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心语 > 正文

如何维持上课纪律

2016-12-23  发布者:李克钊  浏览数( -)

学生上课爱说爱动,调皮捣蛋,这是常事。但在同一个班,却会出现有的老师上课纪律好,有的老师上课纪律差的现象。班主任上课,自不必说了,一般纪律是非常好的,哪个学生敢和班主任作对呢?然而作为任课老师,我们如何维持好上课纪律呢?

      1、多接触学生、认识学生。
      多和学生接触,能增进师生感情,便于维持课堂纪律。课下,经常找那些上课好出状况的孩子交谈,拉家常,从生活、学习各方面表示关心,有了感情基础,学生也相对来讲好管理一些。
      2、第一印象最重要。
      在此特别要指出的是老师刚接一个班时,学生不知道老师的底细,往往表现比较乖,这时,老师可千万不要上当,以为这个班的学生真的老实听话,事实上可不是这样。师生初相识,不仅仅是教师要去熟悉学生,同样,学生也在审视老师,不要小看这些小孩子,他们观察老师可以说是细致入微的,他们可从老师的一言一行中,了解你对大家的要求高还是低,对犯错误的同学所采取的态度是严厉批评,能否抓住学生的要害,批评得有道理有力度,还是无计可施,放任自流。老师的言行无一不在他们的头脑中形成评价,而且他们课后会互相交流,最终认定这个老师属于严格要求型的,还是好欺负型的。因此,在刚刚接班时,老师一定要严格要求,特别是对我们班这一群小野马来说,起初的严,是非常重要的。不要怕一开始学生对老师的严格要求有情绪,有怨言,当然,老师在严格要求的同时要给学生讲道理,说明严要求的目的,及时排解学生心中的不满,等他们养成认真听课的习惯了,书写进步了,成绩提高了,老师对学生点点滴滴的进步真诚的赞扬,会让这些孩子理解老师的用心。若一开始放松要求,时间一长,熟了,他们发现这个老师好“欺负”时,再想管,也晚了。上课说话打闹这种毛病就会传染漫延,班上有好多人说话时,就不知道管谁好了,老师就只有着急的份。
      3、课堂规范要求最好来自学生。
      老师在刚接一个班时,第一节课不要忙于进入新课的学习,而是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参与讨论,形成课堂规范要求,如:通过讨论形成统一认识——上课要遵守纪律;要尊重他人,倾听他人的发言;发言要找准适当的机会;不能在课堂上做与本节课学习无关的事,如:做小动作、交头接耳的说话等。规范来自于学生,那么,在课堂上面对个别违纪行为,老师可让同学说说他这样做遵守大家制定的规范吗?违反了什么规范?犯了什么错?(影响他人学习、规范是同学们共同制定的,他不遵守,不是信守诺言的人等),以集体的力量纠正个别学生的不良行为,效果会比老师喋喋不休的批评要好,同时进一步强化了课堂常规,也给其他学生以警示。
      4、教师的语言要做到严慈相济。
      课堂进程中,教师一味的严辞训斥是不足取的,这样很容易使学生形成对立情绪,可采取“宽容、转换、停顿、幽默、诱导、暗示,冷却”等等的策略来面对课堂上的偶发事件。语言要充分具有激励和导向功能,如:如讨论问题时有些学生就爱趁此机会胡打乱闹,就找讨论较好的一组,采用榜样评价法——“这一组的同学讨论得很热烈,合作得真好,相信其他组同学也能像他们那样。” 
      再若平时听讲表现一般的同学发言出色,就采用赞美评价法——“这节课某某同学听讲多认真啊,积极动脑,想法与众不同,请大家给予他最热烈的掌声。”等,使学生在老师的赞赏中领略到成功的自豪感,那么学生有了这种积极的情绪,自然也会更专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教师维持纪律也不会成为难题。
      老师的严格要求是对学生的爱,学生现在还体会不到,因此无论课堂上批评了个人,还是一部分学生,课后一定要找个合适的机会和颜悦色地和当事人谈心,把他叫来,听听他的感受。让他明白老师是喜欢他的,但他的行为影响了他人的学习,这是很不礼貌的行为。找他谈心,要给学生充分说话的机会,让他说说为什么这样做,是不是老师讲得不好,不爱听;还是因为别的什么原因?让学生把心里的话说出来。我深深地感受到只要老师付出真情,绝大多数的学生还是能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是尊重的、是喜欢的,他们就会理解老师的严要求,理解老师的批评,久而久之,老师在学生心目中,既是一位严师又是一位学生愿意亲近的朋友、长者。

研修心语

最新研修心语

热评研修心语

热门研修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