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06 发布者:张君梅 浏览数( -)
为提高课程实施有效利用,实现高质量、有特色的保教目标,我们在客观、全面的分析本园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遵循“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学前教育课程理念,致力于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积极构建“在实践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完善”的课程管理模式,以科研为先导,对现有的课程进行梳理、归并、整合;以活动促发展,面向全体幼儿,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确立科学合理的,以身体健康、行为习惯、经验智慧、审美情趣、情感态度为价值取向的培养目标,使每一个幼儿获得和谐的发展。
一、自主探索,整合资源,加快课程利用的步伐
幼儿园一切课程都是为幼儿发展服务的,课程建设归根结底就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发展,为了真正体现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我们改变了过去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以激发幼儿主动探索,自主活动为主,凸显幼儿的体验,探索发现与合作交流,注重幼儿的学习过程,丰富幼儿活动的经历和体验,为幼儿提供多种活动与表现能力的条件和机会。
1.一日生活皆课程。以“生活” 、“运动”、“游戏”、“学习”作为幼儿园一日活动生活最基本的活动形态,注重活动的综合教育作用,以及不同活动之间的互动与渗透,关注幼儿自身的兴趣、经验和需要,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
2.注重与环境互动。皮亚杰的相互作用论告诉我们,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在其不断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的,物质和人文环境是幼儿学习和探究的刺激物、中介和桥梁。因此,我们十分重视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如幼儿园的活动室、地面、户外都是幼儿生活、学习和活动的主要场所。我们在进行这些栏目的创设时,由教师,幼儿共同确定主题,共同动手布置,教师是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幼儿是参与者,创意者,执行者。如中班在“春天来了”的主题活动中,教师在主题墙中设置了“我眼中的春天”,“我心中的春天”“我手中的春天”几个板块的框架,围绕着这几个板块,幼儿将自己观察到的,收集到,想象到的春天的河流、动物、植物、天气及人们的衣着等“素材”,用绘画,制作,泥工等形式表现的淋漓尽致,春意盎然的景色跃然在主题墙中。在这里,墙饰不再是起装饰作用的摆设,而是培养幼儿主动学习能力的场所。
3.操作式学习。在新课程利用的过程中,我们遵循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原则.更多地关注幼儿的动机、兴趣需要,重视幼儿自身的实践过程,让幼儿通过直接体验来学习,使他们充分感受到学习、探索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乐趣。如幼儿喜欢玩水、玩塑料瓶,我们就将空塑料瓶放在水盆里,让幼儿玩,在玩的过程中他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为什么捉不住水?”、“空塑料瓶里装了水为什么会沉到水底?”、“塑料瓶为什么会冒出泡泡?”。进而又生成了新的主题“水的秘密”。围绕主题目标和网络内容,通过收集资料、查找资料、分享交流,孩子们了解了水的来源、作用及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原理。在活动中教师又提出让小朋友们想办法把水盆的水运走,他们有的用手捧;有的用针管吸、有的用海绵......在这兴趣浓烈,热火朝天的活动中,孩子们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4.预设与生成有机结合。在幼儿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地倾听和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敏锐地抓住孩子的兴趣,将教育目标与幼儿生成的活动有机结合,鼓励他们大胆地探索与表达。如:“马路上的车”这一主题活动是教师带幼儿外出参观时,发现孩子们对各种各样的车很感兴趣,于是就及时抓住他们的兴趣所在,将其中幼儿需要了解的内容融入教育目标,编制成主题网络,引导幼儿对“车“展开了深入地探究,从车的变迁到车的功能等,让幼儿主动选择活动内容。教师还创设了海运、空运、陆运等活动情景,让幼儿讨论有关交通工具的问题。如还有哪些交通工具?它们用什么不同?设计未来的交通工具等等。利用小组、个人、集体讨论等形式,让幼儿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让幼儿带着任务去收集资料,找图书、查资料,看录像片、设计制作等,满足了幼儿进一步探索的需要,给予了幼儿充分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去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使主题不断地扩大和延伸,使幼儿认识了多种交通工具,明确了他们的作用,也培养了幼儿对实物的主动探究能力。
5.倡导合作学习。在幼儿的多元发展中,教师需要在课程利用中为幼儿创设和谐的人际交往情境,注重多元互动,创设激发幼儿情感赋予教育意蕴的人际环境,让幼儿在交往中体验、学习。创造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倾听幼儿的表述,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尊重幼儿的人格、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
6.整合多方资源,体验真实生活。新课程的利用需关注幼儿的自主体验,来源于幼儿生活,服务于幼儿生活。为此,我们加强了与家庭、社区的密切合作,在每学期开学半个月后,我们就分分年龄段召开家长会。在会上我们反复向家长宣传各年龄段幼儿的教育特点,及本学期的教学重点,并由班主任教师向家长汇报幼儿在园学习生活的情况,促进家长对我园教学理念的了解和接受。同时了解家长对我园工作的评价,以及建议或意见。促使社区、家长认同、支持、参与幼儿园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充分利用家庭、社区及周边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与学习的空间。积极支持家长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反思提升,观摩评比,是推动课程有效利用的关键
1.反思既是教师经验积累的前提,也是教师完善自我的基础。
学会反思是提升教师课程实践水平的一项有效措施。所以我们要求每一位教师通过自觉的反思,不断审视、剖析、改进教育教学行为,从而在反思中获得课程实践能力的提升。教师反思大致有两种基本途径:一是掌握反思的具体内容,即从孩子的行为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例如孩子对活动不感兴趣,究竟是教材不适宜,还是活动目标、设计有问题?或是还有其它的原因?二是掌握反思的方式,即学会多样化的反思模式。譬如,教学效果分析、主题活动反馈、区域活动观察记录、案例等等,并要求教师在反思时一定要联系理论,紧密结合幼儿实际,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而且最为重要的是要关注反思后的教学行为的调整。
2.积极开展观摩课、公开课活动
我们狠抓教学关,每学期一开始,园长和教研组长就挨班听课,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帮助教师改正。一轮听完后评出优质课,组织全街道性的教学观摩活动。全街道幼儿教师集体观摩、讨论、评议,充分利用优秀教学资源为教师做好示范。同时为把我们的课堂真实的呈现在家长面前,使家长了解我们的教学活动过程,从而接受我园的教学理念。我园每学期还开展公开课活动,邀请家长来园观看,用我们的课堂扭转他们一味追求让幼儿多写多算的错误观念。
在课程有效利用的探索过程中,解析课程、研读孩子、不断反思,使我们的教育观、儿童观、课程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们认识到教育一定要与幼儿的特点相适应,幼儿是活的,我们的课程也应该活起来,使之更接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照顾每个幼儿的兴趣与需要,使每个幼儿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使幼儿园课程有效利用的过程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幼儿主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