和图片展示北大荒粮食生产的场景,承转到北大荒的现状及问题;最后提出停止开发北大荒,用知识迁移的方法为北大荒的发展出谋划策。学生对于以上内容的学习已经具备了相应的一些基础知识,如:水循环的原理、中国的气候、地形、河流及农业生产等相关知识及区域生态建设的思路。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及利用地理思维来分析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辅助课件,相关视频的片断。

七、【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意图或评价

问题

引入

     通过导入语“带大家去了解一个新的区域”呈现三江平原景观和位置图片(我国最大沼泽湿地),引入湿地功能及本节内容

 

结合地图及教材分析总结三江平原的地理位置及湿地的生态效益

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地理学习兴趣,认识湿地,认识北大荒的地理位置,为本课内容的深入学习作铺垫。

承转

    播放《三江平原》视频片断

通过视频感性认识三江平原自然地理环境特点

更直观的从视频材料中获取信息

问题情境1

北大荒突出的自然地理环境沼泽广布,利用水循环的原理分析三江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学生回答,师生归纳、总结。

 

 

结合所学地理基本知识和原理,利用地理思维来解决地理问题,建构地理知识体系。

承转

开发北大荒的区位优势、

播放北大荒的开发过程视频及开发成果

 

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及多媒体课件。

 

培养学生地理信息获取能力,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问题情境2

以“一则指令”引出为什么又停止了开发“北大荒”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学生回答,师生归纳、总结。

培养学生因地制宜的区域经济发展科学思想

问题情境3

如何保护三江平原湿地呢?

小组合作、探究、展示,教师评价归纳

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承转

三江平原开发历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发散思考,畅所欲言

质疑,激发学生的探索的兴趣。

课堂

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理解了沼泽的成因、湿地的生态效益及北大荒—北大仓---北大“荒”的演变。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问题研究的学习加深了区域地理环境学习的一般思路及因地制宜的可持续发展思想。也确立了知识迁移在必修3中的应用

学生建构心理知识体系。

促进学生主动归纳与整理学科知识,形成知识结构化、系统化,同时提升地理思维能力。建构知识网络,

体验高考真题

出示高考真题及解析、答案

认识本节课在高考中怎样出题及在实际中怎样应用

高考题贴近生活,贴近高考真题,学以致用

课后练习

洞庭湖的湿地保护


巩固课堂内容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21-09-17 18:01:07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