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心语 > 正文

幸福教育

2016-12-29  发布者:魏雅卿  浏览数( -)

幸福是人生的主题,幸福教育是指为促进人的精神发展、提升人的精神生活质量的教育。幸福教育是当代社会发展提出的合乎人性的要求,也是解决现代人精神困惑的必然选择。因此,我认为幸福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 追求儿童幸福是教育的神圣使命

德育不仅仅是儿童适应未来生活的需要,也是创造儿童现实生活的需要。儿童作为一种道德主体,也在创造现实生活、拥有现实世界。关注儿童精神生命的质量,尊重儿童天性,还儿童以快乐、幸福的童年是现代道德教育的主题,幸福教育是实现幸福人生的重要手段。

2.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幸福观

幸福是人生的主题,个体对幸福的感受、理解、追寻反映了人的德性之本源,幸福可以通过教育来获得。所谓幸福教育是培养个体对幸福的感受、体验和创造能力,使个体成为幸福人生的创造者。幸福教育是个体获得精神自由的条件,也是赢得幸福人生的基础,因此,德育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健康的幸福观。

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一种精神愉悦,是一种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状态。因而,要关注人的情感,关注人的精神生活。对于每一个人来说,精神生活的根本是什么?是对幸福的体验与创造。对幸福的感受与创造是一种需要培养的主体能力。不同的人对幸福有不同的理解,幸福的内涵异常丰富,人对幸福的理解直接关系到对幸福的感受,教育无疑是增进对幸福理解的手段。

3. 让学生体验幸福

幸福教育的实施与劳动密切相关。正如达芬奇所说,一日的辛劳与汗水换得一日的幸福与安宁。让学生从小体验劳动的快乐,劳动是获得幸福的手段,是幸福教育的中介。如让学生在各种劳动、制作中表现自己,在自己喜爱的活动中达到完美的程度,通过同伴,从而建立自尊、自信心。通过付出努力去体会创造的幸福。要让孩子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为别人、为周围事物做些事,并让他在为别人创造欢乐与幸福的过程中体验幸福与自豪。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人只有在真正懂得并且从心底里意识到什么能得到幸福,只有在了解并体验到自己幸福的源泉的时候,他才能成为一个幸福的人”。凡是在童年能以自己道德尝试感受过幸福的人,那么,即使他独自一个人的时候,也会是个正直的人。让学生通过亲手劳动、克服困难去感悟、体验幸福。幸福就是分享,幸福就是做让别人快乐的事。

研修心语

最新研修心语

热评研修心语

热门研修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