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来自于生存本能的需要和好奇心

2017-01-02  发布者:骆冰茹  浏览数( -)

当人类社会跨入21世纪的时候,每一个国家的政要、科学家、企业家以及教育工作者都在认真反思历史,都在力求从历史的反思中探求新世纪的到来与人类未来的生存与发展的内在关系和逻辑必然。从教育的角度来说,通过反思大家至少在一点上形成了共识,即进入21世纪以后,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而应对挑战和抓住机遇的关键,都集中地体现在如何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地整合起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绝对不是简单的将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上一用就可以了,它是一项涉及学科本身教学问题、信息技术问题及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优势解决学科教学问题的系统工程.在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教学与学习方法创新方面,应首先研究,对学生而言一个学科的学习,在学生大脑当中到底要建立什么。显而易见,绝不是简单的将教材的内容映射到学生的大脑当中,而是在教材知识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关系、能够解决问题的体系以及应用方法,并转换为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来自于生存本能的需要和好奇心。学生要么想玩而学习,要么为了生存而学习。不管是出于哪种目的,学生学习的第一目标不是知识,而是能力培养,素质的形成,并了解各种各样信息。知识是能力中所涵盖的基本规律和方法,基本概念等。知识是能力的基础,但要按照能力的体系学习,并转换成能力。如果将各种各样知识整理在一起,按照知识体系组织在一起,直接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就很难理解为什么要学这些知识,就可能没有兴趣,也就丧失了学习的动力。信息技术手段有诸多特性,在教学上比较有特点的特性如下:动态交互性、独立使用性、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变微观为正常观、虚拟、模拟性、展现过程、零距离性、快速传播性、动态记录性、实时性、丰富性等,它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整合智慧优秀教师和专家的智慧,传承优秀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应尽量营造下列环境: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探究型学习;教师与学生间交流讨论;建立规范的管理流程及有效的评价体系;建立共享的环境;建立让全社会充分了解、参与学校管理的环境;建立教师培训、教科研环境;建立学校基本信息管理及实时调度的环境;建立家长、教师、学生、管理者互动环境等。
    现实的生活材料,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因此,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十分注意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