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磁铁有磁性

2016-12-27  发布者:张居文  浏览数( -) 【推荐】

(一)背景和目标

    磁铁最显著的特点是能吸引铁质的物体,即磁铁有磁性。学生认识磁铁几乎都是从

看到磁铁吸铁现象开始的。在他们对磁铁特殊性质的自发认识中,印象最深的也是磁铁

能吸铁。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认识上是模糊的,有

的学生可能认为磁铁能吸引所有的金属。本课将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强化正确认识,修正

错误看法。

    磁铁对铁质物体的吸引力,是一种不需要接触物体就能起作用的力,用非铁质的物

体也阻隔不了这种作用。本课还引导学生认识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让他们清楚地感受到磁铁吸弓}力的这种特点,加深对磁铁磁性的认识。

    本课有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引导学生认识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首先,学生通

过对有结构的、数量较多的材料的检测,明确认识到磁铁能够吸铁,而且只能吸铁的性

质,从而初步建立“磁性”的概念。进而,让学生用磁铁去辨别一些物体,分辨出哪些

是用铁材料制作的,哪些不是用铁材料制作的。这是从探究和应用两个方面帮助学生建

立和加深磁性的科学概念。

    第二个活动是研究磁铁能不能隔着物体吸铁,活动只安排学生研究隔着非铁质材料

的物体。这是因为铁材料具有导磁性,可以改变磁场的大小和方向,由于铁材料的厚薄

和形状不同,有时表现为把磁力“传递”到原来达不到的地方,有时表现为把磁力“阻

”住了(磁屏蔽),这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是不容易理解的,所以活动只对非铁质物体进

行研究。

    这个探究活动指向的科学概念最明显的是“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其实也指向了磁力不需要接触物体就能起作用,磁力大小与距离有关系等。

    通过以上两个活动,相信学生对磁铁有磁性会有更深人的认识。

科学概念

●磁铁能吸引铁质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过程与方法

●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

●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

●根据材料设计实验,研究磁铁隔着水能不能吸铁。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认真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

(二)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

    1.磁铁和被测试物品:铜钥匙、铁钥匙、回形针、铁钉、铝片、铜导线、纸夹、玻

璃珠、木片或木块、纸片、弹簧、布条等物品(材料的种类多一些,铁材料制品要有多种,要有铜、铝等非铁的金属物品,学生的学习用品,如:橡皮擦、铅笔、塑料尺等也

可用作测试材料)。

    2.纸、布条、塑料片、铝片、木片、橡胶皮(气球皮)等,杯子和水。

    3.铁盒(如罐头盒)、铝盒(如易拉罐)、茶叶筒(底和盖是铁制的,筒身是纸制的)、圆珠笔。

    4.几种不同材质的硬币,如一元的钢币,5角的铜币和钢芯镀黄铜币,1角的铝币和钢币,分值铝币。

(三)教科书说明

    “我们认为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不能吸引什么物体?怎样检验我们的观点?”课文开始的这两个问题架起了由第一课过渡到本课的桥梁。前一个问题的答案可直接取自上节课学生的记录,后一个问题是强化学生观点和看法,要通过做实验获取证据来检验的认识。

    第一部分: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

    这部分首先让学生用实验的方法检验磁铁能吸引什么材料制成的物体,也就是磁铁能吸铁,然后再反过来用磁铁能吸铁而不能吸其他材料的性质,来判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前一个活动选取的材料应当是学生都认识的,第二个活动选取的材料是学生不易一下子看出来的,如铜和钢两种五角硬币。

做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的实验时,教科书要求学生先预测再做检测,但是设计的记录表没有让学生记录对每一个物体的预测,而是在检测后把被测试物体按“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分类填写,这样更便于学生找出两类物体在材料上的各自特点,同时使记录表简明一些。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的共同特点是铁材料制成的,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的共同特点是:不是铁材料制成的。由此推知,磁铁可以吸引铁材料做成的物体,简单地表述是磁铁能吸铁。为什么用“推知”?因为我们用的方法是简单枚举,没有遇到反例的归纳方法,这种方法不能保证结论一定正确,特别是例证不多时。用“推知”,避免轻率结论,体现科学性和科学教育的思想。

教科书插图举出了人民币和罐头盒等物品让学生辨别哪些是铁材料做的,有的材料学生用眼睛不易辨别,而用磁铁就能准确无误地识别。这里因为有了疑难才有了兴趣。

    人民币硬币用的材料分别是:1元硬币为钢芯镀镍;2000年版5角硬币是铜锌合金,黄色带红;2002年版5角硬币为钢芯镀黄铜,黄色;老版1角的是铝币,2005年后的1角硬币为不锈钢,色泽为钢白色,与1元钢币颜色略有差别;分值硬币都是铝的。实际教学可选取其中的一部分辨别即可。

