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我看到了什么

2016-11-17  发布者:王燕  浏览数( -)

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直接参与科学活动,知道看、听、摸、问、量等方法都是科学的观察的基本方法。

2.在经历观察活动过程中,初步学会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表达、讨论、记录等学习方法。

3.培养热爱大自然,进行观察、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亲历观察活动。

教学难点

能够学会记录和学会讨论。

教学准备

记录卡、幻灯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1.出示大树的照片引入新课。

从照片中,你看到了什么?

指明学生说,然后让学生记录在记录卡上。

研究内容:                       

 班级        姓名       时间          

2.讨论:回忆以前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你看到了什么?

1)讨论并记录下来。

2)师生交流反馈。

3)知道归类记录下列内容:树全貌、树本身、树上的东西、树下的东西。

3.现在再去看看,能否看到更多的内容?

1)讨论观察的内容:(有目的去看,叫做观察)

2)小组确定记录员。

3)讨论观察的方法。

a.观察是不是只用眼睛看?

b.讨论你们小组准备观察哪些内容?先观察什么,再观察什么,用什么方法观察?

c.观察前要准备哪些东西?

4.制定计划。

把讨论出来的计划简单记录下来。

观察的内容    方法   需要的工具

5.汇报交流计划。

讨论交流,完善各自小组的方案。

6.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自己的观点进行讨论、记录,知道观察的具体方法、步骤,指定简单的计划,下节课,希望同学们小组合作完成观察活动。

7.地考察前准备,回忆制定的计划。 

 组内分工:记录员、汇报员、工具箱。

8.实地考察。 

1)带领学生到事先选好的大树下。

2)让学生根据自己想好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观察大树。

3)关注学生的亲身体验,对学生的方法和独特见解给予肯定的评价。

4)要学生把看到的内容写在记录纸上。

9.学生通过讨论后知道“看”与“观察”的不同。

1)生回教室,汇报交流(分小组讨论看到的内容)。

2) 以前的看和这次的看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我们再去看会知道得更多?

10.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的时候,当我们带着这样目的“看”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11.作业。

  在你家附近选择一棵大树,自己确定观察内容进行观察。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