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讨交流

以读引读、以读引说、以读引写

发布者:巴音其米格     发布时间:2016-12-20 浏览数( 3) 【精华】

以读引读、以读引说、以读引写

                       ——浅谈说明文教学中的的点滴感受

                                     巴音其米格

说明文在我们小学语文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我们在说明文教学中有很多困惑,常常拿到一篇说明文都会茫然无措,这一堆没有感情的色彩的大白话教什么?怎么教?大白话读起来有没有“味道”,语言浅显,以读就懂,所以我们最不愿意讲说明文,讲公开课更不愿意选这样的文章。

下面我结合我所讲过的《只有一个地球 》围绕“以读引读,以读引说,以读引写”的模式谈一谈我对说明文教学的一些收获。

  1. “以读引读”做好课前准备

  《只有一个地球 》和所有说明文一样以读就懂,但是这篇文章的3,4,9自然段却值得我们拓展阅读。这篇文章的3,4,9自然段主要写了“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非常有限的”“地球环境正遭受到严重破坏”“人类开始保护地球,各国采取了各种有效措施”等三方面的内容。而这三大主题是这篇文章值得深入拓展的地方。在课前我们集体备课时设计了前置性导读提纲,同学们回家后围绕这三大主题搜集资料,整理资料,阅读了很多内容。就“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非常有限的”一项同学们查到了“煤炭资源、石油资源、天然气资源,铜,铀、锡”等矿产资源的形成需要多久,还能使用多少年……还查到了有限的淡水资源,森林资源,数量有限的珍稀动物的现状,很好地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实现了语文大阅读。

二,“以读引说”充分交流

   同学们课前搜集资料,帅选阅读,整理资料后在课堂上给充足的时间交流自己的资料,这样学生读到的不仅仅是课文中的3,4,9自然段,还有学生利用各种渠道搜集的不同的资料。课堂上根据前置性导读提纲学生读资料,交流感悟的过程中交流对资源现状的心痛,交流人类破坏环境的憎恨,交流对全人类应该保护环境,保护地球的呼吁。在交流的过程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巧妙地引导学生理解说明方法,那些我们所认为的最难讲的说明方法也迎刃而解。学生的出色表现让我感受到学生的能力是不可估量的,只要你给他们一个机会,他们就会尽情地展示,只要你给他们一个舞台,他们就会上演精彩。课堂上学生获得的不仅是自己搜集的资料,交流中实现了“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互相交换获得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思想,你有一个感悟,我有一个感悟,通过交流使我豁然开朗。”实现了主题阅读中提倡的“不求知识统一,但求自主创新”的效果。

三,“以读引写”当堂习作

学生交流完资料后利用导写提纲的提示,对手中的资料进行分类并填写导写提纲,当堂完成了一篇习作。对资料进行分类的同时学生对资料,课文是一个再阅读的过程,学生在反复阅读资料同时也是积累的过程。在习作中孩子们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感想,对资源的珍惜,对地球的热爱,对人类的呼吁自然流露了出来。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习作的熟练技能。”本节课就是以“以读引读,以读引说,以读引写”的形式阅读的量上下功夫,在有主题的阅读中积累语言,交流阅读感受中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巧妙地运用资料完成习作的过程中教会了学生凭借手中的资料进行再加工,举一反三的技能。

这节课上学生获得的知识不是老师灌输的,而是老师设计活动板块,激发学生充分读书,读书中去探索,读书中去发现,所有的知识是自己通过努力自己获得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通过这节课我们就是抓住了《只有一个地球》中的3,4,9自然段进行拓展阅读交流中不仅使学生不知不觉中掌握了说明文的基本说明方法,还把直白,语言浅显的文章上的“有声有色”不失语文味。

研讨交流

最新研讨交流

置顶研讨交流

精华研讨交流

热门研讨交流