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心语 > 正文

关注心灵成长

2016-12-23  发布者:李中华  浏览数( -)

21世纪是人的生命凸现的时代,伴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我们对教育有了更多赋予生命温度的思考,我们开始思考:人不是产品,不可能按照机器的生产方式标准化、成批量地进行;我们开始思考:在要求孩子接受同样文化知识的同时,不能漠视其作为独立个体而产生的多样性、独特性;我们开始思考:学生生命需要的健康满足,在他自我教育中的积极主动作用。

课改下的“学生发展”应是一种和谐发展,今天的德育教育应在强调学生规范养成的同时,去关注学生自主发展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即在强调共性发展的基础上允许学生有差异的发展,从而去关注每位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内涵发展、持续发展。

我也一直想赋予“激扬生命”新的内涵和新生长点。朱小蔓教授在文中提到:“需要是个体生命多种可能之生成的动力所在,关注学生个体生命的现实的当下需要,实质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每一天健康成长”。我想,朱教授朴实的话语却道出了德育教育最本质的内容:孩子每天都能健康快乐,就是德育最需要去做的事情。于是,重新去审视我校正在开展的德育课程,应该说取得了些许成绩,但其课程项目的推出,课程内容的设计却更多关注的是对学生理想性的需要,这是教师、家长对孩子期待标准下的产物,却忽视了学生现实的当下的需要,应该说,理想性需要的教育是必要也是重要的,这是教育的大前提,但在面对每个不同个体时,我们的德育课程更需要将目光聚焦在学生自身的需求上,帮助他们认识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并尽力去促进这种需要的满足。更需要关注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尴尬、压力与恐慌等,帮助他们适切地解决,从而培养提高应对的能力,我想,这是接下来四年中我更需思索与行动的。

朱小蔓教授说,要学做一名有情感的教师,学做一名有人格智慧的教师。是的,我们每天面对的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我们的学生需要老师的爱和关注,需要老师的宽容和理解,曾记在我工作之初,面对调皮经常犯错的孩子,我总是批评多余宽容,呵斥多余微笑,这些孩子看到我也总是很怕,表面上,他们在我面前,乖了许多,但实际彼此间心灵的距离却很遥远。在我做了母亲后,看着自己的孩子渐渐长大,我开始明白,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是多变的,是多元的,是一个不断调整不断完善的过程,不会犯错那就不是孩子,做为母亲,我可以宽容我的孩子每一次的错误,我可以欣赏我的孩子每一次的成功,那作为教师,我更需要用一位母亲的情怀,用一位教师的责任去重视学生、欣赏学生、理解学生,我想,这将是我不断努力的目标。

 

研修心语

最新研修心语

热评研修心语

热门研修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