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论坛研讨

抓住孩子智力发展的关键期进行教育

发布者:木兰     发布时间:2016-12-19 浏览数( 1) 【精华】

抓住孩子智力发展的关键期进行教育

充分开发孩子的大脑潜能,教育孩子的重要之点、在于不失时机抓住孩子智力发展的关键期,只有抓住孩子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并抓住智力发展的关键因素,对之进行科学的智能开发,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孩子的智慧使之更加聪明。

一、孩子智力发展关键期的概念

孩子发展的“关键期”或称“敏感期”。

“敏感期”一词是荷兰生物学家德·弗里在研究动物成长时,首先使用的名词。后来蒙台梭利在长期与孩子的相处中,发现孩子的成长也会产生同样的现象,因而提出了“敏感期”的原理,并将它运用在幼儿教育上,对提升幼儿智力有卓越的贡献。

蒙台梭利认为,孩子对于特殊的环境刺激有一定的敏感时期,这种敏感时期与生长现象密切相关,并和一定的年龄相适应,孩子发展就是建立在敏感期所打下的基础之上。当孩子处于某个敏感期时,他就会产生一种敏感力。当敏感力产生时,孩子在内心会有一股无法抑制的动力,驱使孩子对他所感兴趣的特定的事物,产生尝试或学习的狂热,直到满足需求或敏感力减弱,这股力量才会消逝,蒙台梭利称这段时期为“敏感期”,有些教育家则称为学习的关键期或教育的关键期。

二、抓住孩子智力发展的关键期

()抓住孩子智力发展的关键期

抓住智力发展关键期,充分开发孩子的大脑潜能教育孩子的重要之点、在于不失时机抓住孩子智力发展的关键期。

101岁,是声音辨别的关键期。要鼓励孩子进行模仿动物的叫声训练。利用游戏的机会,让孩子辨别从不同方向传来的声音。多与周围的人接触,让孩子感受不同的声音特点和模式。

202岁,是动作发展关键期。孩子从满月起,用手推着孩子的脚丫,训练他爬行。当孩子3个月时,在他小床的上空悬挂一些玩具,使孩子双手能够抓到,锻炼他的手眼协调功能。在孩子67个月时多创造爬的机会,如让孩子俯卧着,放一两件玩具在他前方,吸引他向前爬,尝试着去抓取玩具,以促进他动作的发育。

313岁,是口语发展和音乐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一是要引导孩子注意大人说话的声音、嘴形,开始模仿大人的声音和动作。这时大人要说普通话,尽可能发音准确,主要是训练孩子的发音,对一些含糊不清的语言要耐心纠正。二是要引导孩子把语音与具体的事物、具体的人联系起来,经过反复训练,孩子就能初步了解语言的含义。如孩子在说“爸爸”、“妈妈”时,就会看着爸爸、妈妈。

音乐能力的训练:一是选择适合孩子的歌曲、世界名曲、童话故事音乐等,与孩子一起欣赏,同时进行讲解,或向孩子提出问题,激发他的想象。二是选择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歌曲,教孩子唱。

424岁,是秩序敏感期和计数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孩子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熟悉环境、认识事物。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就会令他无所适从。蒙台梭利在观察中,发现孩子会因为无法适应环境而害怕、哭泣,甚至大发脾气,因而确定“对秩序的要求”是幼儿极为明显的一种敏感力。幼儿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现在对顺序性、生活习惯、所有物的要求上,蒙台梭利认为如果成人未能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孩子便“没有一个基础以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当孩子从环境中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智能也因而逐步建构。

计数能力发展的训练:一是利用日常生活的各种机会,经常数数给孩子听,如给孩子糖果时、上下楼梯时等,都可随时数给他听。二是借助不同的物品,如手指、积木等,和孩子一起数,增加孩子对数字的感性认识。

506岁,是感官敏感期和动作敏感期。8个月的孩子已经会走路,且是活泼好动的时期,父母应充分让孩子运动,使其肢体动作正确、熟练,并帮助左、右脑均衡发展。除了大肌肉的训练外,蒙台梭利则更强调小肌肉的训练,即手眼协调的细微动作教育,不仅能养成良好的动作习惯,也能帮助智力的发展。

