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生物素质教育工作总结

2016-12-06  发布者:张源斌  浏览数( -)

 

生物素质教育工作总结

张源斌

二十一世纪是科技高度发达的世纪,本世纪最大的特点是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社会竞争异常激烈。为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培养新世纪人才,教育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型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目前,实施素质教育的要义是: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它的核心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现将本人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的做法总结如下:

 

一、鼓励学生多做课外实践活动

 

    生物课按教学大纲要求,让学生掌握生物学的有关知识,这是生物学最基本的教学活动。而课外活动是生物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特点是不受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约束,不受传统教学程序的约束,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它以学生为主体,自己动手,自己设计,教师只处于指导和辅助的地位。但是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生物兴趣小组活动所开展的科技活动,由于水平和条件的限制,故不以出科技成果为目的,而是通过对科技成果的推广、科学实验的验证以及自我设计的科学小实验来培养人的科学素质,消除对科学活动高不可攀的心理压力,从小树立搞科学的自信心,培养科技后备人才。

 

    1、进行科学方法论的教育。掌握科学实验方法,是培养科研能力的基础。

 

    2、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是科学素质的核心。   

 

    3、培养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是求异性和发散性,它是科学素质中宝贵的心理品质。是塑造开拓型人才最有效的途径。

 

    4、培养独立的动手能力。一个生物科学工作者应具备独立、熟练的动手能力,也是良好素质的组成之一。

 

    5、培养科学观点和科学态度。科技活动不仅要给予学生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且思想政治教育、科学观点教育更为重要。

 

 (二)有利于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包括兴趣、意志、情感等方面的内容。它对于智力的发展,能力的培养起到重要的调节和推动作用。因人的智力差异一般不会很大,而非智力因素对于人才的成长起到更大的作用。绝大多数初中学生对丰富多彩的生物界表现极大的兴趣。调动和发展他们的兴趣开展科技活动;我们饲养过金鱼、蚯蚓;种菊赏菊、给校园植物挂牌、无土栽培等。在这些活动中,他们必须付出劳动。必须持之以恒,经历过失败和成功,培养了责任心和劳动观念,更重要的培养了兴趣和意志,形成了好的学习品质,并迁移到课堂学习中去,同时密切了师生的感情和同学之间的感情。

 

 (三)有利于促进学科的课堂教学

 

    1、开展第二课堂的科技活动,能进一步消化课堂所学知识,并扩大知识面和提高深度难度,所以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

 

    2、培养实验骨干,促进实验教学。我在每班都培养几个实验能手,让他们在课余时间先做实验、重点辅导、多练习,直至规范熟练、快速准确,然后在实验课上让他们帮助老师辅导和检查。

 

    3、第二课堂是补差补缺、因材施教的场所。科技小组是面向有兴趣爱好有特长的同学。对于好学生,让他们在活动中得以提高、巩固兴趣、发挥特长,对于学习有困难,思想品质有缺陷的学生,注意发挥他们一技之长、培养好的学习品质。

 

    4、为课堂教学提供实验材料和教具。

 

二、通过研究性学习实施素质教育

 

    实施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1、研究计划的完整性

    研究性学习要通过查阅文献、制定研究计划、具体实施和成果总结等几个步骤。而中学生则几乎没有接触过科学研究,所以在初期确定课题时就迫切需要指导。

    2、研究过程的监控

    由于中学生的学习任务比较繁重,对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也不足,如果在研究性课题的实施过程中指导教师和班主任不注意日常监控,则很容易造成组员忙闲不一的局面,甚至最后使研究课题流于形式。

    3、成果的形成和展示

    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形式包括论文、模型和标本等各种类型,展示成果的形式也有许多种,其中课件是有效而且常用的一种。

 

     4、经验教训的总结

    一个研究性课题结束后,教师应和学生一起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这一点对于师生都是非常重要的,是顺利开展下一个研究性课题的基础。学生往往刚结束上一个课题就急于着手下一个课题,这时需要教师引导他们进行总结。

 三、以实验教学促进素质教育

 

    以往的实验教学中验证性实验多于探究性实验,定量实验多于定性实验,要求学生设计或参与的实验过少。以往的实验课,就是教师教学生动手做实验,以此作为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主要教学形式。这样,一堂实验课下来,学生只是把前人做过的实验依葫芦画瓢地重复一遍,收效甚微。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模式显然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相违背。现代生物学关于实验探究式教学地思想是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的设计、操作过程,获得具体的经验,从而达到形成、巩固并扩充科学概念和理论的目的。为此,教育部在初中的新教材中都增添了许多培养学生这方面能力的探究性实验,如初中的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等;实践也证明,学生主动参与这些教学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主动完成知识构建,深刻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而且能促进学生主体性(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任何一个重大的科学发现(如课本中穿插的光合作用的发现、青霉素的发现等)都是一个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熟悉探究的一般模式是: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设计——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组织好一堂好的实验课是生物实验教学的关键。教师应根据探究的一般模式来引导学生。对于初中生教师要注意引导,让他们逐步的观察,发现问题寻找方法解决问题,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学科间知识迁移的能力提高都有一定的作用,也为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科研意识和创新精神奠定了基础。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