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走一步 ,再走一步》 教案

2016-12-09  发布者:李佳  浏览数( -) 【推荐】

 

     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要讲一个故事。在日本,有一位名不见经传的选手,获得了马拉松冠军。记者问起他得成功秘诀时,他却只是回答“靠智慧”。记者觉得这个回答太形式太官方了,他肯定是不肯泄露。几年后,这位选手再次获得长跑冠军,这位记者又去采访他。原来,这位选手并不是天赋超群,也不是训练有术,而是他在每次比赛前都会考察路线。在显眼的地方做上标识,这样几十公里的路程就被他分割成了很多的小目标,他就朝一个一个的小目标全力冲去。而很多选手不是体力不支,而是被前面遥远的目的地吓倒了,所以选择了放弃。同学们,现在大家来开动脑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学生踊跃发言,鼓励学生多角度去思考。总体围绕“如何面对困难”来引导学生)  对,同学们都说的很对,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们要坚持不懈,勇于克服。如果放弃了努力,也就等于放弃了成功的机会。下面,让我们一起进入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看一看文中的这位小男孩是怎么面对困难和挫折的。

    学习生字词,增强基础知识  1)让学生自由朗读,建议采取“圈读”生字词的方式练习读音。  训诫(xùn jiè)       耸立(sǒng lì)     迂回(yū huí)    凝视(níng shì)   啜泣(chuò qì)      纳罕(nà hǎn     瘦骨嶙峋(shòu gǔ lín xún   心惊肉跳(xīn jīng ròu tiào)     头晕目眩(tóu yūn mù xuàn  小心翼翼(xiǎo xīn yì yì)  2)点一学生认读,纠正读音。老师示范,带领全班齐读一遍。 3)解释生字词的意思,让学生造句,巩固记忆。   训诫(xùn jiè):告诫,教导。     耸立(sǒng lì):高高地直立。   迂回(yū huí):曲折回旋。     凝视(níng shì):聚精会神地看。      啜泣(chuî qì):抽噎,抽抽搭搭地哭。。    纳罕(nà hǎn):诧异,惊奇。。     瘦骨嶙峋(shîu gǔ lín xún):形容人削瘦。。     心惊肉跳(xīn jīng rîu tiào):形容担心祸患临头,非常害怕不安。      头晕目眩(tïu yūn mù xuàn):(眼睛)昏花。头发晕,眼睛发花。    小心翼翼(xiǎo xīn yì yì):翼翼,谨慎、严肃。原来形容严肃虔诚的样子。文中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三,复述全文,使学生把握全文内容  给学生2分钟再次默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

 1)文中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环境以及起因

2)出现名字的小男孩一共有几个?分别叫什么?

 3)“我”最后是怎样下来的? 

 提示:(1)美国费城。  七月  。我和五个男孩。   因为玩弹子游戏玩厌了,都想找些新的花样来玩。 

2)内德,杰利 

3)杰利叫来父亲 鼓励我一步一步走下来

       1)整体感知全文,把握文章结构脉络,我们将深入文章,更加了解文章的深刻哲理。首先,我们来看到课文的第(8)到(13)自然段。“我”遇到了什么困难?  (提问)

 提示:困难具体表现在这几个方面:①悬崖陡峭,在“我”眼中是一堵高不可攀的险峰;②“我”体弱多病,八年来身体一直不好;③暮色苍茫,大地越来越暗。

  2)往下看到(14)自然段,当时的我在悬崖上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我会这样感觉?  (提问)

 提示: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咚咚直跳。心惊肉跳吓得几乎晕倒。 全身颤抖,冷汗直冒。感到头晕目眩;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  虽然我很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们那样活泼勇敢,但是自我出世以后,八年来我一直有病,而且我的心里一直牢记着母亲叫我不要冒险的训诫。

 2)(14)自然段,“我听见有人吸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这句话似乎不合常理,不如改为“我忍不住吸泣起来”,这不是表达更直接、更简洁吗?  (提问)

  提示:看似不合常理的句子,恰恰表现了“我”当时己因极度的恐惧和绝望失去了判断力,六神无主,意志崩溃了。改后的句子,语言虽简洁明了,却无法表现这种恐惧到了极点以至产生幻觉的心理状态。

 3)天慢慢黑下来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几乎是出于“生死一线”,那这样的险境又是怎样化解的?

 提示:杰利叫来了我的父亲,父亲鼓励我自己走下来 

4)你对父亲找到“我”后不上山崖去接“我”是如何理解的? 

提示:父亲眼看孩子在悬崖石架上下不来,明知一不小心就会摔死。可是他并不上去救孩子。细读父亲怎样教“我”下来,很值得人深思。父亲深知,如果自己上去救,孩子自己的能力就毫无长进。他让孩子自己下来,经历一次磨练,增长勇气和经验。事实上,“我”确实从中得到了难忘的经验。父亲这样做,只给指导、鼓励,可以使一个孱弱的孩子获得信心,变得勇敢

   把握课文层次 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不难发现文章可归纳为“探险——遇险——脱险”的过程”.那么我们现在一起来分析那几段是写“探险”,那几段是写“脱险”,而那几段又是写“脱险”的、

 提示:   第一部分1——6节:文章开篇简洁、明快、清楚地交代了事情的起因。

 第二部分7——15节:写爬悬崖。以“我”和其他男孩的两组镜头生动地记叙了事情的经过。   

 第三部分16——22节:写在父亲的帮助下,“我”克服了困难,爬下崖顶。

 第四部分(第23节):作者深有感慨地总结这件事说“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验”。 这个经验具体说,一是不要畏怯却步,要冷静;二是要化整为零,循序渐进,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

  四,探究性学习  1)如果杰利没有叫来“父亲”,“我”讲怎样?

2)杰利是我的好朋友,他是个怎样的人? 

3)父亲为什么让“我”自己走下悬崖,而不是上来救“我”?你同意父亲的这种做法吗?  (学生积极讨论发言,各抒己见,能自圆其说都可以)

 五,总结课文  课文写的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告诉我们在遇到巨大的困难时,既要冷静;又要化整为零,循序渐进,把危险和困难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然后把着眼点放在构成大目标的一个个小目标上,一步步地战胜困难,其中蕴含着生活的哲理,使我们感受到了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人生经验。

 六,布置课后作业  1.背诵文中富于哲理的段落。    2.以“第一次”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