孩子从出生起,就会借着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3岁前,孩子透过潜意识的“吸收性心智”吸收周围事物。36岁则更能具体透过感官判断环境里的事物。因此,蒙台梭利设计了许多感官教具如:听觉筒、触觉板等以敏锐孩子的感官,引导孩子自已产生智慧。

父母可以在家中用多样的感官教材,或在生活中随机引导孩子运用五官,感受周围事物,尤其当孩子充满探索欲望时,只要是不具危险性或不侵犯他人他物时,应尽可能满足孩子的要求。

61.54岁,是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忙碌的大人常会忽略周边环境中的细小事物,但是,孩子却常能捕捉到个中奥秘,因此,如果孩子对泥土里的小昆虫或衣服上的细小图案产生兴趣时,正是培养孩子巨细靡遗、综理密微习性的好时机。

735.5岁,阅读和书写敏感期。孩子的阅读和书写能力虽然较迟,但如果孩子在语言、感官肢体等动作敏感期内,得到了充足的学习,其书写、阅读能力便会自然产生。此时,父母可多选择读物,布置一个书香的居家环境,使孩子养成爱阅读和书写的好习惯,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

蒙台梭利指出,幼儿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萌芽于3岁,但是到了69岁,则出现探索事物的强烈要求,因此,这时期“孩子的心智就像一块肥沃的田地,准备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种。”成人可在此时提供丰富的文化资讯,以本土文化为基础,延伸至关怀世界的大胸怀。

蒙台梭利强调说:“正是这种敏感性,使孩子以一种特有的心智接触外部世界。在这时期,他们容易地学会每样事情,对一切都充满了活力和激情”。同时,孩子不同的内在敏感性,使他能从复杂的环境中,选择对自己生长适宜和必不可少的东西……使自己对某些东西敏感,对其它东西无动于衷。因此,在教育中蒙台梭利认为,要根据敏感期的划分,把握孩子的敏感期,进行适当的教育,在适当的敏感期内给予幼儿相应的适宜刺激,才能为孩子将来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而实现这个目标,必须通过幼儿与外部世界的接触和探索,为幼儿创设一个有利于发挥幼儿敏感力的环境。

()抓住孩子智力发展关键期的重要性

抓住孩子智力发展的关键期就等于抓住孩子的一生。智力开发是培养孩子的智力,以提高孩子素质的活动。基本内容是提高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主要途径是通过教育和饮食。尤其是孩子的智力发育,离不开营养的均衡和适宜的孩子早期教育。

早期智力开发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学龄前孩子的早期教育。美国著名学者布鲁姆,通过对近千名婴儿长达20年的跟踪研究表明:若以17岁时的智力为1008岁时进行开发,只能开发20%4岁时进行开发却能达到50%,而更大的潜能开发在3岁以前。

重视婴幼儿的早期教育已成为世人的共识,它牵动着亿万父母的心。婴幼儿时期是大脑迅速发育的关键时期。抓住这个关键时期,利用其脑神经的敏感性,进行早期教育,确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果婴儿失去早期教育,任其自然生长,就会浪费了宝贵时间。这是因为在婴幼儿的成长过程中,一旦延误了大脑生长发育期的开发,脑组织结构就会趋于定型,潜能的开发就会受到限制,即使有优越的天赋,也无法获得良好的发展。

家庭教育的好坏,决定了孩子的一生。父母不仅要教会孩子做人的道理,还要帮助孩子开发潜能。一句鼓励,一声关心,都有利于孩子潜能的开发。

三、在孩子懂得语言前的教育

在孩子懂得语言前的教育犹如混沌中传递光明。孩子语言敏感期是“06岁。”

()父母要加强与孩子的语言交流

当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口型,并发出呀呀学语的声音,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学习语言对成人来说,是件困难的大工程,但幼儿却能容易的学会母语,这正因为孩子具有自然所赋予的语言敏感力。

大多数孩子在8个月以后,基本上就会说话了,但只能说个别的字词,他们是不是真的对很多事情都一窍不通呢?还是在孩子说话之前他们就已经通过某些方式和成人进行了交流呢?是这样,孩子不会说话,不代表不懂得交流!

