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珍珠鸟》fansi

2016-12-20  发布者:程兰  浏览数( -)

 

一、《珍珠鸟》预习单让学生自己学会前行。上课前,我将“预习单”发放于学生手中,“预习单”上的预习内容很简单,每个学生只要去读三遍课文就能独立完成。我很清楚这一幕:当我发下“预习单”后,教室里悄然无声,十至十五分钟后,学生全部完成且兴奋点极高,成就感很高。

二、《珍珠鸟》是冯骥才笔下的一篇状物散文。散文,应重在朗读,如何培养学生发自内心地去朗读呢?兴趣是唯一培养的目标。开课时,我的导语就极大地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今天,我们五(5)教室里不仅来了几位新老师听课,我还领来了一位小客人--珍珠鸟(课件播放)学生凝神地看着可爱的珍珠鸟,开心地笑了。”我接着说:“我们大家和这位客人打个招呼吧!”学生个个挥起小手“嗨,你好!”刹时,一群活泼的孩子和可爱的珍珠鸟在瞬间拉近了距离,此时此刻,珍珠鸟仿佛不是鸟类,而是孩子们其中的一员,此环节,很好地为学生读好课文中的精彩句段做了很好地铺垫。当然,在课件制作上,截取了文中的插图并放大再打上课题“珍珠鸟”。我在让学生读课题时,全部同学大声地吼叫“珍珠鸟”,我食指放嘴边“嘘,文中第二自然段怎么说的?”学生找到后把声音降低八度告诉我:“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哦,那我们再来读读,可别把它给吓跑了。”学生好有感觉,轻轻地读“珍珠鸟”,怕惊飞了它。带着这样的情境上课,学生越发有滋味了,无论是个人读还是齐读,那感觉超级棒!

三、《珍珠鸟》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不应让习作缺席,但怎样引领学生领悟其写作技巧呢?这不仅是重难点,还是一大突破。于是,我板书珍珠鸟“怕人”一词后,指着趴在冯骥才肩膀上睡着的珍珠鸟说“这又是怎样的一个过程呢?”“作者在写小珍珠鸟时,从没写它是‘鸟’类,他总是称它什么?——这小家伙!”接着引导学生读课文画出带“这小家伙”一词的四句话。白板放大出示第一句:呦,雏儿!正是这小家伙!“这小家伙长什么样?”学生又找又读,而且边做动作边读出其可爱的样子。“这是什么描写?”(外貌)。白板放大出示第二句:“四周活动”是怎么活动的?这又是什么描写?(动作)。白板放大出示第三句“‘亲近’又是怎么与作者亲近的?(亲近的过程)。白板放大出示第四句“‘竟’是什么意思?(出乎意料)睡着了意味着什么?(完全信赖的结果)让学生在学课文中领悟其写作方法。

四、《珍珠鸟》一文中,冯骥才笔下的大鸟是怎样的呢?在备课的过程中,我发现这二个句子,是一个很好地突破口,也是对比写法的真实写照。第八自然段的最后一句:“只要大鸟在笼里生气地叫一声,他就立即飞回笼里去。”冯骥才真可谓大作家,这一句话无论在哪一句字词上都非常好理解:“只要。。。就。。。”关联词意味着何时何地,大珍珠鸟只要唤一声,小珍珠鸟就会回窝;“立即飞”意味着毫不怠慢且快速地回去;“生气地叫”我让学生联系他们自己贪玩、贪睡时,父母生气的语气来描述鸟爸、鸟妈会怎么叫?学生生动形象且语气粗暴地叫小珍珠鸟回家。还有一句在第十二自然段“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再三的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在上一句的启发下,学生在朗读这一句时,很快找到了“再三呼唤”一词,我向“为什么再三呼唤?”学生答:“不愿意回去呗!”“为什么?”“外面好玩”“外面自由”。“外面的人一点也不可怕。”我说:“是的,正是因为这样,才有作者悟出的道理,这道理是---”课件播放“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学生对这一道理的理解也水到渠成。

五、读写结合,升华文本,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从生活中去选材,并从中悟出道理,先课件出示:《钓鱼的启示》是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是  ;《落花生》许地山从  悟出   ;然后出示本单元的导语:    ,此环节的目的是告知学生选取体裁时以生活中为例子,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都可以,哪怕是生活小事。比如,出示我的“下水文”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