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园本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 :校本研修成果:课堂实录截止日期 : 2017-01-07

作业要求 :经过一段时间的网络研修和教学实践,相信您一定有所提升、有所收获。
请在改进课堂教学中,应用您提交的教学设计上一节课,并实时记录这一节课,形成课堂实录文字版或视频版以作业形式(包括课件)提交至平台。

作业要求:
1.课堂实录文字版要求把教学的过程原原本本记录下来;视频版要求画面稳定、清晰,教师讲授声音清晰、响亮。上传课程实录的时候同时上传课件。
2.所有作品必须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出现雷同,视为不合格。
3.建议:课堂实录文字版在word中编辑好后复制粘贴至编辑框;视频版以附件形式提交。(注:由于视频上传需要一定时间,请确保其上传成功后,再点击“提交”按钮)


发布者 :培训管理专员

校本研修成果:课堂实录

提交者:成员刘倩    所属单位:杭锦旗第一幼儿园    提交时间: 2016-12-05    浏览数( 0 ) 【推荐】

 

中班美术活动《会变的小手》教案

一、 设计意图

日常生活中,我发现小朋友喜欢在自己的的手和手臂上印花、贴小贴纸或者用笔涂涂画画等现象,并以此为豪。平时只是用小手变变变玩手指游戏,设计本节活动想让小朋友尝试动手画出具体形象,故我将两者结合,组织了美术活动《会变的小手》,充分让幼儿感受在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上作画的愉悦,鼓励幼儿大胆的在自己的手部用各种颜色的点、线、面进行形象装饰,把魔术用绘画形式展现出来。在美术活动中,幼儿可以尽情地、自由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内心的情感。

二、活动目标

1.了解小手的外形特征及小手指的名称。

2.根据手的外形变化大胆想象、创作添画。(重难点)

3.体验创造、变化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1.绘画材料:图画纸,勾线笔。

2.绘画前组织幼儿做各种手影游戏,丰富幼儿的想象。

四、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请幼儿猜谜将活动导入。

1.师:今天刘老师来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游戏,我们先猜一个谜语,请小朋友们动动脑筋,你们来猜一猜"两课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能画能吃饭,天天干活不说话"。是什么呢?幼:(小手)。

2.出示字卡和相应图画,学习字宝宝(小手)。

(二)基本部分。

1.师幼互动:你的小手在哪里?

幼儿伸出小手,跟随老师的节奏,活动小手:小手小手拍一拍,拍拍拍,拍拍拍;小手小手转一转,转转转,转转转,小手小手摆一摆,摆摆摆,摆摆摆。

2.你能知道哪面是手心、手背及这些小手指的名字吗?

先让幼儿讲述,再集体交流。如:10个手指、手掌、手背,以及各手指的名称。

3.手指游戏"手指一家",引导幼儿通过儿歌加深对小手指的认识。

小朋友们认识了这些手指宝宝,那我们和手指宝宝一起玩个游戏吧。

大拇指是爸爸,爸爸会开车滴滴滴,

食指是妈妈,妈妈会洗衣服搓搓搓,

中指是哥哥,哥哥打篮球啪啪啪,

无名指是姐姐,姐姐弹钢琴iii,

小拇指是我,我会敲小鼓咚咚咚。

4. 师幼讨论:我们的小手真能干,还会变魔术?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小手会变什么?

(用手做出各种造型,并启发他们想一想像什么?)

5.学习绘画,教师示范创作,并在手的基础上进行添画活动。

示范作品:手套、仙人掌、鱼儿。
  
  6.幼儿作画。

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用自己的小手试一试,变一变?

1)组织幼儿进行绘画创作。指导幼儿用勾线笔沿手的边缘描画,画出手的轮廓,鼓励幼儿把小手在纸上摆一摆,设计画面,变换出不同的方向,摆放不同的手形,以引发幼儿的联想促使幼儿大胆表现。

2)引导幼儿在此基础上想象、添画。

3)指导个别幼儿进行绘画(安全的、卫生的创作)。

 (三)结束部分。

1.欣赏作品,交流感受。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互相交流一下你的"小手"变成了什么?互相欣赏同伴的作品。

2.初步让幼儿评价作品,展示作品,你喜欢哪个小手变幻的魔术?为什么?简单概述。

(四)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回教室为自己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活动反思

课题名称叫《小手变变变》,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课堂上教师的角色其实就是幼儿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我下面从三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活动反思。

教学一开始的猜谜活动难倒了小朋友们,老师在这里加以引导,让幼儿观察一下老师的双手,让他们想一想老师的双手像不像谜语中说的“两棵大树十个叉”。让教师真正的做到幼儿的引导者,而不是填鸭式的把知识灌输给孩子。

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老师指导用手去画,添树叶,这样局限了幼儿的想象力,同时也扼杀了儿童艺术活动的灵魂——创造性。绘画活动通常是这样的四步曲:出示范例、示范、操作、讲评。活动后,我们会收到每位小朋友的作品,他们画的和教师的范例像极了,我们关注“像不像”的时候,看起来大家画得都很好,作为教师的我们也很有成就感。新《纲要》的学习,使我们学会了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我们来分析一下整个绘画过程:示范的环节中,教师画一步,孩子画一步,教师画什么,孩子画什么,在这个过程中,儿童只是学会了照着教师的范例画画,同样也画出了树叶,一旦孩子脱离了教师的示范,儿童依旧什么都不会画、不敢画,他只是一个被动的接收器,不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者,更谈不上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美术活动课可以开门见山地引出课题,接着让幼儿欣赏作品,一边欣赏一边猜想作品是怎么用小手画出来的。比如其中的弹簧线可以利用多媒体放大出来给幼儿观察,让幼儿上来尝试一下是怎么画的,充分支持幼儿自主探究学习,由幼儿自己探究出来的学习方式要比老师教授地更容易掌握。在欣赏不同的作品中存在不同的线条和图案都可以让幼儿自己去发现,去尝试怎么画出来的。最后所有的幼儿可能都有自己的想法,都想用自己的手中的画笔去表现出来,只有在幼儿产生了兴趣之后,他们才会用心去表达自己想要画什么。

这节课的点评部分,教师也应该是幼儿的支持者和合作者,让幼儿有针对性地点评自己喜欢的那张画,说出这张画好在哪里。

美术活动是儿童“另一种语言”的表达过程,儿童用绘画表达情感。“绘画是儿童心灵的窗口,它反映儿童内心的情感世界”。教师要善于理解、接纳和欣赏儿童美术作品所反映的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感受,要善于为儿童创设“想画、敢画、愿意画”的时间和空间,帮助他们大胆地表现对世界的看法和认识。

刘倩

老师评语

内容完整,目标明确,过程详细。

附件

  • 会变的小手教案.doc下载

园本研修成果

最新园本研修成果

推荐园本研修成果

热门园本研修成果

热评园本研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