    有的茶叶筒底部和盖子是铁材料做成的,而筒身是纸制的。罐头盒是铁的,易拉罐是铝的,水龙头有铁的、有铜的。圆珠笔芯的笔尖都是钢铁做的,其他部分大多是塑料做成的。这些物品如果只是看,还不容易辨认出各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通过活动,学生自然地体会到辨别铁制物体用磁铁去判别更可靠一些。

    第二部分: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吗

    这个问题也许学生没有想过,但是一经提出,学生就能作出回答,因为他们过去大多隔着东西吸过铁。隔着纸、布、塑料片等薄形物体吸铁的实验也没有什么难度,只是加强学生的正确认识而已。所以教科书引导学生研究“磁铁隔着水能吸铁吗?”的问题,这可以扩大学生认识的范围,不只是把物体局限在固体上。同时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当然这只是一个非常简单的设计,重点是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意识。

    课文中的结语是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句中的“一些”指非铁质的物质。

    本课最后启发学生想一想,还有其他发现吗,把其他发现也写下来,意在鼓励和认

可学生自主的思考和发现,培养他们独立探究的精神。学生其他的发现可能有:磁铁隔

着薄的物体能吸铁,隔着太厚的物体就不能吸了;磁铁的磁力大小与距离有关系,离得

近磁性强,离得远磁性弱;磁力能穿透物体;磁铁的吸引力可以不接触铁的物体而起作

用;等等。这些发现,概念指向是向着磁力的非接触力特征和磁场强弱与距离关系的。

如果学生发现了这些问题,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教学建议

    1.磁铁到底能吸什么,不能吸什么。

    大家都说磁铁能吸铁,但这只是一个普及型说法。

    磁铁能吸引铁,还能吸引镍、钻等金属。学生如果知道磁铁还能吸镍、钻等,教师

要给予肯定。不锈钢的组成成分都主要是铁,但是磁铁只能吸引一些种类的不锈钢,有

些种类的不锈钢磁铁是不吸引的。磁铁能吸引录音磁带、录像磁带,因为在它们的胶带

中有铁粉类物质。但是电脑用的磁盘,看起来与录像带很像,但不能被磁铁所吸引。磁

铁吸引了看似铜的物体,其实那是在铁物体的表面镀的一层铜。

    对于这些,教师心里有了把握可以更好地处理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

    2.要有区分地选择实验材料。

    由于实验的日的不同,选择的实验材料就会不同。

    本课第一个实验日的是通过测试认识磁铁能吸铁,磁铁只能吸铁。所用材料应该是

学生都认识的,无疑义的,至少是对某个物品是不是铁做成的都知道,不存疑惑。其次,物品和材料要多一些,有结构,便于发现其中的规律。铁材料做成的物品要有多个,还要有其他金属做成的物品,最好要有铜导线,铝皮可用易拉罐剪成。

    紧接着的实验是辨认铁制品,日的主要是强化学生对磁铁能吸铁的认识,顺便认识

一些不易辨认的铁制物品。所用材料应该是学生用眼睛不一定能辨认出来的,人民币硬

币就是一例。其他还有如铜镀铬、铁镀铜、铁镀铬、铝等制品,仿金属颜色的塑料物品。选用的物品中最好有容易认错的,如铜质、钢芯镀黄铜两种五角硬币。

    另外,对这两个实验,可根据学生实际确定一个为重点。如果学生对磁铁能吸铁,

概念尚不很清楚,应当以第一个实验为重点。如果学生已能准确无误地知道磁铁能吸铁

而不是能吸金属,教学重点可以放在第二个活动一检验哪些物体是铁制品实验上。

    3.研究隔着物体能不能吸铁时,可以明确指出隔的不是铁质物体。

    做这个实验后,学生可能提出隔着铁制物体会怎样,为什么结论中的“物体”是

“一些”而不是全部呢。

    对这样的问题,教师较简单的处理方法是告诉学生,磁铁隔着铁质物体吸铁,情况

比较复杂,今后你们会再研究的,“一些物体”是指不是铁材料制作的物体。较深入一点的处理方法是通过演示磁铁隔着铁片吸铁的情况,说明情况和隔着非铁物质不同。演示的方法可以是,找一片像菜刀那样大小的铁片,把磁铁吸在上边,在距磁铁较远的铁片的边上可以吸起大头针(原本这么远的距离是吸不上大头针的),在距磁铁较近的铁片的下面却吸不起大头针(原本这么近的距离是可以吸上大头针的)。铁片好像把磁力传到远处,又好像隔断了磁力的作用,情况比较复杂。告诉学生,隔着的铁片大小、厚薄不同,现象也会不同,今后你们会研究的。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