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心语 > 正文

生物教学的根本方法

2016-12-28  发布者:李光辉  浏览数( -)

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我们每一位生物老师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科学求实的态度、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和强烈的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牢牢把握“求实、求活、求新”的教学三原则,不断取得新的教学成果。 

生物学科作为一门自然学科,是一门实验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生物教学已成为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渠道。由于这门学科所涉及的一些知识大部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各种各样的动植物、微生物以及人体的结构特点等等。基于生物学科的这些特点,对于刚步入初中的学生来说,生物学科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然而,从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学习情况来看,呈现出一些问题,值得教师思考。初中阶段是从少年期向青春期过渡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兴趣广泛,思路活跃敏感,与成人相比少有保守性,喜欢进行丰富的奇特的幻想,在许多方面表现出了强烈的创造欲望,可塑性很大。这一时期既是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最佳时期,又是为今后发展创造条件的重要时期。由于学习量的增加和学习内容的加深,他们往往因为一些困难而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同时由于这个时期的学生尚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认识自己的智力潜能。鉴于这些因素,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进行有目的的教学,如果单凭学生一时的好奇去学这门课,久而久之,就会对学习失去信心。

  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起到指挥棒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在课前多下工夫,精心备课。备课不仅要备教学内容,还要让自己传授的知识使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课前必须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了解教材的重点与难点。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如何恰当地选择教学手段,如何巧妙地重组教学资源,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最轻松最愉快地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都是上好每节课需要做到的前期准备工作。同时还要提前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接受知识能力的状况,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学生学习知识最重要的场所是课堂,一节课的成功与否,极大程度决定了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而学生在学习中的兴趣又是探求新知识的内在动力,只有使孩子感到学习的乐趣,才能保持孩子旺盛的求知欲。由于生物学教学的内容丰富多采,教学对象千差万别,因而在教学中,应从客观实际出发,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丰富多采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兴趣、获取知识。例如对于某个生物学知识的学习,可以自行讲解,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师生共同总结;教师可以只靠语言叙述,也可以画图形,观察模型或看标本;可以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一堂课内,可以进行富有启发性的提问,也可以组织活泼热烈的讨论;既可以指导学生动手操作,还可以进行直观的演示等等。同样的内容,可以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科学实践证明,教学方法的单调重复,千篇一律,会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不断调整、发掘教学方法,力求寻找最优化的教学方法,尽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普遍存在主客体错位的现象,只注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而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实际上,学生有许多潜能是教师想象不到的,教师要本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并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让学生在展示自我的空间里获得成就感。当学生的精神状态达到高峰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点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学生在愉快的教学过程中,接受新知识,巩固旧知识。

  总之,只有给予学生空间,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才会充分发挥出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性。当然,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如果教师不拘泥于旧的模式中,善于用心教育,那么学生的天空也将一片灿烂!

研修心语

最新研修心语

热评研修心语

热门研修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