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日志 > 正文

新课标下对立体几何教学的感悟

2016-11-29  发布者:王国杰  浏览数( -)

 

我校实施新课改教学已好多年,使用的是人教版高中数学新教材(A版本),作为多年奋斗在一线上的一名普通教师,应该直面新课改,加强对课改精神理解,不断完善自身教学素养,为新课改增砖添瓦。高中数学新教材的内容与旧教材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结合必修2立体几何初步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自己对本模块内容粗浅的一些体会和认识。

1、对立体几何知识的理解

立体几何初步的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空间想像能力,帮助学生认识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巩固和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有关三视图的学习和理解,帮助学生运用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进一步掌握在平面上表示空间图形的方法和技能。使学生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认识空间中一般的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通过对图形的观察、实验和说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平行、垂直关系的基本性质以及判定方法,学会准确的使用数学语言表述几何对象的位置关系,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推理论证及应用问题。

2、新课标对立体几何知识的要求

几何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物体的形状、大小与位置关系的数学学科,三维空间是人类生存的现实空间,认识空间图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用图形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以及几何直观能力,是高中阶段数学必修系列课程的基本要求。在立体几何初步部分,学生将先从对空间几何体的整体观察感知入手,认识空间图形;在以长方体为载体,直观认识和理解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能用数学语言表述有关平行、垂直的性质与判定,并对某些结论进行论定;学生还将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方法。

3、新旧教材的比较

旧教材是在学习完解析几何后出现的,内容只有一章,分为两个单元,先学习空间直线和平面再学习简单几何体,课时要求为36课时,对简单几何体的性质、球的体积、表面积的教学要求为掌握内容,教学中是先让学生认识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再认知简单的几何体棱柱、棱锥和球体的概念和性质。这样使学生先从理性上研究了点、线、面之间的关系,再认知几何体几何体,学生只是一个很传统的知识接受过程,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不适合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新教材中,立体几何初步是学习完必修1后在必修2分两章出现,内容分为空间几何体的结构、三视图和直观图、球的表面积和体积(对球的表面积和体积要求了解即可);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这样的安排,使学生先认识了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并且能够画出实物图,同时也了解了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学生的认知过程是由感性上升理性认识,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在旧教材的教学过程中,因为学生先学习了平面解析几何,认知点、线、面的关系都是平面的,形成了思维定势,接着学习立体几何中的点、线、面的关系,然后学习空间几何体的特征,学生很难建立起空间的概念,大部分学生画出的图形是平面的;新教材的教学内容安排是先学习立体几何,学生先认知生活中的空间几何体,了解结构特征,在意识中已经建立起了空间的概念,再去学习研究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学生画出的图形有很强的立体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就很容易了。新教材更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学生在学习完第一章后自己能够画出学校建筑的直观图,尤其是将来学习理工科的学生学习三视图更具有实用性;阅读材料画法几何与蒙日使学生了解了空间几何学在建筑学和美术学方面的应用;探究与发现祖原理与柱体、锥体、球体的体积使学生先了解原理,再去探究和应用原理研究柱体、锥体、球体的体积,学生能够学习知识,应用知识。

4、信息技术与立体几何的有机整合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的整合给单一的数学课堂走向了新的发展,数学不再枯燥无味。学生通过网络带来的信息了解更多的数学信息,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空间几何体更加形象具体。以往的立体几何的教学,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空间想象认识几何体和理解知识,造成了学生学习立体几何难;信息技术与立体几何的整合使教师通过课件带给了学生看得见的几何图,知识的理解和接受不再是空洞无味,而是形象直观,同时也让学生走进立体几何,学生自己通过计算机制做课本中的几何体,使点、线、面动起来。如:在立体几何教学中使用 “几何画板”能制作出由操作者控制视角的各种立体几何图形,使学生能从任何方向来观察它们及这些几何体上的线段与截面,在让学生观察实物的基础上,再调用这些课件,学生都能看到这些可动态变化的几何体,不仅看得比较清晰,而且能多角度进行观察,弥补了实物观察时的不足之处,又能在实物与图形之间建立了一个中间环节,更有利于对空间图形的想象,这对逐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是极好的教具与学具。

5、立体几何教学中的一些思考

1)本届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兴趣比往届学生有较大提高,学生学习立体几何分层现象不够明显。这跟教材的展现形式、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变化有较大关系。教材降低了难度,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发生过程,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收获。

2)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有所下降。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情推理能力有所增强。由于课时少,内容多,教师的教学在赶进度,没有足够的时间训练学生的几何逻辑推理能力。导致学生对立体几何的证明会而不全面,应在选修系列21中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3)在计算面积、体积方面,学生学得较轻松。因为不需要跟以往一样推导面积、体积公式,也不需要记忆公式,重于应用公式。但是涉及到求高、边长等问题学生无从下手。因为在学习面积、体积之前,学生没有学习点、线、面的关系,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有待探讨。        

4)关于求角、求距离方面,新教材引入了向量方法,降低了难度,受到了学生的青睐 立体几何学生学习完后,学生虽然对空间图形的认知很好,学生也能够画出立体的图形,但是对于立体几何的证明题确出现了不知道如何证明的问题;对这一部分的内容考试是以立体几何的实用性为主考试,还是以后面的点、线、面的运用为主;学生的探究活动较多,课时出现紧张的状况;习题虽然出现了AB两组,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但是B组题有些题难度过大,尤其是对于学习文科的学生不适应。对于空间几何体的结构内容的学习,课本只做简单的介绍,但在高三的复习过程中出现了关于锥体,柱体,球体的习题学生理解和接受很困难,造成教学中增加一些内容的负担。

5)对新课程教学内容的处理要明确必修与选修的关系。例如,高中“立体几何”分“立体几何初步”和“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必修课程仅要求学生掌握“立体几何初步”,其定位是非常清楚的。“立体几何初步”主要包括:三视图、直观图、点线面的位置关系,从这些方面帮助学生认识空间图形及其位置关系,建立空间想象能力,并在几何直观的基础上,初步形成对空间图形的逻辑推理能力。这对于文科学生来说,已经达到基本要求。而对于理科学生,还需要学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这部分内容借助向量定量地处理空间图形的位置关系与度量问题。向量既是几何对象,又是代数对象,还有很好的物理背景,自然成为搭建几何和代数联系的一座桥梁。在教学中,教师应关注不同内容定位差异,按照《标准》对不同内容的要求,实施教学,避免在必修课程对已删、教材未出现内容,如立体几何中的三垂线定理,一般不要再捡回;新课标弱化的内容, 如计算求二面角,不必过于深究.不必学生尽快达到选修课程要求,加重学生的负担,徒劳无获。立体几何初步有关内容会在“选修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中得到应用,而且所有判定定理和许多命题的证明,所有角度和距离的计算都会采用新的方法处理。

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改革,任重而道远。推进此项改革,是目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解决问题。作为数学教师应顺应时代的发展,与时惧进。改变过去以学科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基础,以促进人的终身发展为目标,整合社会、时代的要求,为提高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做出其应有的贡献。

研修日志

最新研修日志

热评研修日志

热门研修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