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小组交互式学习

2016-11-25  发布者:闫平  浏览数( -)

       小组交互式学习是交互式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它把全班学生按一定的方法平均分成若干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或“组间异质、组内同质”的小组。教学过程的大部分环节都以小组活动为核心。要求学生互助合作尝试探索知识,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以及全体的表现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
 
小组交互式学习的优点:
① 有利于差生分离,达到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
② 有利于诱发学生深层次、隐蔽性的学习兴趣,发挥主体作用和能动性。
③ 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创设的时间和空间中更自由地发挥和主动学习。
④ 符合学生开放性思维的培养。
⑤ 进一步优化了师生、生生的关系。
 
小组组建原则:
① 相对均衡原则。
② 自愿与调整相结合原则。
③ 动态原则。
 
小组形式:
① A型组(异质组)
将全班学生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组内异、组间同质的学习小组。
② B型组(同质组)
按照学生的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等的相似性,由4-5人组成的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学习小组。
③ C型组(异同混合组)
把4-6个异质组中能力弱的同学的座位相对集中,当他们与优等生的能力差距不大时,便可直接参加异质组活动,当发现他们在与别人合作出现困难时,这几个同学便组成一个临时小组,教师深入到这些同质组中,通过教师的帮助去完成学习任务。
④ C型组(自由组合组)
某一问题有兴趣的、观点一致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或兴趣爱好相同的组成合作小组;还可以好伙伴组成一组等等。
⑤ D型组(随机组合组)
随机组合。
 
小组成员定位:
       一个小组中,往往包含了以下几种角色:组长、记录员、评分员、汇报员。当然视组员数,还可灵活设岗。每人一岗,定时轮换。这样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实践,人人都有一定的合作能力。这在组织形式上保证了全体同学参与合作的可能性,提高了合作的参与度与合作效率。
 
实施方法:
国外有一个著名的针对交互式学习的教学模式:
第一步:学生配对。一个充当教练角色,另一个充当被教的球员。
第二步:教师向充当教练的学生提供问题或任务,并解释答案。
第三步:“球员”回答问题或完成任务。“教练”观察或倾听,并及时给予反馈或提示。
第四步:学生们交换角色。
这种教学模式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即学生在教别人的过程当中,能把知识掌握得更好。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