父母要学习用语言之外的方式和孩子进行交流。了解孩子渴望交流的愿望,妈妈就需要做到及时对孩子发出的“交流信号”进行回应。一定要避免长时间对孩子置之不理。当孩子哭闹时,尽量第一时间做出反应。

 ()父母要与孩子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

妈妈要尽力向孩子传递这样的信息:“妈妈时时刻刻都在关注你,你对妈妈很重要。”如果可以,妈妈最好每天抽出一小段时间,抱着孩子和他专心地对话。当孩子对你笑时,你也对他笑;当孩子用“婴儿语”和你交谈的时候,你也可以模仿他的“语言”回应他。

你可能会觉得对不会说话的孩子喋喋不休是一件很傻的事情,事实上,孩子很喜欢听身边的人说话。不妨试着给孩子讲解一下你们的日常生活,比如:“宝宝,来!咱们看看爸爸在做什么呢?哦!他在开冰箱。看呀!爸爸从冰箱里拿出来一瓶酸奶。”孩子虽然还不会说话,但他却能通过“倾听”储存和丰富自己的词汇量,为将来开口说话做好准备。

妈妈应不停地和孩子说话,让孩子完成词汇量的积累。和孩子“说话”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比如:带孩子出去玩时,妈妈可以将街道两旁的房屋、树木、汽车等一一介绍给孩子认识……

也许有时孩子似乎在很认真地倾听,而有时却好像他在忙着自己的事情(比如专心地看什么,或研究自己的小手……),妈妈不用太在意。孩子会选择他感兴趣的内容,不动声色地记在心底。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妈妈在孩子会说话以后,会突然发现“孩子怎么会说那么多我没有教过他的词”的原因。

虽然对1岁的孩子来说,还只能说出“球”这个单个的词,但是如果你对他说:“把球给爸爸。”孩子却能够理解你的意思,并按照指令顺利地完成这个任务。这说明 1岁左右的孩子对理解并完成简单指令已经非常在行了。

 ()父母在与孩子交流时要尊重个体差异

妈妈要多对孩子讲有关联的知识。当孩子理解了妈妈的指令或听懂了亲人间的交谈会感到十分有成就感,但如果听不懂则会感到有些着急和挫败。因此,妈妈在对孩子讲话时,最好放慢语速,说简单的句子,并注意多一些停顿,让孩子有时间回想其中的意思。

像走路、爬行等其他许多事情一样,孩子学说话的速度也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性。只要孩子没有明显的听力或行为异常(比如:对声音没有反应,或始终和妈妈没有目光的交流等),孩子说话稍晚一些,妈妈一般不用过于担心。不要热衷于将自己的孩子和同龄孩子进行比较,每个孩子的成长节奏不同,相信你的孩子,相信你的知觉,是最重要的。

父母不要让孩子学会说话的平均年龄给你太大压力,但也要保持对异常情况的警觉。尽管孩子学说话时间有早有晚,但如果孩子到了3岁还没有一点说话的意识的话,妈妈就需要带孩子到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是否有先天障碍。许多原因可以导致孩子语迟,比如听力障碍或大脑发育异常等,而有这些问题的孩子除了不会说话外,往往还会伴随其他的行为异常。

四、关键是要培养孩子的智力技能

父母和老师要重视对孩子的智力技能进行培养。

()加强孩子的言语表达能力训练

研究表明,言语活动有利于减少孩子思维的盲目性。因此,父母和老师应有意识地加强对孩子言语能力的训练,如用口语报告法要求孩子描述自己的思维过程等,同时还应创造一种宽松的气氛,使孩子敢于表达。

 ()引导孩子科学地进行智力技能训练

智力技能要通过训练形成,训练的效率受很多因素和条件制约,要使训练取得最佳效果。首先,老师要做到精讲多练。其次,训练形式应多种多样,注意举一反三,促进知识学习的正迁移。再次,训练要适量适度,循序渐进。训练是促使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的必要条件。

 ()父母言行影响孩子的智力发展 

母爱能使孩子产生明显的神经效应,变得聪明。母亲对孩子的精心护理和爱抚,会使孩子感到安全、愉快和放松,没有压抑和紧张感。一般认为孩子7岁之前的母爱,对孩子智力产生的积极影响最为重要。生理学研究发现,母亲与胎儿之间传递着一种电信号完全不同于另一种信号,母亲的喜怒哀乐会导致内分泌发生变化,通过脐带进入胎儿体内的血液成分的浓度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胎儿的发育,所以科学合理的胎教也就有了科学的依据。与此同时,美国耶鲁大学进行了为期12年的跟踪研究发现,从小由父亲带大的孩子智商高,特别聪明,精力旺盛,擅长交际,学习成绩好。 父母健谈,子女聪明,遗传基因是孩子的智力基础。

