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016-12-01  发布者:王根长  浏览数( -)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难点  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 

教学方法  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教学用具   音叉 尺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而电锯锯木的声音、砂轮打磨工件的声音使人感到刺耳难听。在漆黑的夜晚,几声呱呱的蛙声划破了村野广阔的夜空,给宁静的乡村夜色增添了一分美丽。我们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在与声打交道,声音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同学们想知道与声有关的哪些问题呢?讨论提出。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声音在空气中能传播,在固体、液体中能传播吗?

3)声音在真空中能传播吗? 

4)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快慢一样吗?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进行学习这节课!

二、进行新课 

1、声音的产生

演示实验:

1)、敲打音叉——音叉振动,发声。

2)、握住振动的音叉,声音马上停止。

3)、把一只塑料尺压在桌边,使一端伸出桌外,用手拨动尺的伸出端,尺振动发出声音。

4)、放一段声音的录像。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物体振动发声的现象真是太多了,同学们能列举出生活及自然界中一些神奇的发声现象吗?

1)、吹口琴的声音,是由于气流的冲击,琴内的弹簧片发生振动发出的。

2)、吹口哨声是口腔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3)、气球爆炸声是气球膜的振动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而产生的。

4)、声势浩大的瀑布声是水撞击石头,引起空气的振动发出声音。

2、声音的传播: 

请同学们做: 

  把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敲一张桌面的一端,而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面的一端,可以清晰地听到击桌子的声音。

说明了声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

 

问题1:有时候好像没有介质也能听到声音.比如雷声,似乎没有什么东西把它传递来呀。雷声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吗? 

演示实验:把一只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内,用抽气机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随着罩内空气的抽出,请同学们注意声音有什么变化? 

现象:随着罩内空气的抽出,铃声逐渐变小,最后直到听不到铃声。

如果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声音又有什么变化? 

现象:随着空气逐渐进入,铃声逐渐加强

启发学生思考,由上面的实验同学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真空不能传声

 

问题2:月球上没有空气,登月宇航员怎么交谈呢? 

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在月球上宇航员即使近在咫尺,也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

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声音在空气中怎样传播呢?

以击鼓为例:鼓面向左振动时压缩左侧的空气,使得这部分空气变密;鼓面向右振动时,又会使左侧的空气变稀疏.鼓面不断左右振动,空气中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这个过程和水波的传播相似.用一支铅笔不断轻点水面,水面就会形成一圈一圈的水波,不断向远处传播.因此,声音也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同学们已经知道固体和气体都可以传声.那么,声能在液体中传播吗?请同学们找出事实或实验来支持你的想法。

1)在游泳池游泳的人,潜入水底时仍能听到岸边人的谈话声。

2)钓鱼时要保持周边环境的安静。 

3)渔民们常用电子发声器发出鱼喜欢的声音,将鱼诱入鱼网。

4)把正在响铃的闹钟由塑料袋包好,把它放入水中,仍能听到铃声。 

那么说明声音在液体中也可以传播。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气体、液体和固体都可以做媒介将声音传播出去,那么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快慢一样吗?

3、声速: 不同介质中的声速是不同的。

1)、看15页的表格内容

三、达标练习: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通常声音是通过     传播到人耳的,     中声音是不能传播的。

  2.在生活中常说“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说明:

(1)    、         都能发声;

(2)         能传播声音。

  3.某人在一根装满水的钢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后,在另一瑞的人能听到         次响声,第一次是由        传来的。

  4.打雷时一人看到闪电后6秒后听到雷声,则此人到雷击处的距离为     .

四、课后活动:

动手动脑:123题。

五、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在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 

六、布置作业 

P16动手动脑学物理123写在作业本上。 

七、板书设计 

声音的产生: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声速:决定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