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原子的结构》教学设计

2016-12-10  发布者:张莉  浏览数( -)

 

      年级  化学  备课教案

主备人

张莉

课题

课题2原子的结构

课 时

1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2.了解元素的概念,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科学家探究原子结构的历程,学习他们在科学探究的路上勇于发现,坚持不懈的精神。通过对生活中一些物质所含元素的含量的查阅,进一步感知化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教学

重点

重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元素的概念。

教学

难点

难点:如何让学生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复习提问: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什么?

导入:从英国化学家和物理学家道尔顿创立原子学说以后,很长时间内人们都认为原子就像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玻璃实心球,里面再也没有什么花样了。从1869年起很多科学家历时二十余年。最终,汤姆生发现了电子的存在,说明原子内部还有结构。物理课上大家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那么,原子核里还有粒子吗?它们的电性如何?

学生自学:8分钟自学阅读书P53并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原子核由哪几种粒子构成?

2.原子中各种粒子带电情况如何?

3.原子核带电吗?它与质子数有什么关系?

4.原子显电性吗?为什么?

学生交流。

布置任务一:5分钟观察表3-1中不同原子中各微粒的数目,同桌组协作找找有哪些规律?

小组交流。

练习:1.填写下表中的空格。

原子种类

核电荷数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9

  19

 

   

18

 

 22

 

  

 

 

  20

     19

原子中某些粒子是带电的,以氧原子为例,说明为什么原子不显电性?

2. 英国科学家道尔顿于19世纪初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这些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请你指出道尔顿原子学说中与现代科学实验证明的事实不相符的地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生交流。

过渡:大家已经了解了原子的结构,知道了不同原子中的质子数不同,同学们再来看看这些氧原子有什么特点?


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数

氧原子A

8

8

8

氧原子B

8

9

8

氧原子C

8

10

8

师生交流,小结元素的概念。

展示图片,说明世界万物都是由已发现的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

布置任务二:8分钟时间小组讨论书P59的讨论题,并以过氧化氢分解的过程为例完成下列表格。

 

反应前

反应后

反应前后是否改变

原子的种类

 

 

 

分子的种类

 

 

 

元素的种类

 

 

 

 

练习:3.一种元素跟另一种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   

A.质子数     B.中子数     C.电子数    

4.用“元素”“原子”填空: 二氧化碳(CO2)是由碳______和氧______组 成的,科学实验证明:在1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一个碳_______和两个氧_______

5.某物质受热分解生成了二氧化碳(CO2)和水(H2O),请问该物质中含有什么元素?

学生谈收获。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课题2  原子的构成 (第一课时)

                                                          质子

                                              原子核

概念                                                      中子

     元素     原子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电子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