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音乐游戏——倒霉的狐狸

2016-12-08  发布者:苏慧  浏览数( -) 【推荐】

音乐游戏——倒霉的狐狸

设计分析 

本活动的设计思路来源于将绘本中的故事配上音乐和动作进行表现,让幼儿获得更加丰满的多种艺术相互沟通相互支持的经验。此次我们再次尝试将音乐活动与语言活动相整合,用乐曲《在山魔的宫殿里》与阅读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相结合,从绘本中的另一个角色――“狐狸”的视角出发,通过跟随音乐的合作动作表演,生动幽默地再现《母鸡萝丝去散步》的故事情节,再次拓展了幼儿使用语言、绘本、动作、音乐等艺术手段整体地进行艺术理解、感受、表达的机会。 
音乐分析 
    乐曲《在山魔的宫殿里》是由两个乐句短曲连续重复,在速度上越来越快,音量上越来越强,最后再加上一个情绪更强烈的尾声构成的作品。其结构中旋律重复所造成的幽默趣味,和《母鸡萝丝去散步》在故事情节和绘本画面的重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活动目标 
1.欣赏乐曲,体验曲调重复和速度、力度变化的趣味。 
2.跟随音乐动作表演,尝试幽默地再现《母鸡萝丝去散步》的故事情节。 
3.在合作表演的过程中学习自我克制和相互配合。 
经验准备 
1、 幼儿已经知道《母鸡萝丝去散步》,并已经熟悉故事《倒霉的狐狸》。 
2、狐狸与母鸡的头饰、《母鸡萝丝去散步》ppt、头巾
活动过程 
一、观看动画,回顾故事情节。
1、教师带领幼儿跟随音乐入场。
2、引入绘本:今天我准备和小朋友们一起继续学习《母鸡萝丝去散步》。
3、幼儿观看视频。
二、回顾绘本,根据音乐模仿母鸡萝丝和狐狸。
1.通过故事线索匹配音乐,引导幼儿创编部分动作。 
(1)教师出示故事图片,引导幼儿回忆故事的线索。
提问:
1: 在故事《倒霉的狐狸》中,狐狸都遇到哪些倒霉的事情?  狐狸掉进了池塘里。  
2:还有吗? 
3:狐狸被钉耙打到了头,掉进了池塘里,又掉进了草堆里,还被面粉埋了,当他向母鸡扑过去时又被母鸡发现了。 
(教师一边按顺序指图片一边帮助幼儿梳理故事情节。) 
提问:母鸡发现狐狸后是怎样回家的?先怎么样?接着怎么样?最后又怎么样?谁能连起来说? 
(2)教师随音乐边讲故事边合拍指图片,引导幼儿初步感受:狐狸走路时的节拍、遇到倒霉事情时的停顿。 
教师:这个故事还藏在一首好听的乐曲里,我们一起听着音乐找一找狐狸遇到的倒霉事情。(教师随乐边指ppt图讲述故事。) 
(3)教师引导幼儿根据故事线索创编部分动作。 
提问:狐狸一出门就遇到了什么倒霉事情? 
提问:谁能学一学狐狸被钉耙打到头的样子?(幼儿用手捂住了头) 
(教师从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的故事内容中精选了部分作为音乐表现的重点内容,通过逐层的提问帮助幼儿明确了狐狸在跟随母鸡的过程中遇到的倒霉的事,并借助讨论规范了狐狸的系列动作,为下一环节狐狸与母鸡的互动表演打下了基础。) 
2.集体随音乐表演狐狸的动作。 
(1)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表演狐狸的动作。 
教师:我们一起来做这只倒霉的狐狸,跟着音乐去捉鸡。 
(2)教师随音乐指图,幼儿看图片表演狐狸动作。 
教师:这次你们来做狐狸,看看你们在这些地方是不是能停住不动,不被母鸡发现。 
