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中小学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

2016-12-16  发布者:罗柳玉  浏览数( -)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它促进学校逐步走向网络化、国际化和个性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创建新型教学模式,实现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是当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流。从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来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培养公民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探讨和研究的课题。笔者根据多年从事电教教研的经验,就这个问题与同行们商榷。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内涵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以信息技术为先导,根据学科教学规律而进行的学科教学改革。具体来说,是指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完成相应教学任务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通过在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转变,为学生创造生动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效果,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要素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以整体的、发展的观点去分析、研究、解决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实现教学目标的综合化、教学过程的民主化、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教学技术的信息化,从而使学科教学得到突破性进展。它包括的基本要素有:

(一)教学观念的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不是信息技术的简单应用,而是从学科教学的本位出发,从学生认知、情感、能力的领域出发,有选择的利用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恰当合理的融合、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运用不是停留在教师“教”的层面上,而更多的是体现在学生“学”的层面上,让学生自己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学习,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价值体验。

(二)教学目标的整合。学科教学目标中不仅包括知识目标,同时还包括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而学生搜集、整理、分析、运用信息的能力就是学生获得知识、能力和情感的一条重要途径。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是相互依托,相互渗透,相互弥补的关系。因此,教师在构建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整合。传统的教学内容呈现方式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教学语言和黑板上的文字与图形,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内容整合后,教师可以将多种媒体方便快速地集成,并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一方面,教师把静态的文字转化成动态的多媒体,转化的过程也是重组和创新教学内容的过程;另一方面,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对学科资源进行二次开发,比如,引入的网络资源或其他媒体,解决某个问题时信息技术的支持等。具体表现在:

1、信息技术可提供多种媒体刺激,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课件可以呈现教材以外的很多内容,这些课件由教师依据学科特点自主制作或借鉴他人优秀资源等方式完成,存储在电脑中或上传至学校校本资源库中,方便教师随时使用,实现资源共享。

2、信息技术可提供网络传递方式,实现教学内容的实时开放。比如,利用国家、省、市级教育资源网的教研备课平台或学校网站上建立的校本资源库等,随时更新补充教学资源(包括教案、课件、论文、研究课题、课堂实录、教学反思、成长档案等),供教师和学生浏览。

    (四)教学方式的整合。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师的角色应从知识的传授者、权威者转换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支持者,信息技术则成为教师辅助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具体表现在:

1、教师查找资料备课、制作课件等教学环节都可以应用信息技术,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2、信息技术有助于教师创设更生动逼真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状态。

3、作为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工具。教师利用博客、研修茶座等形式记录、管理自己的教学日志,并随时发表教学心得、教学感悟、教学反思等,与其他教师进行网上交流互动,提高教师的写作水平和教学能力。

    (五)师生互动方式的整合。信息技术使师生由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变为平等和谐的关系,师生之间能够更广泛、民主、有针对性地进行交流。主要表现在:

1、信息技术可以实现一名教师与多个学生的互动,学生可以随时向教师提问,教师可以实现针对每个学生特点进行个别性辅导。还可以实现远距离师生互动,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跨时空交流与合作,利用班级博客或班级QQ群等形式联络师生之间的感情。

2、信息技术强大的管理功能可以提高师生之间评价与反馈的质量与效率。

   (六)教学活动的整合。由于信息技术的介入,课堂教学成为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信息技术四者相互作用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信息技术不仅是每一个学生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更是一种全新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教学活动的开展必然要考虑信息技术的运作方式,利用信息技术达到教与学的相互促进和统一。

   (七)学生学习方式的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习方式的整合,主要是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重要工具,对学生学习方式变革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

1、信息技术可以有助于实现个性化学习,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学习内容的空间。从提高基本的学习效率(读、写、算)到完成较复杂的研究任务都可以使用信息技术,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例如,学生利用网络技术从不同资源中查找、收集、评价信息;利用数据处理技术分析实验数据、绘制图表以及汇报研究成果等。

2、信息技术网络特性更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协作式学习。例如,学生通过网络与同伴、老师、专家及其他读者合作,发布作品并进行交流;学生也可以建立个人主页或班级主页,为自己或班级创设个性化学习平台。

    三、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整合的方式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方式就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开发和管理各种教学资源,创建信息化教学情境和学习环境;积极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指导性教学和体验式、探究式学习。围绕整合方式,我也做了许多尝试性的探索,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努力寻找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点。

(一)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优质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教学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资源可以说是浩如烟海,多数资源能为教育所用,如:教育网站、教育论坛、电子书籍和期刊、网络数据库、各类音视频资源等。这就要求教师会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教育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扩充教学容量,培养学生获取、提炼、分析信息的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实现对知识的多层面了解,实现教材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无缝对接,实现新课改倡导的课堂教学的动态和生成。比如,我在学校听课时,发现有位教师在讲《黄山奇松》时,通过多媒体让学生从抽象化的文字阅读扩展为图片、声音、动画等媒体共同展现的阅读,也即信息时代的“超媒体”阅读。在课件中教师将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温泉”、“日出”、“雪景”等景象,配以生动的画面和优美的音乐,把学生带进黄山的真实场景中,然后再让学生阅读感知课文、研读理解课文。同时,结合学生们搜集到关于黄山的“赞美诗篇、历史典故、风土人情”等资料,开阔学生们的视野,加深学生对黄山的印象。整节课讲完后,即使没有去过黄山的学生,也会因此对黄山有了一种美好的憧憬和向往。这种“超媒体”的阅读方式,使阅读与感受、研讨与体验有机结合在一起,将阅读的触角伸向更广袤的空间,便于学生去探索解决问题。

