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日志 > 正文

重视学法研究和学法指导,是坚持“三个面向”的需要

2017-02-24  发布者:王世怀  浏览数( -)

重视学法研究和学法指导,是坚持“三个面向”的需要

  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要面向世界,要面向未来。“三个面向”的实质,是要求教育要培养出适应当今社会及未来世界发展的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须对现代社会及未来社会的特点及其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有所了解。

  现代社会和未来社会有许多特点,突出特点之一是新知识、新信息成几何级数加速发展,科学技术知识的更新和老化周期日益缩短。国外有人估计,6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的新发现、新发明比过去两千多年的总和还要多。现在世界每年发表的含有新观点、新知识的科学论文约500万篇,平均每天发表1万多篇,每天有1千多项专利问世;知识陈旧周期已从本世纪初的50年缩短到15年,有些学科缩短到5~10年。今后,这种趋势只会更加突出。

  在现代和未来社会里,人们就业的灵活性、广泛性、多变性也日趋突出,以一单位、一职业、一工种了结终身的现象将逐步改变。美国高质量高等教育研究小组指出:“数据表明今天的工人在他40岁以前往往会改变五次工作,在退休前还可能改变三次职业。”[(4)]科技的发展、个人职业的多变,决定了个人所受教育须打破学制界限,每个人都要接受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是以自学为主,以自学者的需要为前提的一种主动性的活动,这又决定了学生在校时必须学会自学,能够自学。日本经济学家松田米津在《信息社会》中说,电脑辅助教育普及后,学生自学系统将成为主要形式,现在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将根本改变。

  早在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展委员会的一份报告就指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不应该较多地致力于传递知识和储存知识(尽管我们要留心不要过分夸大这一点),而应该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学会如何学习。”1989年,该组织在我国召开的“面向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又提出“发展一种世纪的、新的学习观”,“学习越来越应当成为学习者主动和学习者推动的过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在《学会生存》一书中说:“我们应该从根本上重新评估师生关系这个传统教育大厦的基石。”教科文组织一位负责人则预言,将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在上海召开的全国第四次教育整体改革实验研究会上,与会者也一致认为,培养学生掌握钥匙,运用工具,学会自己学习,是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现代社会和未来社会的人,必须是具有强烈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掌握正确、高效学习方法的人。

研修日志

最新研修日志

热评研修日志

热门研修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