    (教师在对音乐作品特性准确把握和挖掘的基础上,巧妙地设计了活动的情节和动作,在表现狐狸的过程中,幼儿通过随乐模仿狐狸偷偷摸摸跟踪在母鸡后,不断用动作表现慢速、中速时的合拍走,逐渐感受了乐曲的节奏:通过越来越快的追逐、敲门等情节的表现,感受并表现音乐中渐快的速度:通过母鸡向后看的动作、狐狸保持造型不动来感受和表现每个乐段的结束。紧密地抓住音乐特性,借助狐狸与母鸡的动作呼应来感受音乐、表现音乐是该活动设计的重点。) 
3.尝试母鸡与狐狸合作表演。 
(1)教师扮演母鸡,幼儿扮演狐狸合作表演。 
教师:这次我来扮演母鸡,你们扮演――(幼儿:狐狸) 
当母鸡回头看时,狐狸们――(幼儿:不能动也不能发出声音) 
那当我第一次回头时,狐狸保持什么样的动作不动?(幼儿用被钉耙打到头的动作表示)第二次回头时呢?(幼儿用掉进池塘的动作表示)第三次呢?……当我跑回家关门时,狐狸们做什么呢?(幼儿做使劲的敲门状)关窗户呢?(幼儿做使劲敲窗户状)(直接针对“母鸡”与“狐狸”有趣情节的提问,再次使幼儿明确动作表现的关键内容,从而帮助幼儿在下面的随乐游戏中更准确地感受和表现乐曲中的乐段。同样重要的是,在幼儿两两结伴表演之前,全体幼儿有和教师配合表演的经验,更有利于降低记忆困难,保障幼儿结伴时的流畅和舒适。) 
(2)教师帮助幼儿明确狐狸保持不动的时间。 
(当幼儿遇到学习困难时,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教师的暗示,有序记忆动作。) 
(3)教师扮演母鸡,请一位幼儿扮演狐狸合作表演,其他幼儿欣赏。 
4.游戏:倒霉的狐狸。 
    教师:“我们也来玩一玩“倒霉的狐狸”游戏,好吗?”老师扮演母鸡,小朋友扮演狐狸。 (“追与捉”的游戏向来是幼儿百玩不厌的,母鸡跑、狐狸追的游戏情节不仅适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同时也非常符合音乐所表现的情绪和结构,特别是乐段结束处,母鸡回头、狐狸停顿的动作,引发了幼儿极大的兴趣。在整个游戏中,对于扮演母鸡的幼儿来说,他们的挑战是:在固定的音乐中突然回头看狐狸有没有跟在自己身后:对于扮演狐狸的幼儿来说,他们的挑战是:当母鸡回头时立即保持不同的造型不动,跟踪时躲避母鸡的视线,不被发现。这种微秒的关系是激发幼儿一遍遍感受、理解、表现音乐的原动力。) 
三、结束活动
1、教师小结:小朋友在做游戏时要注意安全,不能推挤其他小朋友,学会与小朋友互相合作。
2、教师带领幼儿模仿母鸡萝丝和狐狸散步退场。
附故事:《母鸡萝丝去散步》
有一只狐狸守在母鸡家门口,准备捉一只母鸡吃。母鸡出门后,狐狸悄悄地跟在母鸡的后面,走啊走,一不小心,狐狸被地上的钉耙打到了头。狐狸不敢动也不敢发出声音,因为他怕被母鸡发现。狐狸又继续跟着母鸡走,母鸡走过池塘,狐狸一不小心,掉进了池塘里,狐狸不敢动也不敢发出声音,继续跟着母鸡走。走啊走,母鸡走过草堆,狐狸一不小心又掉进了草堆里。狐狸不敢动也不敢发出声音,继续跟着母鸡走。母鸡走过磨坊,狐狸一不小心又被从天上掉下的面粉给埋了。狐狸还是不敢动也不敢发出声音,继续跟在母鸡后面走,母鸡钻过篱笆,狐狸再也忍不住了,猛地向母鸡扑了过去,就在这个时候,母鸡发现了狐狸。母鸡快速地钻过篱笆,狐狸也跟着钻过篱笆;母鸡游过池塘,狐狸也跟着游过池塘;母鸡赶紧跑回家,狐狸在后面使劲地追。母鸡关上家门,狐狸使劲地敲门,手都敲疼了,都没有敲开。母鸡关上窗户,狐狸使劲地敲窗户,手都敲疼了,都没有敲开。狐狸生气地继续敲,怎么都没有敲开,累得一点力气都没有了。唉!只好等下次的机会了。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