(二)利用信息技术作为信息加工工具进行整合教学

这种整合教学主要培养学生信息能力中加工应用信息的能力,强调学生对信息进行重整、加工和再应用,实现对海量知识的内化。该教学可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策略,如:让学生制定暑假旅游计划,学生可以在网上自由搜索,选择任何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旅游胜地,收集各种相关的资源,包括文字、图片、动画等,根据任务需要进行重新加工,最后用演示文稿展示一个合理的、可行的、有创意的暑假旅游计划,完成学习任务。常用的计算机应用软件可以为该形式的整合教学提供很好的支持,如:Word文档可以整理资料进行写作;Excel可以进行数据分析、制作图表;PowerPoint可以制作演示文稿;FrontPage可以制作个人网站;Photoshop可以处理与学习相关的图片资料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则要密切注意学生对信息加工处理的过程并给予及时的辅导和帮助。

(三)利用信息技术作为协作工具进行整合教学

利用信息技术作为协作工具进行整合教学,就是通过网络所提供的交互渠道,利有网络中的工具库、资源库和知识库,通过参与学习的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共同活动,实现群体之间的共同学习和互动交流,共享合作成果。网络技术为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整合,实现协作式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和环境支撑。协作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相比更有助于学生协作意识、技巧、能力、责任心等方面素质的培养,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关注,也是备受国际教育界推崇的学习模式。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们可以利用博客、论坛、聊天室、留言板等网络环境,突破时空限制,进行同伴互教、小组讨论等协作性学习活动。这种整合教学,可以实现学生个体与群体的融合,达到促进教学、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信息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实现交流和互动,这是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势。协作式学习方式,既可以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情感与信息的交流,又可以实现跨时空、跨地域的多向交流。比如,空中课堂、视频聊天、电子信箱、论坛研讨、博客互动等都是利用网络技术开展学习活动的方式,是学习方式一次全新的变革,体现了人与机、课上与课下、校内与校外的结合,是一种尝试,也是一种超越和突破。

在以上这些形式的整合教学中,信息技术与整个教学过程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很难把它从教学过程中分离出来,因为它是直接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能够得到较好体现。同样,教师通过整合任务,积极发挥主导作用,以多种手段促进、指导、帮助学生学习,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应处理的关系

(一)教学手段现代化与教学现代化的关系。教学现代化包括教学手段现代化,但还包括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的现代化,其内涵和外延远远大于教学手段现代化。要实现教学现代化,一是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把“向学生传授知识”转变为“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主体性和个性,让学生主动去发现知识”;二是要转变传统的教师观,从“传统的讲解员、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三是要转变传统的学生观,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学生主动参与,成为知识的探究者”。

(二)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信息技术可以便捷地获取信息、交互信息、共享信息。在学科教学中,适当运用多媒体,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但也应该看到多媒体不是万能的,传统教学手段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现实作用。在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时,要正确把握多媒体的使用时机,正确处理好多媒体和粉笔、黑板、普通教具、语言表达等传统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特别是要考虑时间因素,正确处理好多媒体教学时间与适时的课堂讲解、板书、交互、反思的关系,切忌喧宾夺主,“照网宣科”,一展到底。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之间的关系。对于学科教学来说,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教学内容才是教学的核心。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来决定要不要使用、怎样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或者是多媒体用在什么地方,想达到什么样的教学效果等。设计多媒体课件时,一要考虑教学内容;二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只有这样,多媒体辅助教学才能有的放矢,做到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保持一致。如果为多媒体而多媒体,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形式的翻新上,结果必然是“课堂上热热闹闹,课后一问什么都不知道”。而课堂热闹的前提是要研究学生,悉心地洞察学生的知识基础,细心地感受学生的思维层次,真诚地回应学生的思维方向,巧妙地加强学生的思维深度,帮助学生不断克服由于自身认识局限性所导致的主观性偏差,引导学生的思维聚合到教学内容的真正主题上来,这才是真正的课堂。

(四)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在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主动建构过程。因此,多媒体课堂不能让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和电脑提供的信息和指令,教学及课件应遵循和坚持“辅助”性原则,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时,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既不能用电脑的播放代替教师的讲解、启发,也不能用电脑的“人机交互”代替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人际对话”,更不能只强调课堂容量,忽视学生认知、迁移等思维规律。只有摆正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总之,当今的教育教学正在向信息化迈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任重而道远。一方面,整合需要有良好的信息化环境支持,另一方面整合需要有一支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过硬的教师队伍,二者缺一不可。我市的教育信息化工程为教育教学提供了先进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和网络环境,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把握好机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学科资源,拓宽学习渠道,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促进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