但后天成长过程中,父母经常与子女交谈,表明父母对孩子的希望,特别是多进行交互式的交谈,细致耐心回答孩子的问题,多用启发式的方法指导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交谈越深入越有利于大幅度提高孩子的智力水平。父母与孩子之间进行语言交流,能够增强孩子的认知能力。

不要打孩子,要善于讲道 “不打不成器”是没有科学道理的。研究人员曾对900名孩子进行调查研究,最后进行认知能力测试,结果证明:那些经常挨打的孩子在测试中得分较低。所以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要尽量不用打骂等方法,而应多讲道理,这样就会给孩子认知能力发展提供更多的刺激机会。

神经科学研究发现,音乐可提高孩子的智力。音乐家的听觉脑皮层要比一般人大25%,越早开始学习音乐,听觉脑皮层就越发达,脑皮层被激活的程度就越强。音调不同于普通声音,它需要更多的神经元来处理较多的音符,这种方式对大脑皮层的开发与一般情况不同,会有更多的神经元起协调作用。音乐有助于开发形象思维,而形象思维是人创造能力所需的重要思维能力之一。同样,音乐在提高孩子抽象推理技能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

 ()开发复合智力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智商   

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创立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一个人具有多种智能,包括语言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知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等。这些智能对一个人来说并不是均衡的,而是有一个或几个优势智能。在儿童时期,加强这些优势智能的开发,对提高孩子的智力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从而促进各项智能的协调发展。在开发这些复合智能的同时,还宜增加一些和平、环保、消费、交通、卫生和道德文明等方面的内容教育,会有利于孩子智商的提高。 在开发孩子的这些智能时宜循循善诱,多启发孩子研究、思考和探索问题的兴趣,绝不能刻意地强迫和施加压力。

五、要遵循孩子的大脑活动规律

()根据孩子各阶段大脑发育特点训练

遵循孩子大脑发育的规律,抓住孩子大脑发展的关键时机,提供环境条件以发展孩子的智力潜力,既要注意刺激、诱发孩子智力的发展,又要重视培养,增长孩子的聪明才智,发展孩子的良好行为和个性品德。

 ()根据孩子生长规律进行循序渐进教育

人的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有一定的先后顺序,孩子的智力发育也有一定的规律,故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应遵循生长发育规律和知识本身的顺序性,由易到难,由浅到深,不能超过他们的实际水平和能力,不能操之过急,否则反会防碍孩子智力的发展。

()根据孩子各自的特长激发兴趣和信心

由于孩子的遗传素质、生活环境、接受教育及个人努力程度不同,在身心发展的可能性和发展水平上存在着差异,其兴趣、能力、性格也都不同,即使是双胞胎其智力水平也不完全相同。因此要根据每个孩子的个性特征,实施不同的教育。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父母不能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强加在孩子身上,对智力落后的孩子,更要善于发掘他们各自的特长,激发孩子的兴趣及增强他们的信心,以促进其智力的发展。

()根据孩子好奇好动的天性进行适当教育

过度教育是对孩子危害最大的一种教育方式。过分的保护包办代替,会剥夺孩子正常活动的权利和机会,以至限制了智能的发展。好奇好动是孩子的天性,父母的过多干涉会使孩子胆小、怕事,也会助长他们的反抗心理;过分保护和干涉培养出来的孩子缺乏独立性、自立性。但过度期望会给孩子造成压力,使孩子出现神经衰弱、恐惧等。

()根据孩子营养与智力的关系选择健脑食物

孩子大脑的发育,除了先天因素外,后天的营养与智力的关系最为密切。专家研究证明:孩子可以通过食物来改善大脑的发育,健脑食品具有这种功效。在给孩子选择健脑食物过程中,要结合孩子的身体实际情况,做到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症饮食。

论坛研讨

最新论坛研讨

置顶论坛研讨

精华论坛研讨

热门论坛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