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幼儿园美术活动评价策略的有效性

2016-11-28  发布者:玛依热  浏览数( -) 【推荐】

幼儿园美术活动评价策略的有效性

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活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评价对孩子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够给予幼儿及时的点拨,从而激发幼儿的灵感及进一步创作的欲望,同时评价也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不容忽视。在美术活动中,如何才能培养和保持幼儿的绘画兴趣是关键。通过对幼儿作品作适当的评价,在评价中给予孩子充分的肯定,帮助他们逐渐消除画不好、画不像的胆怯心理,通过评价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只有在尝试中幼儿的情绪才得以释放,个性得以张扬,好奇心得以满足,逐步扩大发展的空间。因此,美术活动中的评价应从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出发、从幼儿参与活动的感受和体验出发,通过多种途径来发展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但是我们也应清楚地了解到现在美术活动中评价环节存在的诸多问题。

(一)  
评价环节形式化,缺乏目的性。

美术活动中评价环节已被老师们公认为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但是在真正组织环节的时候却太过于形式化,往往拘泥于“画的像不像”、“谁画的最好看”等方面进行提问,幼儿们也总围绕着“我画的像,你画的不像”来进行比较。缺乏了组织活动的目的性,最终导致教学活动的目标产生了偏差。

二)
评价环节片面化,缺乏整体性。

在评价环节中经常有这样一种怪现象:教师表扬的永远是那些绘画技能优秀的孩子。关注的总是那些技能较弱的幼儿或者作品。对于那些表现一般的作品教师关注的很少,忽视了整体幼儿的发展,甚至对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评价环节成人化,失去艺术性。

艺术是需要灵感和创意的,幼儿期的孩子正是创意的萌发时期。他们会把太阳画成黑的,给银杏叶涂上蓝颜色,帮小船装上大翅膀等等。出现这样的画面时,教师的评价问题就出现在对作品表面产生了疑问:你的太阳怎么是黑的?有蓝颜色的银杏叶吗?小船只会在水中划,不会飞上天的等等。这些评价语言都是与发展性评价的理念背道而驰的,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更失去了艺术活动中最为重要的特点:艺术性。

(四)评价环节结果化,忽视过程性。

新《纲要》指出:“评价应自然地伴随着整个教育过程进行。”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很少有教师对幼儿的作品多问一个“为什么”,因为教师往往依据主观猜测和经验,对幼儿的作品进行判断。导致幼儿在活动中缺乏主观能动性的体现,致使幼儿积极性不高,真正意义上的师幼互动很难发起。同时,由于缺少对幼儿美术活动过程中的评价和指导,幼儿得不到及时的点拨,导致评价在激发幼儿兴趣、灵感,开阔幼儿思维、大胆表现自我等方面很难达成,使得以评价促发展的功能也无法真正实现。

根据上述思考,解决幼儿美术活动中评价环节的实际问题,充分调动幼儿在评价活动中的主体性尤为重要。因此,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在组织美术活动时对评价策略有效性的一些看法。

一、改被动为主动的评价方式。

 幼儿的创作是极富个性的,美术作品大多反应的是他们自己平时的所见所闻所想。他们创作的作品只有自己才最了解,有的作品只有自己才看得懂,说得清。因此面对这些作品,我们教师不要先简单的下定论,而要给与充分的时间让小作者们自己来诠释,让他们讲一讲作品中的内容和故事情节。幼儿不会独享个人的成功,总想方设法与他人分享,让别人接纳,希望得到他人的赞许,所以在自己讲述的过程中将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在大班美术设计连环画《小蝌蚪找妈妈》的活动中,幼儿都设计出了自己的作品。如果简单的将幼儿作为被动的评价者,一味的把教师的观念强加于幼儿,就太扼制幼儿的创造性了。此时我们应该让幼儿大方的介绍自己的作品,在他们介绍的过程中教师多问几个“为什么”,更能帮助幼儿主动回味自己的创作过程与创作情感,加深对艺术活动的情感体验。如,我们可以引导:在你的连环画中小蝌蚪都遇到了哪些小动物?他们是什么样子的?在他们的身边你用了哪些背景来表现这些小动物的生活环境?为什么?如果请你用画画的方式来创编这个故事的话,你还会安排小蝌蚪遇到哪位妈妈?身边又会有些什么呢?

教师通过这样一些既有启发性又有探索性的问题来帮助幼儿思考,无论是在画面的丰富性还是创意新颖性方面都会对幼儿有很大的帮助。

二、从一元转多元的评价方式。

在美术活动的评价环节中大多都是教师的一言堂,这无论对幼儿艺术技能还是艺术创意都是事倍功半。因此在美术评价过程中我通常以三步骤来进行:

第一步:自我介绍与评价。

第二步:同伴学习与评价。

第三步:教师总结与评价。

我是这样诠释的:自我作品的介绍与评价是一扇大门,目的是让别人了解作品、读懂作品。同伴学习与评价是一座桥梁,正所谓的“大家之谈”,通过你一言我一语的点评产生共鸣。教师的总结与评价则是活动目标的体现与艺术的升华。对幼儿的作品有目的的讲评,并为幼儿提出持续性的建议,达到艺术升华的目的。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变无论是形式、过程还是内容都以幼儿为主体,以幼儿的发展作为根本。

三、改挑剔为鼓励的评价方式。

评价”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就是要把好与坏、对与错、成功与失败分个明白,但是用这样绝对的划分来解释孩子的作品就太过于苛刻了。因此挑剔的评价如果能用关爱的鼓励、热情的语言所替换,就必将点燃幼儿的艺术之路。如在小班美术《把大老虎关起来》的活动中,有位小朋友把直直的栏杆画成了弯弯曲曲的样子了。如果教师把冷冰冰的“笼子上的栏杆怎么是弯的呀?重新画个直的。”这样一句话语换成“铁笼子的栏杆有的弯弯的,大老虎要从那里逃出来了,我们一起把栏杆修的再直一些,把大老虎关的牢牢的。”那么无疑就是把孩子原本已经枯燥无味的练习变得更有趣、更生动,把原本机械式的动作变成了一件有趣的事情,不但能激发幼儿创作的热情,而且技能的练习也随之得到发展,对孩子的艺术创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总之,幼儿美术活动的评价体现了一种教育艺术,《纲要》中要求我们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等。”因此,恰当地运用教学评价,重视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情感、态度,关注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对美的情绪体验,帮助幼儿建立自信,才能让幼儿真正的成为评价的主体,成为艺术活动的主体。而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捕捉身边的“平常”美,去帮助幼儿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