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第一节传染病及预防

2016-12-16  发布者:姜春平  浏览数( -)

         年级     生物    教研组集体备课

主备人

姜春平

课题

第一节    传染病及预防

课时

1课时

教学

目标

1.知道传染病的概念,区分常见的传染病与非传染病。了解病原体的概念、病原体的类型。

2.列举常见的传染病,知道其病原体、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分别是什么。掌握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3.树立正确的传染病的预防观点,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教学

重点

1.清楚病原体的概念。

2.  知道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教学

难点

1.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2.预防的措施.

课前

准备

教师

准备

1.课前组织学生完成疾病调查表。

2.教师搜集常见传染病的资料及与图片。

学生

准备

学生完成调查表。

引入

引入新课

结合教材的想一想,议一议导入。

 

 

任务一

(1 2 4 )

根据课本73的资料分析1,完成设计的问题

 

(两人合作)

知识点对照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任务二

(1 2 4 )

结合视频思考设计问题

 

 

(独立完成)

知识点对照

总结知识点,情感教育

学生可能生成问题

得了传染病我们应该怎么办?

评价

发散

评价重点   学生对问题的回答能力。

发散问题

 

 

 

 

 

 

 

 

 

 

 

 

 

 

 

 

 

 

 

 

 

 

 

 

 

 

 

 

 

 

 

 

 

 

 

 

 

 

引入新课

汇报课前同学们的填表情况。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到底什么是传染病呢?又该怎样预防,一起学习第一节传染病及预防。

讲授新课:

一:传染病

表格中近视眼和结膜炎都是眼睛的疾病,那么两者的治病原因是什么呢?

比较近视眼和结膜炎发病的原因:

近视眼——患者自身眼部结构发生变化引起的,不可以传染。

结膜炎——由外来的致病病毒引起的,具传染性。

从而引出传染病的概念: 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观察教材中的图片,判断分别是什么病原体?能够引起什么疾病,传播途径分别是什么?

二、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

任务一(两人合作)(设计意图:挖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学习的争论分析中,既解决了问题,又学到了知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课本73的资料分析1,讨论下列问题:

1.流行性感冒的病原体是什么?

2.病原体首先发现于什么人身上?

3.流行性感冒通过什么途径传播到健康人身上的?

4.什么人最容易得流行性感冒?

5.为什么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捂住口鼻。

引导学生总结出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阅读资料2,分析资料中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分别是什么。

三、预防

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思考应该怎样积极预防传染病的流行?

引导学生得出:

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结合教材中的图片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分别属于哪种预防措施,说出是怎样理解的。

任务二(独立完成)(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观看视频——埃博拉,思考下列问题: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认为美国能避免此次埃博拉病毒的威胁吗?

2、中国政府继第一时间向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等国各提供价值100万元人民币的防控救治物资后,近日更是向疫情国家派出公共卫生专家组,对此你有何看法?

引导学生回答并进行情感教育。

四、谈谈本节课有哪些收获?

练习题

1.进行预防接种,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

  A.控制传染源    B.控制传播媒介   C.切断传播途径 D.保护易感者

2.下列疾病属于传染病的是:(

  A.近视         B.心脏病      C.沙眼               D.龋齿

3.下列不属于传染病特点的是:(

  A.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B.在人与动物之间传播 C.由病原体引起 D.由营养不良引起

4.隔离传染病病人的主要目的是:(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者    D.积极治疗患者

 

 

 

 

第一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

 

           特点:流行性、传染性

 

          原因:由病原体(病毒、细菌、寄生虫)引起

传染病

 

         流行环节: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预防措施:控制         切断          保护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较多,包括病原体的概念、传染病的概念、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等,其中病原体和传染源两个概念比较容易混淆,所以在授课的时候,让学生试着将“病原体”和“传染源”三个字扩充成一句话来理解,病原体:使得病的原来是这些生物体(细菌、病毒、寄生虫等),传染源:传染的源头(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这样加以解释,加强学生的理解记忆。

本节课的导入结合课本中的想一想,议一议,注重了课前调查,使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积极性较高。课中引用了大量生活中传染病的实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由任务一的讨论,让学生总结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的基本环节,然后紧接着利用书中的资料2,分析资料中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巩固加深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接着分析怎样预防传染病,作为高等动物的人类,不可能看着传染病而不作为,引导学生结合每个环节进行预防,并通过书中的插图,让学生分析每幅图片重点采取的是哪项措施,说明依据,反复练习,学生的体会比较深刻。

最后,播放今年盛行的“埃博拉疫情”的视频,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并进行情感教育,宣传中国的国际援助,大爱无疆。

由于时间处理的不太合理,最后一个环节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所以,考虑在教师语言方面应该更加简练,尽量减少重复性语言。

 

 

备课组长签字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