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一年级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2016-12-21  发布者:李春莲  浏览数( -)

设计理念

长期以来,计算教学忽视了教学本身的人文因素,脱离了学生个体。因此,计算教学总是与单调、枯燥连在一起。新课程的实施,给计算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新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现实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本教学设计,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构想、设计现实、生动、活泼,充满童趣的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欣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评互评等多种活动中学习数学、享受数学并得到全面发展。 

教材分析

连加、连减在学生学习了1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安排。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这两类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从而扩大学生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并为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打下必须的基础。教材先通过例1教学连加,然后呈现例2教学连减。接着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逐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巩固对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的认识。

学情分析

连加、连减虽然不是加法和减法单元的教学重点,但却是加法和减法单元的难点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这一知识的自身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充分引导学生联系具体情境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理解运算顺序,掌握计算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具体情境多观察、多讨论、多表述,在多样的活动中深入领会并掌握知识。

知识目标:

1.知道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能比较熟练地口算连加、连减式题.

3.初步感知连加、连减算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初步学习用连加、连减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1.知道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能比较熟练地口算连加、连减式题.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一步计算和两步计算之间的联系。

教学教程:

一、复习:完成导学案上的课前预习案,并对答案。

利用课件先出现地上的5只小鸡,然后出现跑来的2只小鸡,问现在有几只小鸡?由此引入新课。

二、新授:

(一)教学连加:

1、利用课件先出现地上的5只小鸡,然后出现跑来的2只小鸡,最后出现又跑来的1只小鸡,(每出现一次,学生就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意,也是先分步后综合,综合讲图意时先要求同桌之间互讲,再指名完整地叙述图意一次。)

2、你们能帮老师算一下地面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鸡吗?(生独立思考,再指名口答。)列出算式:5+2+1(完成导学案课内探究案的第一题。)

3、提问每个数字所表示的含义,学生个别汇报。

4、你会读这个算式吗?学生读算式:5+2+1=8读作:5加2再加1等于8. 5、从刚才的读法中,你认为这个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在算什么?同桌讨论。先算

5+2=7,再算7+1=8(完成导学案课内探究案的第一题。)

利用摆小棒在做一个连加的题以巩固新知

4+3+2

(二)教学连减:

1、用课件分步出示小鸡图,学生也分步讲图意。(与连加大致相同)

2、你们能算一下最后剩下多少只小鸡吗?

(生独立思考,再指名口答。)列出算式:8-2-2=4(完成导学案课内探究案的第3题。)

3、读算式:8-2-2=4 读作:8减2再减2等于4.

4、从刚才的读法中,你认为这个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在算什么?同桌讨论。先算8-2=6,再算6-2=4(完成导学案课内探究案的第4题。)做一做下面的题目。

(1)出示课件,看图列式。(注意教会学生看图)

(2)订正,说一说计算过程。(要求画出计算步骤。)

三、练习1导学案上的课后训练案

 2、看大屏幕,做“动手试一试”。

四、总结

你们今天学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