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教育孩子的原则:温和而坚定

2016-11-03  发布者:艾登古丽·吐尔地别克  浏览数( -)

“妈妈,我要玩手机·····” “爸爸,我想吃薯片·····” “妈妈,你抱着我,抱着我,我不想走路·····” “妈妈,你喂我吃菜······ 我相信很多家长都会遇到这样的烦恼,自己带孩子就会特别不听话:吵着要无休止地玩手机、吃各种不被允许吃的零食、买各种玩具(回家玩两下又扔了),甚至出门的时候经常要求妈妈背着或抱着,明明已经学会吃饭了,却老是要求妈妈喂……但是其他人帮忙带孩子的时候,却都说孩子很听话,不吵不闹,为什么? 1、熊孩子是父母惯出来的 实际上是大人的态度,决定了孩子的行为。用哭声、发怒等行为来控制父母,是孩子的本能。孩子在婴儿时期便知道,只要自己哭了,便能得到父母的积极回应,但这时候孩子的需求多半是吃喝拉撒、冷了热了,或者感到身体不舒服。 随着慢慢长大,孩子的需求越来越多,这时如果父母对孩子的需求仍然像对待婴儿时期的孩子那样无条件满足,很可能会出现被孩子控制的局面,熊孩子就是这样炼成的。 其实朋友的孩子很聪明,知道在别人的面前不能太过“放飞自我”,这样可能会招致他人的厌烦,对自己不利。有的孩子因为父母的宠溺无边,在所有人面前都不收敛,喜欢就强夺,争不赢就动手,不开心就撒泼……这样的孩子,别人看到也只能敬而远之啊! 2、学会对孩子说“不” 世界上有一类很聪明的人,能免掉自己的很多麻烦,那就是善于说“不”的人。很多人因为不善于说“不”,什么事都往自己身上揽,结果呢,别人的确会觉得你是个大好人,然后一有什么事要帮忙的时候就想到你。 当然,不是反对“助人为乐”的精神,而是在别人有事请你帮忙的时候,我们应该知道什么时候说“行”,什么时候说“不”。 同样道理,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不”,坚决地说“不”,也很重要! 但身边很多妈妈,总有各种不可辩驳的理由,来满足孩子的需求:为了摆脱自己在公众场合的难堪;认为“别人家有,我们不能没有”;为了不让孩子委屈;为了让孩子高兴……不觉得这些“饱含”母爱的理由,其实会把孩子宠坏,然后使“教育孩子”这件事变得很被动吗? “这次就依你,下不为例哦!”很多妈妈由于不忍心拒绝孩子,会用“下不为例”来提示孩子。然而永远有多远,“下一次”就有多远,善于“察言观色”的孩子早已深谙这个道理,然后一次次地用同样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3、有一种教养原则叫做:温和而坚定 孩子的敏感和机智表现在,最初他们想要达到某种目的的时候,总会以试探的方式,看看大人的反应。如果妈妈的态度不够坚决,孩子便会知道:妈妈的底线是可以挑战的。但是,如果妈妈的态度非常坚定,事情就会变得不一样了。 当孩子开始耍赖,当孩子想要把手伸到狂吠的狗的嘴边,当孩子想要用手抠一抠插座的孔…… 这时应该坚定地制止孩子的行为,并用眼神坚定地看着他,传递“你不可以这样,没有商量”的信号,并且不需要为此感到疑惑和一丝歉疚。 为什么要强调“温和”?因为如果我们的情绪比较激动,大声对孩子咆哮,或者生硬地对孩子说“不可以”,孩子不仅很难听进去,而且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许多家长在批评孩子时,往往是在发泄自己的情绪,而这些情绪又并非完全由孩子造成。孩子的错误行为,只不过是“导火线”而已。事实上,家长对孩子的责骂,有些是源于家长童年时的“心结”。心理学实验发现,不管是人和动物在对待自己的下一代时,总是重复自己幼时的遭遇。一位著名心理学家就曾归纳道:“当孩子被父亲打时,他毫无反抗之力,但是孩子的复仇,是从自己当了父亲开始的。”   “如果你爱你的孩子,那么,请控制你的废话。尤其是在孩子犯错时,不要对孩子倾泻自己的情绪”,孙瑞雪称,用最简单的语言,让孩子知道自己哪里错了就足矣。“还有一点,请父母记住要蹲下来跟孩子讲话,这样,孩子会感到自己是受到尊重的。” 所以说,教育孩子是门学问,也是需要大智慧。我希望无论你是一名浇花灌溉的老师还是一位护送孩子成长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想好自己该怎么做,而不是简单的斥责和责怪,请每位老师和家长用“温和而坚定”态度教育好身边的每一位花朵,他们必将么里绽放!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