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鸡兔同笼

2016-12-14  发布者:库尔米提·热合木拜  浏览数( -)

我课题

鸡兔同笼

课时

第一课时

教材与

学情简析

学情简析:

1.“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著名数学趣题,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列方程解答此类问题数量关系直观易懂,要加以提倡。 

3.“假设法”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教学中要抓住其特点,讲解算理,让学生逐步掌握,根据具体问题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拓宽学生思维。

教材简析: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它在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同时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解决这类问题时,教材展示了学生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假设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列方程则有助于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因此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学生选用哪种方法均可,不强求用某一种方法。

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并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用假设法和列方程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用假设法的算理并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课前谈话

 

 

 

 

 

一、课前谈话。(课前板书:鸡兔同笼)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古典文学的四大名著是什么吗?

生:幻灯片:《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

师:这些名著你们读过吗?

师:四大名著是中国乃至全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贵文化遗产,在整个华人世界中有着深远的影响。我建议大家去读一读。

师:这是我们的古人在文学方面的伟大成就,其实我们的古人在数学方面也有很多了不起的成就,为我们留下许多有名的著作。你知道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展示:(幻灯片)《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海岛算经》《王曹算经》《孙子算经》《缉古算经》等。

师:你们见过这些书吗?在哪里见过?

生:我在数学书上见过。

生:我在网络上见到过。

师:昨天要求同学们自学的“鸡兔同笼”就在这其中的一部书里,大家一起说是哪部?

生:《孙子算经》。

师:对了,这是一部成书于1500多年前的数学著作,书中记载着很多有趣的数学名题。“鸡兔同笼”就是其中的一道。

师:通过昨天的自学,你们知道鸡兔同笼是什么意思吗?

生:鸡兔同笼就是鸡兔在一个笼子里。

生:鸡兔同笼就是把鸡和兔关在一个笼子里,告诉我们鸡兔的总头数和总脚数,求出鸡兔各几只。

师:是的,鸡兔同笼不仅仅是鸡和兔关在一个笼子里,而是一种数学问题。(板书:问题)

这一环节,教师通过师生交流,回顾了鸡兔同笼问题的出处,明确了数学对于解决此类问题的作用。

 

 

 

 

 

 

 

 

 

 

 

 

 

 

 

 

 

 

 

 

 

 

 

 

 

 

二、探究新知

二、借助导学提纲,交流自学情况。

全班汇报、展示。

1、不同方法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

师:通过自学,你们也一定找到不少“鸡兔同笼”的解决办法吧!谁先来汇报?

生汇报:

第一种:列表法。

生:我采用列表法得出的答案。先假设有1只鸡,7只兔子,脚就有30条。脚太多,然后又假设有2只鸡,6只兔子,脚还是太多了。这样试下去就得到了有3只鸡,5只兔子。

生:我也是列表法。我们是先假设鸡有4只,兔子也有4只。这样比较简便。

师:你们认为这种方法有什么优势?

生:这种方法比较简单,容易理解。

师:除了列表法,你们还有什么方法?

第二种:假设法。

1:我先用268×2=10(只),我是想假设全部是鸡的话,8只鸡就有16只脚,而26减去16还多出10只。也就是有些兔也当成鸡了,一只兔当成一只鸡就会少算2只脚,再用10÷2=3,就是兔有5只,鸡有85=3只。(配合幻灯或画图演示)

师:刚才这位同学把笼子里的动物全假设成鸡了,还有不同的假设法吗?

2:我是全部假设成兔,总共有8×426=6(只)脚,一只鸡当成一只兔就会多算2只脚,再用6÷2=3(只),就是鸡有3只,兔有83=5只。(配合幻灯或画图演示)

师:这两位同学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吗?

生:都是用的假设法。(板书:假设)

师:还有和他们的解法不一样的吗?

第三种:古人的解法。(配合幻灯演示:)

生:用26÷28=5,这是兔子的只数,再用85=3,这就是鸡的只数。

(屏幕显示:脚数÷2-头数=兔数  头数-兔数=鸡数)

师:看起来很复杂的“鸡兔同笼”问题,古人解起来就这么简单啊。

师:老祖宗的方法真是太简单了,其中的道理你们都听明白了吗?

