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浅谈小学数学课新课导入

2016-12-14  发布者:邢欢欢  浏览数( -) 【推荐】

浅谈小学数学课新课导入

    大家知道,小学数学新课导入,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求知欲望,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导入新课?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新课的导应具有吸引力

    注意力是学习的先导,它对学习的影响是最直接的。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无意注意占很大成份,所以在上课始,有经验的教师都很注意利用导入新课这个重要环节,在极短的时间内,巧妙地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吸引过来,通过巧妙的导入方法设计,使学生思维跟着教师讲课走。

二、新课的导入要有趣味性

    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才能爱学。因此,新课导入阶段的主要作用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学习过程。

三、新课的导入应有针对性

    新课导入必须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教材、不同条件、不同环境、不同时间,选择不同的方法。不能只图表面的热闹,追求形式花样,甚至故弄玄虚,画蛇添足,更不能占用过多的时间削弱其它教学环节。

导入有具体方法

    一是开门见山。教师在新授前,直接向学生出示新的课题,这样能使学生以有意注意和有意识记来对待他们所学的功课。例如:“多位数的读法与写法”一节,一上课教师可在黑板上写一个很大的数,比如:926000、1亿(用数码表示)。然后教师指出:这种数的位数很多,读好这种数和写准这种数对今后学习与生活有很大帮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

    二是制造悬念导入。抓住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巧设悬念,以疑激学,促使学生在高昂的求知欲望中探求知识,引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师可先出示题:小明今年8岁,过了8个生日,可小华也是8岁,他只过了2个生日,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让学生略加讨论)这时学生情绪高涨,疑问产生了好奇,好奇又转化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随即教师指出:等你们学了今天的课后就知道了(出示课题),这样从学习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主体地位上。

    三是以旧引新。以旧知识作为桥梁,使学生知识不断递进,增加知识坡度,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例如教学“百分数应用题”之前,先复习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及分数应用题,如“一桶汽油倒出,刚好18升,这桶汽油共有多少升?”然后将题中改为60%,让学生计算,巧妙地把百分数应用题与分数应用题联系起来,这样导入新课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四是创设情境导入。小学生思维活跃,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指出:585这个数能被3整除吗?学生一时不能说出。教师接着说,我们能直接判断任意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请同学们报数我来判断,这时学生纷纷报数,教师对答如流,学生被眼前情景所吸引,然后教师说,今天我就来教你们这个本领(出示课题),这样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轻松地接受了新知。

    五是类比迁移。利用知识间的迁移规律,对同类知识进行类比,获得新知。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可根据分数同除法的关系,从“商不变性质”推出“分数的基本性质”。这样不仅使学生获得了新知,而且也强调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六是实物演示。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感性经验。因此,新课的导入可利用实物演示,变抽象概念为具体的实物。例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教师可拿出模型,让学生观察六个面面积的计算,使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有一个感性认识,为下面的教学扫除了障碍。

当然,导入新课的方法,不只以上六种,常见的还有演算发现导入和动手操作导入等等新课的教学导入对整节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好的新课导入不一定产生一节完美的授课,但是没有好的新课导入不可能产生一节完美的授课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