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讨交流

怎样才能正确适当的让孩子的承担压力变成分段的动力呢?

发布者:刘学明     发布时间:2016-12-13 浏览数( 0)

人们常说:压力可以变成动力。乍一听来似乎充满哲理,略一琢磨却也未必全然,这个话题我们暂且不去细说。至少请大家不要因此而推导出压力愈大则动力愈足的“理论”。力学常识告诉我们:力的大小、作用点、方向的差异决定了力所产生的结果将截然不同。更何况受力对象的品性又千差万别,岂能一概而论。这样看来,如果只考虑力的大小而忽视其他要素,结果势必事与愿违。

现如今,随着家长的知识化,打骂孩子的现象确乎已不常见,但不厌其烦式的“谆谆教诲”却时有耳闻。这样的变化似乎给孩子施加的压力变小了,其实未必!精神的压力更能摧残人!尤其可怕的,有些家长总喜欢将自己孩子的缺点与其他孩子的优点相比,以期学有榜样。殊不知这样比起来,自家的孩子哪里还有扬眉吐气的时候!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自信源于成功的体验!毫不夸张,长此以往,孩子的自信心就在这循环往复的比较中丧失殆尽,自卑心理就在这絮絮叨叨的压力下滋生蔓延。如此语“重”心长的“教诲”势将毁灭孩子的一切!这绝非危言耸听。就像司机超载驾驶一旦习以为常,其后果是可以预见的一样!

当然,之所以给孩子施加这样的压力,我不怀疑大部分家长是望子成龙心切,但我不能不说有些家长或许掺杂了自己面子的成分。其实,谁又不想有面子呢,替孩子的想想吧!一个在父母、伙伴面前永远都抬不起头的孩子,你岂能奢望他将来在自己的世界里昂首挺胸。如果这些家长能摆正自己的心态,调整一下思路,不把力的作用点放在孩子的头顶而选在孩子的体后、身侧。变压下去为扶一把、送一程,把压力变成推动力或引导力。结果定然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人们都希望利好的指数直线上升,而对于波浪式前进总感觉美中不足。这似乎是人之常情,理由很简单: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是直线。而物理学常识却提醒我们,在有限的时空内,无条件的直线运动是难以企及的。教育是个系统工程,请别妄求立竿见影,况且“见影”也不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嫦娥一号”奔月的轨迹不就是一条回环的曲线吗?百年树人!近视教育的结果往往与家长的愿望南辕北辙。身为家长应适时把握时间、速度与距离之间的辨正关系。欲速则不达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你看,螺丝钉的前进是缓慢的却显然扎实有力。说到底,关键的是孩子发展的总体趋势是否向好而不是其轨迹是不是直线。

“横看成岭侧成峰”这缘于山峰的绵延起伏,“碧水东流至此回”是缘于河道的曲折回环。跌宕起伏更彰显生命的活力,山川之美正在这蜿蜒之间!人的一生又何尝不是一条波澜起伏、变幻莫测的曲线。落第与高中,失业与就业,赔本与赚钱,降职与升迁……无时无刻不伴随着人生。或许脚下的谷底便是下一个波峰的起点,只要生活仍在继续,精彩当然无限!

 

研讨交流

最新研讨交流

置顶研讨交流

精华研讨交流

热门研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