师:这个方法看起来很简单,要理解它还真不容易呢。其实对这个问题,不但咱们中国人有研究,外国人对它也有关注,美国教授波利亚,他讲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解释了这种解法的道理。

(课件演示,教师相机解释):草地上有一群鸡兔在玩耍,突然,鸡对兔说:“我们的本领可大了,可以做金鸡独立”。说着每只鸡就抬起一只脚,只用一只脚站着。兔子们见了,也不甘示弱:“这有什么了不起,看看我们兔子作揖。”说完,每只兔就把两只前脚提起来,只留下两只后脚站着。哈哈,这下有趣了,原来的双脚鸡都变成了“独脚鸡”,原来的四脚兔都变成了“双脚兔”。看着图示,你发现什么了?

1:现在草地上鸡和兔的头数没变,站立的脚数只剩下原来的一半,也就是“脚数÷2”。

2:现在草地的脚数再和头数比,只有一只兔子多出1只脚,所以,脚数÷2-头数=兔的只数。

师:都看明白了吗?你们觉得我们老祖宗的方法怎么样?

3:方法很简单,蕴含的道理很深刻!

师:不过,大家也要小心哦,这种看起来很简单的方法也是有局限的。

2、方法优化。

师:这么多不同的解决方法,你们最喜欢哪种方法呢?

1:我喜欢方程解法,因为方程顺着题目的意思想起来比较方便。

2:我觉得要看题目来决定,先弄清题目意思,再来选择合适的方法。

师:这些解法各有各的特点,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有优长也有缺陷。希望大家能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运用。

3、体验感受,建立模型。

师:通过刚才的汇报说明大家对“鸡兔同笼”的解决办法掌握的不错,只是老师现在有一个疑问,在生活中我们很少看到有人把鸡和兔放在一个笼子里养吧,就是放在一起养,也没谁去数头数脚做这种无聊的事。我们的老祖宗干嘛煞费苦心地研究来研究去的,一千多年过去了,还作为宝物似的流传到今?“鸡兔同笼”有什么独特的魅力吗?”(显示:“鸡兔同笼”有什么独特的魅力?)日常生活中有类似鸡兔同笼的问题吗?

师:据资料显示,日本人也研究鸡兔同笼问题,只是他们不叫“鸡兔同笼”,而叫“龟鹤同游”。

(幻灯:龟鹤同游,共有40个头,112只脚,求龟、鹤各有多少只?)
   
师:日本人说的“龟、鹤”和我们说的“鸡、兔”有联系吗?
   
生:龟和兔一样的,有四只脚。鹤和鸡一样的,都是两只脚。

幻灯:龟-----    -----
   
师:老师昨天晚上还看到这样一首儿歌。
  
(幻灯:一队猎人一队狗,两列并成一队走。数头一共五十五,数脚共有一百九。)
   
师:我们研究了鸡兔同笼、龟鹤同游,也来给这首儿歌取个名字?
   
生:人狗同行。
   
师:这“人狗同行”和“鸡兔同笼”有联系吗?
   
生:我觉得它和鸡兔同笼的问题仍然是一样的。猎人相当于鸡,狗相当于兔。
   
师:他的这个理解可以吗?
   
生:可以。
   
师:虽然把猎人看作鸡有些不雅,但是从研究的角度大家确实是找到了他们数量上的联系。幻灯:猎人——鸡(两只脚)狗——兔(四只脚)
   
师:回想一下,从“鸡兔同笼”到“龟鹤同游”,再到“人狗同行”,你发现了什么呢?
  
(再次显示:“鸡兔同笼”有什么独特的魅力?)
   
1:鸡兔同笼是多方面的。
   
2:“鸡兔同笼”可以表示好多种和“鸡兔同笼”相同的情况。
   
师:是啊,鸡兔同笼不只是代表着鸡兔同笼的问题(老师在课题上加上双引号),它就好像是一个模型!(板书:模型)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很多它的影子。想想看,鸡兔同笼问题还可以变化成什么问题?
   
1:鸭猫问题。
   
2:猪鹅问题。
   
3:马鹰问题。
   
师:鸡、鸭行不行?牛马呢?
   
生:不行的,它们都是两条腿,数量没有区别。

4、质疑引思。

师:在自学过程中,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

师:都没疑问了,那就看看大家能不能运用(板书:应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鸡兔同笼”问题,请看题。

此环节教师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猜想、去验证、去获取解决问题的最佳路径,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历练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这样的教学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与理解能力,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列表尝试法虽然烦琐,但这是解决问题一种重要的策略和方法。让学生通过列表尝试的方法初步体验在总只数不变的情况下,随着鸡(或兔)只数的调整,脚的总数也发生变化,为下面学习假设法和代数法做好铺垫。

 

三、应用拓展

三、应用拓展,强化体验。

1、应用。(自由选择)

1)、六(3)班38人去划船游玩,共租了8条船,每条大船可坐6人,每条小船可坐4人。大小船各租了几条?

