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教学设计 > 正文

作业标题:【作业要求】教学设计 作业周期 : 2021-09-18 2021-12-15

发布范围:全员

作业要求:

结合所学课程内容和校本实践,提交1份教学设计。提交得5分,被批阅为优秀加10分,被批阅为良好加7分,被批阅为合格加5分,满分15分。

要求:

1.  字数不少于500字;

2.  内容必须为原创,坚决杜绝抄袭和网络下载;

3.  请务必在截至日期之前提交,逾期将不可再提交。


发布者:疏李婷

【作业要求】教学设计

批阅者:管理员疏李婷    所属单位:江苏省洪泽中学    提交时间: 2021-10-01 12:31:45    浏览数( 3 ) 【举报】

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第一课时    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课程标准]

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系。

[课标解读]

大气圈是“地球表层的四大圈层”之一,它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大气的组成需要明确两点:一是低层大气的组成成分除了由各种气体混合而成的干洁空气,还包括水汽和固体杂质;二是其组成成分对地球上的生物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对大气层的划分是有依据的,如密度、运动状况及垂直高度上的温度变化,其中要重点掌握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的特征。在这里,我们将大气简单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三层,要能够从多方面描述各层的特点。各层大气都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相联系,其中最接近地表的对流层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对流层上的平流层是航空的理想空域,而人类发射的火箭、人造卫星也进入了高层大气中。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从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讲解的:1.大气圈的组成。从大气圈的组成成分作用两方面来简述。2.大气圈的垂直分层从分层的依据、各层的特点以及与人类生产生活的联系三个方面来体现。

[教学目标]

区域认知:从区域视角认识大气圈,以及大气的温度变化、运动状况的成因、影响

综合思维:能够分析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造成的影响解释各层的人类活动、自然现象的成因等。

地理实践力:观察与大气有关的自然现象,并能够进行分辨和描述,形成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人地协调观: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树立人类与大气环境的协调意识。

[教学重难点]

大气各组成成分的作用和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的特点。

[教学方法]

图文资料分析、案例探究与作图分析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学生回顾此前学习的地球的圈层结构中大气圈的简略内容,列举出“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氮、氧”等关键信息

学生温故知新

承转

指出对大气的组成成分只在低层大气中做研究,明确其范围是在海拔25km以下,原因是低层大气所含空气占整个大气层的80%以上。

自读课本,并完成学案对应问题

 

给出干洁空气定义,学生推断低层大气中其他组成部分,并根据课本归纳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自主学习展示

展示、分享学生自学成果,纠错并及时指正。

提高学生

自主学习能力

99%;氮氧大气。

氮:地球生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氧:人类和动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

①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② 调节地表温度

臭氧: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生命

水汽:

①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② 提高人类生活的舒适度。

尘埃(固体杂质):

① 作为凝结核,促进云雨的形成;

② 影响人的呼吸系统,损害人体健康;

③ 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表温度。

图表材料分析

1740年到2011年,短短不到300年的时间里,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变化趋势如何?导致其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会造成什么影响?

 

提升学生

读图分析能力

交流发言

还有哪些人类活动对相关的大气成分造成变化?产生什么影响

臭氧含量降低---------臭氧层空洞

固体杂质增加---------雾霾

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及对身边地理事件的关注

承转

大气圈是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研究时是否分层?

合作探究

阅读教材P27-28内容和图2-1-2“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以下问题: (1)大气圈分层的依据;(2)归纳总结各层的特点。

学生展示

分组让学生发言人发表观点,教师进行总结、评价。

师生交流

(1)分层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

提升总结

归纳能力

(2)对流层特点:

① 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海拔每上升1km,气温降低6℃)

② 对流运动

③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2)平流层特点:

①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② 水平运动

③ 天气晴朗

(2)高层大气特点:温度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增加

交流思考

1. 为什么气温随高度变化呈现这种规律?并推测热源。

2. 解释对流层、平流层中的空气状况成因。试作图分析。

3. 为什么对流层、平流层中天气状况呈现明显差异性?

提高学生

综合思维能力

讨论交流

师生总结

1.

 

 

2.

 

补充说明:对流运动影响了对流层厚度,使其因纬度和季节而变化。低纬度地区大于高纬度地区;夏季大于冬季。

3.对流层集中了几乎全部的水汽和固体杂质。

课外知识拓展

高山(高原)反应成因

因为随着高度的增加,空气变得越来越稀薄(密度变小),氧气的含量也越来越少。

拓展学生视野

交流发言

观察图2-1-2“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各层与人类生产生活有怎样的联系?

锻炼学生

观察能力

1. 对流层:

① 关系最密切

② 风、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

2. 平流层:航空的理想空域

(分析原因:气流稳定;水汽、悬浮固体颗粒、杂质等极少,能见度高;很少有飞鸟出现)

3. 高层大气:

① 电离层(80-500km高度)

空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能反射无线电短波,对无线电通讯有重要作用。

② 火箭、人造卫星(低轨)

③ 极光、流星

拓展

1. 逆温: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叫逆温。

 

2.案件展示:伦敦雾霾事件视频

3.总结逆温的影响。

雾的形成、大气污染加剧、利于航空。

课堂小结

建立知识体系。

课堂检测

巩固本节课新学的知识点。

作业布置

完成本节课对应的同步学习部分。


附件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21-10-09 14:24:56

教学设计

最新教学设计

推荐教学设计

热门教学设计

热评教学设计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