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讨交流

读王崧舟老师的书有感

发布者:耿玉梅     发布时间:2016-12-14 浏览数( 0)

王崧舟老师的书有感

——塔城市一小   耿玉梅

王崧舟老师的书,如在月色下品茶,烛照中饮酒,意境朦胧却心思雪亮。
   王老师说,读书就是与作者对话,与自己的心灵对话。翻开《语文的文化品格》字里行间都衬着亲切的笑容,仿似回到他的课堂,和五湖四海的老师聆听教诲。在字字珠玑中采撷击中我心的短句,深读深行——一节课最好的风格就是“本色”。
     王尚文先生说:“因为语感不是东西,也不是知识、观念、教条,因而不能给予,不能灌输,不能强加,不能移植,也不能粘贴。”语感只能从自己的心灵深处慢慢地滋生起来。
     语法是一种外在规范,就像法律,而语感更像内在习惯,就像品性。依语法而行也是可以的,但是有一种受约束的感觉,写起文章往往陷于字斟句酌;而语感缺失随性而发,自然天成,写起文章一泻千里。我读书,最终是为了求得生命的解脱和圆满,这就是我的志。这个志有指引力、有吸引力、有牵引力尼采说:“甲之经验,乙之砒霜。”没有一盏灯能够彻底照亮你,只有你自己才能做自己的明灯。阅读是一种修行,是一种境界提升和心灵升华的过程。它不应是心力交瘁的一场苦旅,而是生命个体不断探索未知、走向未来的幸福之旅。
    有人说,读诗如饮酒,读散文如品茶,读小说如享佳肴,读历史如聆听沧桑老人漫话如烟往事,读哲学如对视一双深邃的眼睛,目光如炬,烛照灵魂。文化必须“化”,“化”是一种感染、一种影响、一种触动、一种改变。
    作文就是将易逝的生命兑换成耐久的文字。作文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生存状态,更是一种生命成长。写作不应是机械地文字实录,而是对生活和生命的再发现、再提炼,是一种充满灵性的精神加工和创作。凯尔纳说过,真正的诗歌只出于深切苦恼所炽热着的人心。有文化的语文课堂,培养的是学生的中国文化精神,更是中国思维、中国智慧、中国情怀、中国美感、中国气派、中国意识,那便是中国人之为中国人的灵魂。
    诗意语文就是让语文更美,更重视言语感受和言语想象,更加彰显语文的情感熏陶、人文情怀。育本身最终就是指向未来,指向生命本质。生命的本质就是自由的宣泄。离开了自由精神的感悟,语文就不可能为学生生命成长提供养料 ;离开了自由精神的弘扬,语文就不可能为学生的生命提升注入活力。
    语文,不仅仅只是一种学习,一种训练,更是一种欣赏、一种享受。真正的讲座,是“讲做”,不但讲到了,而且做到了。

研讨交流

最新研讨交流

置顶研讨交流

精华研讨交流

热门研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