师:谁来汇报第一题

(生汇报,同学判断)

2)、盒子里有大、小钢珠共30个,共重266克,已知大钢珠每个11克,小钢珠每个7克。盒中大钢珠、小钢珠各有多少个?

师:谁来汇报第二题

(生汇报,同学判断)

2、拓展。

1)、小红参加数学知识竞赛,共10道题,每做对一道题得10分,做错一道题扣2分。小红每道题都做了,共得64分。她做对了几道题?

师:谁来汇报第一题

(生汇报,同学判断)

2)、地震后要用大小卡车往灾区运29吨食品,大卡车每辆每次运5吨,小卡车每辆每次运3吨,大小卡车各用几辆能一次运完?

师:谁来汇报第二题

(生汇报,同学判断)

生:大卡车需要 1 辆,小卡车需要 8

生:不对,大卡车需要 4 辆,小卡车需要 3 辆。

师:(出示表格) 这道题不是标准的鸡兔同笼问题,是鸡兔同笼的变式。因此它的答案不是惟一的。(师边讲解边填表)通过选择逐一列表法,最后得出以上两种答案都是正确的。

放手让学生运用学到的“策略”解决生活中类似的“鸡兔同笼”问题,既巩固了新知,又使学生体会到“鸡兔同笼”问题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凸显了本节课的学习价值。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总结,提炼出此类问题的结构特征和解决的一般性策略,为学生的学习奠定了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四、课堂总结

四、课堂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新的收获?

生:我学会用列表法和假设法解答鸡兔同笼的问题了。

生:假设法和列方程法它不但能解决鸡兔问题也能解决其类似的问题

2、教师总结。

师:(对着板书)从一个具体的数学问题出发,研究解法,并上升到一种模型,最后进行广泛的运用,数学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同样,如果我们在学习各种数学问题时能有“模型”的意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那么我们一定会更加轻松地走向数学学习的自由王国。

作业设计

1. 创编一道生活中的“鸡兔同笼”问题。

要求: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创编的是否正确合理,然后同桌交换解决。

板书设计

鸡兔同笼

列表法             假设法               ……

        A 、假设都是鸡              B、假设都是兔

8×216(只)             8×432(只)

261610(只)           32266(只)

兔:10÷(42)=5(只)     鸡:6÷(42)=3(只)

鸡:853(只)             兔:835(只)

 

 

课前预习单设计

预习尝试

班级            姓名          

 

(解答下面的问题,并要求写出或画出你的思考过程)

1、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1、鸡兔同笼,有20个头,54条腿,鸡、兔各有几只?

 /

/

/

/

/

 

 

 

 

 

 

 

 

 

 

 

 

 

 

 

 

 

 

 

 

 

 

 

 

 

 

 

 

 

 

 

 

 

 

 

 

 

 

 

 

 

/

/

/

/

/

 

 

 

 

 

 

 

 

 

 

 

 

 

 

 

 

 

 

 

 

 

 

 

 

 

 

 

 

 

 

 

 

 

 

 

 

 

 

 

 


 

课后反思

1 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

“鸡兔同笼”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教学中揭去了它令人生畏的奥数面纱,还其生动有趣的一面。通过学习,不仅使学生感受祖先的聪明才智,而且体会到解题策略的多样性以及其中蕴含的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用“列表法”解决问题,渗透了函数的思想和方法;用“算术法”解决问题,渗透了假设的思想和方法。

2、重视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课前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类似“鸡兔同笼”问题。课堂上交流时老师补充介绍日本的龟鹤同游以及民谣人狗同行,让学生深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学习的是有用的数学。

    3、关注每一个同学的发展。

由于学生原有认知背景的不同,他们对解答本课时的题目存在较大的差异。但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并没有提出统一的要求,允许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这样做的目的,不同的学生在同一节课中就会都有不同程度地提高。

但这节课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尤其是这堂课研究的方法多,容量大,好多地方只是蜻蜓点水,学生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刻,练习还不到位。学生对方法的掌握可能有依样画葫芦的现象。

 

 

附件

  • 鸡兔同笼--PPT课件1 (1).ppt  下载
  • 四下-鸡兔同笼教案设计.doc  下载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