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语文教学中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016-12-29  发布者:郝涛  浏览数( -)

    早在2000年陈至立部长就指出:“要强调在科学教育观的指导下,将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与教育观念更新有机地结合起来;应用信息技术对教育体系、内容、方法和手段进行全面的探索,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并要求“将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它学科的学习中。“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资源日益丰富,对于教师来说,这无疑为教师解决了许多教学难题,只要善于开发和利用,教学上的棘手问题都可迎刃而解,还可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北京特级教师、全国中语学术委员顾德希说:“20世纪末社会信息化水平迅猛提高,21世纪将是信息化的世纪,信息技术理当成为21世纪语文教学现代化的重要资源、(1)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网络无疑成为推进语文教学走向现代化、信息化所需要的,能充分利用的重要资源。

一、网络技术的发展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资源渠道。

“网络给语文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信息获取渠道,过去只能通过书籍、报刊、广播电视和会议等有限渠道缓慢地获取教学信息,有了网络,教学信息的获取就变得十分快捷了。网络不仅为资源共享提供便利,它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2)小学语文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思想性。语文这个工具,是交流思想的工具,并且还不是一般的工具,而是表情达意、和思想紧密相联的工具。无论是“听、说”或是“读写”,都是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这和数学仅仅是数学、符号大不一样,它需要收集大量的有关于教学内容的资料。那面对这样一个资源宝库,如果教师具有一定的网络技术能力,对它进行开发和利用,资源宝库必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很在的帮助。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有两个。第一是资源共享。这些可共享的资源包括各种软件资源,如各种方案、声音、影像资料数据和软件,也可以是打印机、硬盘、光驱等硬件资源。第二是以网络为载体的信息资源交流。是指以网络、设备为工具进行各种网络技术信息交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开发和利用网络技术给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一般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教学过程中对风络技术和网络设备的运用,促进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 二是语文教学中对网络信息资源的

开发和运用 ,网络资源将对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产生影响。

二、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网络资源开发和利用存在的误区。

最近几年,在误文教学 中,网络资源越来越倍受关注,提高了语文教学的质量。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也有不少教师陷入误区:

一是“为时髦而网络,为网络而网络”,好像现在进入了网络时代,语文教学 就离不开网络。其实,时髦是赶时代潮流,但也不能置本质于不顾。流行时尚并不一定。教师在运用网络资源的同时,要考虑到这一资源是否符合教学内容、目的,一味地赶时髦,滥用、误用,不仅给教学带来冲击力,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当然,我并不是在否定网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所带来的好处,但无论是任何教学资源的利用,必须结合语文教学的裨。

二是网络教学掩盖语评语教学的学科特性。计算机网络给语文教学提供一个广阔,开放的空间。能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无疑是件好事。但这仅仅是为辅助教学的一种教学手段,并不能让这些资源误导学生进入其它与学科无关并有害于学生身心健康的知识,给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王晓芙认为“仅信息技术而言,它只是一个技术手段或技术方式问题,但信息技术的运用一定会推动学科在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上的变化。”(3)她提出了一个实质性的问题,在网络环境下,利用网络资源这一手段或技术,发挥语文教学的学科优势,而不是覆盖语文的本质属性。

三、            教学中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原则和模式

就当前计算机多媒体应用于教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来看,计算机多媒体应用教学中尚存着许多问题,怎样正确运用多媒体发挥其在教学中的独特作用?笔者认为,多媒体应用于教学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直观性原则

计算机多媒体其特有的文字、声音、色彩、图像、动画等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使其学习活动如临其境,课堂教学更加直观、生动、形象、有趣,更加易突破重点、化解难点,能够取得传统教学所达不到的效果。在做巩固练习的时,一般来说,巩固是处于一节课的尾声部分,这时低年级儿童已经坐不住了,注意力严重的不集中,如果突然有一个奇怪的声音冒出来,是不断能重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呢?所以,我做了以下的尝试:在进行“青、清”的分辨时,出了这样一道题“河水真( )啊。”当我把“青”拖进括号里时,就出现一个“你错了,你错了”的声音;当把“清”拖进括号里时,就出现一阵掌声和“你真棒,你真棒”的声音。学生对这突如其来的声音感到吃惊,或被吓了一跳,但是他们的注意力又被重新拉回了课堂中,而且掌声和表扬声又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这些无意注意占优势的儿童来说,不同位置的声音加入,能够恰当地引起他们的注意,调节好课堂的学习气氛。
 

(二)、主体性原则

计算机多媒体应用于教学,其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传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为学生创造一个直观的学习环境。但运用时要始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果一味地让多媒体充斥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看似热闹,实则学生被当成可随意填塞知识的“容器” ;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的教学情境中,其学习效率自然就大大降低。

()、创造性原则

先进的教学手段之所以先进,是因为多媒体创造者自身的高素质和创新性应用。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还要在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时,特别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仔细观察能力。

(四)、互补性原则

不同的电教媒体有关不同的教学功能和特点,同时也存在着局限性。一般说来,具有动态性、间断性教学内容宜选用投影仪和幻灯机 ;具有动态的连续性教学内容选用录音、各种媒体播放软件和教学课件。这些辅助手段应用在教学 中。按教学内容来适当应用,从而达到互相补充的作用。

(五)、适度性原则

每一种教学手段的应用都有其限度,多媒体手段亦是如此。我们必须在教学目的、内容的前提之下,科学地选择符合教学内容的教学手段。不能滥用,误用,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教师的教学效率。所以,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适度性地选择多媒体教学手段。

(六)、对于改进语文教学方法,建立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根据许多语文老师的教学实践,笔者归纳出小学语文教学中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模式如下(适用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学习):

1)、设情境,激趣引思。语文本身就是一门具有趣味性的学科,教师可在导入这一环节在网络中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2)、疑问,网上阅读。这只是笔者一个虚构的设想,如果有条件许可,在教学中,教师如何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可教学生在各搜索的软件中查找有关的学习资料,来辅助自己解决难题。

3)、寻思点拨,析疑讨论。教师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选出有代表性的资料用投影仪向全班同学展示,以资料作为讨论材料,最终解决疑点。

4)、质疑创新,素质建构。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解决问题的答案,从而提高学生大胆、善于思维的学习素质。

这一教学模式在笔者的总结之下,有以下的作用:首先是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和信息处理的能力 ;其次是有利于学生去探索、去质疑、去交流 ;三是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求知欲,便于培养他们的科学创新精神 ;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实施因材施教 ;同时,这一教学模式有利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落实,有利于教学内容的形象、生动。

在语文教学中,教学通过对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各种新颖的教学手段和有利的条件,促进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和谐,教法和学法的和谐,课堂状态的和谐,培养学生自主地学习,提高教学效率。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实验中,我们协同网络资源的运用,辅助语文教学在今后通过实践进一步深化。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