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如何落实“双减”政策。 作业周期 : 2021-09-25 2021-10-25

所属计划:通识

作业要求:

2021年7月24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全文刊发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

要求:

1.认真阅读“双减”政策,明确“双减”政策减什么?对于小学教育会带来哪些改变?

2.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如何落实“双减”政策。必须原创,如发现抄袭或雷同,作业将评定为不合格。

3.字数不少于2500字。

4.请在2021年9月25日---2021年10月25日周期内提交作业,逾期视为不合格。


发布者:初中研修坊坊主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如何落实“双减”政策。

批阅者:坊主初中研修坊坊主    所属单位:许昌市第六中学    提交时间: 2021-10-12 17:11:28    浏览数( 1 ) 【举报】

我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这样落实“双减”政策

许昌市第六中学  张幸丽

 

双减”政策是近期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一政策的出台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学期开始了,老师该如何应对这新的挑战呢?

在新政策背景下,面对学生的成长需求以及家长的“教育焦虑”,我们一线教师应该怎么做?新学期教育教学工作怎样开展才能有效落实“双减”政策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了简单总结,总结内容如下:

一、研究学情与教材,提高备课实效

减轻作业负担,要从源头抓起。备课是教学流程的起点,抓减负,要首抓备课。为提高备课实效,教师应该认真研究学情与教材,而不是“复制粘贴”教案,修修补补课件。

研究学情,就是要研究每节课学生“在哪里”,研究教材,就是要研究每节课应把学生“引到哪里”。中小学作业负担过重的情况很多源于超前学和超标学,而这又破坏了“自然学习起点”的课堂教学生态。

减轻作业负担,学生就可以在“自然起点”参与课堂学习与探究,教师就可以准确判断学生“在哪里”实现因材施教。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的重要目标,分析研读教材,就是要对准学科核心素养这个靶心,确定“把学生引到哪里”,只有全面把握教材的前后联系,深入挖掘教材蕴含的学科核心素养要素,才能使课堂教学实现有的放矢。

本学期我积极参与学校安排的集体备课,大家在备课的过程中,把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汇总解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集思广益,真正做到了备课的实效和高效。

尤其是研究学情,对课堂教学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既照顾到极大多数,又能兼顾少数的个别需求,做到因材施教。

二、组织深度学习,培育核心素养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应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组织学生开展深度学习。深度学习不是深在知识难度上,而是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和经验,开展探究性学习。

当学生带着积极的情感“愿参与”,借助已有认知经验“能参与”,通过多种感官或行为“真参与”,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技能,而是能够带得走、用得上的学科素养。学生课堂上实实在在用1分钟获得的发展与提升,是课后10分钟的补习也达不到的效果。

我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思考、交流的习惯,研讨问题小组合作,站立讨论,气氛热烈,课堂成果展示效果显著,学生学的轻松,老师教的也轻松。

因此,一线教师要用好课堂教学的每一分钟,增强课堂教学的目标意识和效益意识。课堂学习效益高了,课后的作业负担自然就轻了。

三、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提高作业质量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是为了不教。”教育的职责在于以生为本,通过创设合适的情境,师生共同参与课堂建构,共享探究过程,让学习真实发生,让学生学会学习。

在此过程中,教师不是知识的搬运工,而是课程的建设者;教学不是仅仅传授知识,而是师生间借助积极有效的对话为平台,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过程。

作业是检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抓手,教师在备课时须统筹安排每节课的作业量,将课堂适当留白,精心安排练习反馈的环节,及时查缺补漏,相对减少课后的书面作业量,对于配套练习的《课时练》也要学会大胆删减。

四、研究作业管理效能,提升课后作业的“质”

教师要研读课标,准确把握学科性质,积极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创造性使用教材,将作业设计作为课题来研究。

例如重视预习作业,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积极尝试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等多种开放式作业形式,因材施教,杜绝机械重复的无效性及惩罚性作业等。

五、设计菜单作业,强化反馈功能

教师不仅要从作业总量上做到“科学合理”,也要从作业形式上做到“丰富多样”。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情,通过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作业菜单,让学生拥有选择作业的权利和机会。

不妨尝试每周安排一个“无作业日”“实践性作业日”,也可以每月一个“零作业周末”“长作业”,以此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作业的功能,不要让作业成为“要我做”的“负担”,而是成为“我愿做”的“常态”。布置与反馈是作业的两面。

既要从质、量、形上做好作业的布置,也要及时做好作业的批改与反馈。一方面对学有困难的学生加强面批讲解和答疑辅导,另一方面对作业优秀的学生要激励表扬,不断增强其学习自信,让作业成为学生才能展示的平台。

作业还可以创新,我这学期就给学生周末的时候布置“每周一读”的作业,朗读一篇自己喜欢的中考满分作文,录制音频提交在企业微信的班级作业里面,经过几周的练习,我发现有的孩子的朗读水平还是在不断提高的,这就说明这个作业是有效作业。

六、对学生多元评价

老师需要对“多元评价”的内容、维度、标准有更深入的了解,为学生制定科学的评价方案,用增值性评价客观判断不同类型学生的成长,让孩子们“看见自己”,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老师还要适时向家长解读孩子“多元评价”结果,从学生的性格特点、特长爱好、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给出反馈,通过家校携手,为学生全面、个性化的发展做好规划。

七、进行教学上的创新

随着学生在校内时间的增多,教师只有用创新的教学手段,才能实现学校教育的多样性,提升学校教育的质量,让学生愿意待在学校,且学习效率有所提升。

老师可以从小处着手,比如改变教与学的方式,运用高效、趣味的授课工具、新颖创意的教育方式提高授课质量和学习兴趣;课堂上除了一对多的讲解,还可以组织同伴互助、小组共学,让每个孩子都“在场”;课后作业除了双基练习,还要有灵活的主题活动、专题学习、特长发展,让每个孩子都喜欢。

在保证孩子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还要通过学校教学培养孩子们的多元能力,在有限的课时中开展创新课程,这对教师来说任重道远,也是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开放心态眼界的过程。

八、积极参与到课后服务中去

开展课后服务,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家长接送难、孩子没地方去的问题,也可以充分利用课后时间,提供丰富多彩的服务内容,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发展空间,还有助于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教师最了解自己班级的学生,课后服务也使教育更有针对性。随着课后与学生的接触的增多,对本班学生能有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从而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以此来提升教学质量。

课后服务可以安排练习的讲解,也可以个别辅导,共性问题集体讲解,做到扎实有效。

九、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家校共育

如果说老师的教学能力,是家长信任老师的前提,那么优秀的“共情”体验和有针对性的讲授能力,则是获得家长信任的重要条件。

作为老师,精准解决孩子困难、培养孩子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离不开家庭的携手努力。要注重和家长的沟通,引导家长的教育思想,统一教育理念;还要给予家长科学实用、容易操作的家庭教育方法指导,让家长成为学校教育有效的“助攻”。

这就对老师们的沟通能力、家庭教育知识有了更高要求。为了抚平家长焦虑,顺利推进学校教育,老师们需要花更多的工夫和时间。

问题学生及时和家长沟通交流,及时帮助学生纠正不良的学习习惯,让家长感受到老师对学生的关注。

总之,“双减”政策的落实任重道远,多动脑筋,多想办法,终能如愿以偿。


附件

  • 我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这样落实“双减”政策.doc 下载 预览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21-10-19 21:08:34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