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浅谈美术教学

2016-11-14  发布者:布鲁耿  浏览数( -)


     作为一名美术老师, 我们不能用专业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作业,我们应该注重作业深层所蕴含的因素——学生个体。儿学生在绘画能力上在每个成长阶段都有不一样的发展变化,整个过程是有一定自然规律,如果将这些规律改变,就不异于拔苗助长,势必对学生长久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刚进入 教学环境中,我有了第一次批改学生绘画作业的经历。一开始我问前辈如何给学生评分,前辈告诉我要以五星制为标准,就这样我按照自己的想法批改起了作业。过了一会儿,前辈到我案前,翻了几本已经批好的作业,说:“画得这么差还给四星?”我猛然抬起头,又重新审视了那幅画。这是两年级学生的作业,题目是《爸爸妈妈的工作》。画面虽然不是很整洁,线条也不流畅,但作为一个小男孩的作品,实数不错了。这位“小画家”(我喜欢这样称赞我的学生)能很直接地表现出爸爸在电脑前的工作状态,很真实地表达出了他对爸爸工作的认识,除了色彩上有点单一,其他地方都是不错的,也许他爸爸工作的环境正是这样的色彩呢?我认为这幅作业理应拿到四星,即便作品不够尽善尽美,为什么老是要吝啬对学生的鼓励呢?
  我们不能用专业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作业。我们应该注重作业深层所蕴含的因素——学生。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不能只用与别人的成功和取得的成绩进行横向的比较来判断,而应看自身的纵向发展,因此我在批改学生作品时,特别留心几个以往美术成绩“不及格”的学生,经常和他们以前的作业比较,及时发现他们的进步及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用发展的方式评价学生的作品体现人文关怀,还应体现在课堂中学生创作美术作业时,教师用学生美的法则,规律(均衡、比例、节奏、参差、和谐、多样统一等)加以引导,让学生们共同探讨找出作品中出现的问题,并让其自己不断完善作品,这样会让他们的作品更加完美、精益求精。
  
  我曾经跟一位同样是老师的长者聊天,谈到我的工作,他想起了他学生时代的美术老师。他回忆说:“我对美术毫无兴趣,从小学开始我就讨厌上美术课,因为美术老师曾当众把我的作业撕毁。”就这样他开始厌恶画画,不喜欢美术老师,相反他爱上了音乐课,到后来他玩起了民乐。
  这件事让我有很深的启迪。我想如果没有当年美术老师当众撕毁这个学生的作品,也许如今这位学生能成长为一位美术工作者,因为他本身是热爱艺术的。即便不能成就很伟大的艺术道路,也不至于讨厌美术老师。我们应该对学生创作的美术作业有个贴切的认识:其实每一幅作品都凝聚着孩子们的心血,都蕴含着丰富的内容,作为教师应该用欣赏者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体现出人文关怀的精神。孩子因家庭,社会环境及自身的因素,都会产生不同的个性差异。在知识的理解与行为表现及操作中会参差不齐。对于学生的任何一张作业,我们美术老师应该珍视,能去用心发现它的发光点。同时也要教会学生珍爱自己的每一次作业,把自己的每次作业看成珍贵的艺术品,这样做反而能激发学生对绘画的热情。所以我在任教的几个班级中,要求每个学生自己设计制作“美术档案袋”,把自己的每次作业都装裱在里面,方便保存和欣赏。一个学期下来,收到了很好的成效,每当学生翻阅自己的美术档案袋时,都会被自己的作品感动,也有些学生暗自下决心,好好画每次作业,把自己的美术档案袋变得更漂亮。
  我想我们美术老师首先要找到学生,学会如何用发展的眼光和标准去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学会发现学生作业中的美。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