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教学反思 > 正文

作业标题:教学反思 作业周期 : 2021-09-06 2021-11-25

所属计划:通识

作业要求: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您也一定有过课上得很失败或者上得很成功的经历,请记录下来,并提交。

注意事项:

1. 要求原创,拒绝雷同,字数3000以上,字数达不到3000者,不计分。

2. 在记录这次失败或者成功的经历的同时,要重点写出您的反思。

3. 为方便批阅,请不要以附件的形式提交,请提前用Word文档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粘贴到答题框内提交。

4. 为了不影响您的学习成绩,请在20211110日前提交。


发布者:高中研修坊坊主

教学反思

提交者:学员王艳青    所属单位:鄢陵县第二高级中学    提交时间: 2021-10-26 19:00:39    浏览数( 24 ) 【举报】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教学反思
     我们学校实施“青蓝工程”,作为师父,要发挥“传、帮、带”的作用,给徒弟上一节示范课,我讲授了 第二课 第一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我采用了议题式教学方法,通过设置两个大的活动议题,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模式,在大议题下设置小的探究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究、合作探究,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收获知识,感悟道理,升华情感。下面是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学生进行时政播报
     中美贸易战:对于美方发起的贸易战,中国早就表明态度:
      不愿打,但也不怕打,必要时不得不打。面对美国的软硬两手,中国也早已给出答案: 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中国何以有如此底气?这得益于我们国力的增强,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而国力增强的背后是因为我们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中国社会主义道路,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
接下来,就让我们回到近代中国,回顾悲怆的历程,探究我们走复兴之路的原因。
(二)讲授新课
议题一: 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
探究活动一: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大片领土,勒索巨额战争赔款,在中国设立租界、驻扎军队,攫取领事裁判权、内河航行权以及控制中国海关等特权。东南沿海地区以棉纺织业为主的家庭手工业受到外来商品的巨大冲击,以丝茶为主的农产品日益商品化,以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为主要标志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日益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分析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与主要矛盾。 
2、思考:近代中国人民面临的历史任务是什么? 
探究活动二: 1、结合搜集的资料,谈谈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2、结合史料,探究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为何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催命运? 
议题二: 选择复兴之路 
学生齐读:五四运动的重大意义,感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承担的历史责任。
探究活动一:以五四运动为开端,近代中国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领导革命的是无产阶级,指导革命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和指导理论,都从根本上有别于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仅如此,这种民主主义革命和历史上欧美各国的民主革命也大不相同,它不是要建立资产阶级的共和国,造成资产阶级专政,而是要造成各革命阶级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联合专政,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为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做准备。但它和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也不相同,它只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而不破坏参加反帝反封建的资本主义成分。这样的民主主义革命,不是旧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而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第二步是完成社会主义革命任务,这是性质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两个革命过程。
探究一: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革命的异同。
探究二: 通过以上比较,你能总结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和性质吗?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本质上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要建设社会主义国家,说明了中国的革命不是一步就可以完成的。
中国革命的两个步骤: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这是由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决定的.这两个步骤是紧密相连的,只有先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才能为社会主义革命做好准备。
探究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群众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1931年9月18日,以“九一八事变”为起点,中国人民进入了艰苦卓绝的十四年抗战时期。1945年抗战胜利,后来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发动内战。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解放战争最终获得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1、 结合材料和所学历史知识,谈谈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2、探究中国共产党是如何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 
探究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今年我们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72年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历史性转折。历史雄辩的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发展中国。为了喜迎祖国72华诞,在此我们以青春的名义立下誓言:略。
(三)课堂小结(略)
(四)开放性作业: 结合本节课内容谈谈中美贸易战中国底气充足的理由。
课后,我对本节课进行了反思,我觉得成功之处有二:
       一、课堂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
      在上课中,过去考虑的最多的是“如何教”,现在思考最多的是“如何学”,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去认识新课程,而不是从教师的角度去考虑,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在本节课讲授设计中,无论是新课的导入----学生进行时政播报“中美贸易战中国的态度”,还是针对各议题设计的探究活动----议题一: 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探究活动一: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分析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与主要矛盾。 2、思考:近代中国人民面临的历史任务是什么?议题二: 选择复兴之路 探究一: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革命的异同,还是开放性作业的布置----结合本节课内容谈谈中美贸易战中国底气充足的理由等等,都是建立在学生对学习的自觉、自动、自我追究的基础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想学、乐学、会学,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如“2、思考:近代中国人民面临的历史任务是什么?”有学生回答“①推翻清政府统治,实现共和,②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当时在课堂上很多同学对这位同学的说法进行了否定,我并没有像同学们那样否定他的观点,而是首先肯定了这位同学善于思考这样一种较好的学习品质,号召同学们向他学习,然后引导他弄清楚为什么不能是“推翻清政府统治,实现共和”,告诉他“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样的性质以及近代中国社会矛盾一一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决定了我们近代中国人民要实现的历史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是推翻清政府统治,实现共和,而且我国志士仁人的探索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等,都没有改变旧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剥削压迫的命运也证明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这样,既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和见解,了解并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又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课改从注重“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与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都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首先我设置了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科学精神】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及性质,把握近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重大意义 。----【公共参与】通过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的理想,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
    接着围绕核心素养目标在课堂教学设置了探究活动:通过设置两个问题,让学生合作探究共产党领导中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的原因,从而引导学生理解选择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探究活动三:引导学生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重大历史意义。通过两个大的议题,让学生在探究中不断学习,在合作交流中去感悟,最后得出结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我还采用了集体诵读的方式,通过集体诵读习总书记在建国70周年的讲话(摘录)----“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历史性转折。历史雄辩的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发展中国。”让学生形成强烈的政治认同——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结合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72年来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与当今时事相联系,通过学生集体诵读誓词----“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春万岁,强国有我,作为青年学生要积极承担历史重担,勇往直前,努力奋进,为推进祖国繁荣发展贡献青春力量,让祖国因我们而自豪”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应承担的历史使命,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重大意义)和公共参与意识(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的理想,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不足之处是对学情了解不够,拖堂。“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知识学生在初中八年级历史课程及学校各类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体验以及现实和网络中的涉猎,高一年级学生对于近现代史的基本轮廓和重大史实已经有不同程度的了解,通过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我国当代的基本国情与基本制度、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有了初步理解和掌握。课后我问学生时他们告诉我有一些知识在初中已学习过,但当时对这些并不知道,以至于在在课堂上讲中国被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中国人民两大历史任务,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近代中国志士仁人的艰辛探索这些内容是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导致拖堂。并不清楚学生对知识理解存在浅层和碎片化的现象,也存在一些概念、观点的混淆和偏差,面对中国近现代的具体国情和矛盾时、在理解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时,欠缺理论联系实际、在一般原理指导下分析特殊情况的思维训练。由此,我反思道:自己今年教高一,我省开始使用新教材,我不仅要快速熟悉新教材,而且要了解初中的教材,通过较好的衔接与过渡,准确的把握学情,实现精准教学。
    总之,面对新课改,教授新教材,需要我们加强学习,提升自己专业素养;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奋力探索,完成立德树人的艰巨任务。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21-11-15 15:56:02

教学反思

最新教学反思

推荐教学反思

热门教学反思

热评教学反思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