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标题 :主题研修活动截止日期 : 2016-12-10
作业要求 :
活动题目:学习了信息技术方面的课程之后,组织一场以信息教学为主题的研修活动
第一步:分享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收获
通过平台各类预设性资源的学习,请谈谈自己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取得哪些收获。
第二步:谈一谈能力提升与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请结合远程平台学习收获,谈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在个人职业发展上发挥的作用。
发布者 :项目管理员
提交者:学员李萃 所属单位:祁门一中 提交时间: 2016-10-20 浏览数( 0 )
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内容的处理上去适应教育的信息化
李萃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模式。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带来了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促进教育改革。对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了巨大冲击。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培养创新人才具有深远意义,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如今已轰轰烈烈开展的信息化教学形式面前,我们该如何去适应教育的信息化呢?下面我就具体的教学内容,谈谈我的观点。
一、观念适应: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新型的教育观、学习观。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老师通过不断讲解把大量知识信息输送给学生,这样学生只能是被动的接受,经过实践证明,这种“填鸭式”教学在使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课堂上死气沉沉,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信息化环境下,教师的角色也应发生转变,教师要创造富有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问题积极思考,努力找寻寻求答案的方式方法,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是一位组织者、引领者,在适当时机给予学生提示与点拨。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主动学习,在实践探究与合作中学习。
二、教学手段适应:掌握信息化教学手段与方法,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
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信息化教学模式的表层特征。充分把握使用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有重要作用。例如它可以为我们提供全新的教学方式,使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视的、可听的动感内容,使教材和媒体之间优势互补,使学生能更加形象地理解课本的知识;它还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繁为简,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兴趣法,引导学生进入意境,将教学引向深入。
1、备课环节:搜集素材,制作课件。以《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为例。在以往教学中,我们主要运用语言导入,缺乏直观的图像展示,学生很难进入情境。然而在信息化教学的新形势下,备课时可以搜集大量的图片、文字、音乐,将它们制作成幻灯片播放给学生观看,让学生能够很快进入情境,产生情感共鸣,有利于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2、课堂教学设计: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如《大堰河——我的保姆》导入环节可以播放母爱视频。
3、课后作业设计:播放朗诵音频后,让学生课后搜集母爱的图片、视频、诗歌作品,下节课交流。
三、课堂结构适应:重视课堂内化功能。
传统的教学结构下,教师处于主动地位,通过把知识传递给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是被动的学习接受者。而信息化教学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注重课堂的内化功能,促进学生自主认知的生成。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信息,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调动起学生探索研究的兴趣,建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合作学习、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的认知工具。那么教师的主要工作,不再是费心设计课件,而是要加强对学生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和教师都在一种积极有效、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实现自己的目标,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此次培训中,观看了《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学视频让我受益良多,让我有了一些对于这堂课的教学结构设想。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课堂结构设计:1、课前设计问题,可以制成微课。(1)、结合自己的姓氏或者感兴趣的姓氏搜集该姓氏在中国地域上变迁的线路图。(2)、在前一问题的基础上,查找该姓氏的源流。
2、课堂上:(1)请同学在白板上画出线路图,说出该姓氏的名人,以及对该姓氏的感受
(2)、找出个姓氏的原始姓氏,升华内容,提升民族荣誉感、使命感。
今天的老师不生活在未来,未来的学生将生活在过去。当“未来已来”,我们就不应徘徊等待,要积极适应未来的信息化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