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本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 :校本研修成果截止日期 : 2016-12-20

作业要求 :

结合线上学习和校本实践,提交一份个人研修成果。每篇成果提交得5分,被批阅为“优秀”加5分,“良好”加3分,“合格”加1分,“不合格”不加分,未提交不得分。满分10分

作者 :项目管理员

校本研修成果

2016-12-02提交者:学员吴志红浏览(19 )

 

失意文学,诗意情怀

               ——寻觅语文教学的正能量

歙县中学 吴志红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很强的实践性。”为此,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在教学中给学生留下些能终身受益的东西,而不是高考之后的“一无所有”。

纵观高中语文教材,优秀作品比比皆是,各有韵味:《赤壁赋》《荷塘月色》以情为经线、景为纬线交织而成,《大堰河,我的保姆》《记念刘和珍君》同为痛悼之文,《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包身工》《小狗包弟》则有很浓郁的时代气息……笔者发现,这些作品艺术形式不同,但作者的笔调同呈灰暗色,情感皆为低沉。课堂是一种生活,教材是一种艺术。在语文课堂彰显语文教材的生命活力,将作者笔下的失意建构成诗意的生活,以达到传递语文教学正能量的教学效果,是每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笔者以为,语文教学应该培养学生思考的意识,让学生能“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荷塘月色》是作者在“这几天心理颇不宁静”的境况下写就而成,心灵微妙感情也微妙。课堂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合理的情绪和情致中品出形象捕捉的特点,品出作者在荷塘边细致入微的观察,最终实现情感与思想的合一。要实现这一层面,务必培养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爱好,打造生命的底色。孙绍振认为:阅读本来并不神秘,不外就是读者主体与文本主体以及作者主体之间的从表层到深层的同化和调节。倘若学生能以这样的情趣和思维来关注《荷塘月色》,自然也就能从“热闹是它们的”的那份怅惘中寻觅到“热闹是我们的”的一丝诗意。当阅读构建一种纯正的文学趣味,它也就逐渐转化成对一种生活方式、人生方式的认同,自然也就深化了对文本、对作者、对主题的思考。

胡适先生一直认为“真、善、美是统一在先进人类共同意志里的三种表现”,他中肯地评价挚友徐志摩:“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徐志摩的文字温暖多情,暗含着追求徽因不得万般缱绻的无奈与浪漫,若能带着他挚友的这番评价来品读他的诗他的文他的人,我们也会惊喜地发现他身上的诗人气质,他一直以来追寻的真善美,就连告别人世,他也是在潇洒地完成“这最后一吻”。其实教材中不少选文不少形象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彰显着时代的特色:海明威笔下的老人是一个打不败的硬汉形象,苏轼于主客问答中寻找人生的归途,巴金先生代表了20世纪中国的良心,艾青则以紫色的灵魂讴歌保姆大堰河。同样都有过失意的经历,有过艰涩的岁月,有过彷徨的抉择,在真善美的指引下,诗意生活的斑斓厚实、语文课堂的款款深情可见一斑。“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真正的语文课堂应当在对真善美的寻觅中提升生命的质量。

当今的语文教材,与学生有时空的隔阂,如何找到其中的契合点,让学生产生共鸣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包身工》《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类作品整体格调灰暗,很难让学生产生高昂的情绪和智力振奋的内心世界,因此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冷漠的,课堂气氛是沉闷的。他们难以理解在如此人文的语文环境中了解包身工制度、了解奥斯维辛集中营究竟有何意义。这时不妨寻找作品中的一些文字“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是无法抗拒的。”“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看到这里,恐怖与快乐、战争与和平、历史与现实的反差召唤起人们关于灾难的记忆、关于生命的思考、关于人性的自省。这就是语文课堂的第三个学习要求——责任与使命。我们的课堂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尽管遗忘的诱惑是巨大的,但我们绝不能屈服,牢记是我们的道义和责任。”因而文学的使命也就明朗了:“(文学)惟有保持与人类苦难记忆的联系,它才是道德的、人性的、人生的;惟有这样,它才可能返回人类的心灵,获得为其他精神创造所没有的温暖和力量。”

第四,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张志公说: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提高能力必须通过操作实践。然而实践操作又不能没有指导,像演戏一样,戏要由演员来演,可是也并非不需要一位导演。成功的语文教学是导演与演员良好配合的结果。诸如《雷雨》《孔雀东南飞》可以通过表演的方式诠释悲剧的意义,《祝福》《林黛玉进贾府》可以通过影片观看的方式走进主人公灵魂深处,《滕王阁序》《归去来兮辞》可以通过诵读的方式感受情感的深厚。“灵魂是因承受太多苦难而尊贵伟大的。”在这些看似失意的文学背后,暗涌着作者一颗火热的跳动的心脏,如何学生感受其芬芳、接受其哺养,一个直接的办法就是充分挖掘作品的内涵,以形式多样化让学生和文本和作者零距离接触,在读懂作者、读懂文本的基础上读出诗意的生活。

失意的文学不胜枚举,诗意的情怀人皆有之,每个语文教育者当肩负起教书育人的使命,以情趣与理趣构建语文教学的新课堂,传承中华文明的正能量。最后以朱永新教授的诗句自勉:“教育是一首诗,诗的名字叫热爱,在每个孩子的瞳孔里,有一颗母亲的心;教育是一首诗,诗的名字叫未来,在传承文明的长河里,有一条破浪的船。”

老师评语

校本研修成果

最新校本研修成果

推荐校本研修成果

热门校本研修成果

热评校本研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